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2011年福州口岸诱卵器法伊蚊监测结果初探

2011年福州口岸诱卵器法伊蚊监测结果初探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325.15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21 09:44:33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2011年福州口岸诱卵器法伊蚊监测结果初探 2012年第6期(总第24期)
质量技术监督研究
Quality and Technical Supervision Research
NO. 6.2012 General No. 24
2011年福州口岸诱卵器法伊蚊监测结果初探
李亚伦,高思维
(福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福建福州350015)
摘要:月的:评估福州口岸伊蚊幼虫生情况和传播登革热风险。方法:诱卵器法。结果:2011年610月份福州马尾口岸4个监测点的平均透卵指数87.68,幼虫密度13.21(条/罐):诱指数和月平均气温、月降用量、月日照时间以及月平均湿度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855、0.784、0.768、0.739,均有统计学意义;诱卵指数和旬平均气温关系有统计学意义:大裕堆场和马尾办公大楼的诱卵指数和幼虫密度较高,青州码头和中钢码头较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诱卵指数可较敏感反映气候因素,体现周边环境卫生状况,建议加强气候监测对伊蚊革生的预警作用:2011年6~10月份福州马尾口岸伊蚊革生状况严重,需采取控蚊措施:进
一步研究诱卵指数和布雷图指数、房屋指数和容器指数在口岸地区的关联性,探索评价指标的推广应用。关键调:媒介监测:诱卵器;福州口岸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是由登革病毒经教媒传
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近年来,有超过25亿人口生活在登革热流行区域[1],在过去25年中,登革热的流行区域逐步扩大,在亚洲、南太平洋、加勒比地区、美洲和非洲等地区流行[2]。
福州市地处东南沿海,紧临东南亚各国,从事经商、务工、旅游和探亲等人群交往密切,常年有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由于地处亚热带,夏长冬短,雨量充沛,适合白纹伊蚊生长繁殖[3]。1999 年、2004年发生过暴发疫情[4、5]。目前主要预防措施为病例监测和媒介控制,伊蚊监测[6]是媒介控制的重要内容,经过多年监测实践和查阅文
献,笔者发现WHO诱卵器可用于伊蚊监测[7-12]。收稿日期:20121021
作者简介:事亚伦,男,福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蓝察宝处长,药师
2011年,在白纹伊蚊密度高峰的6~10月之间,通过使用诱卵器法在福州马尾口岸开展本研究,评估伊蚊幼虫攀生和传播登革热风险,为口
岸登革热预防控制提供了技术依据。 1材料与方法[7]
1.1监测点和监测时间
2011年6~10月,选择福州马尾口岸的青州集装箱码头、中钢码头、大裕堆场和马尾综合办公大楼等4个监测点,在室外荒地、草坪、绿化带等区域布放诱卵器,要求监测周期内监测点环境不会发生变化。
高思维,女,福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保税区办事处科长,主管医师,硕士
万方数糖·
上一章:除尘器除尘效率测定的不确定度评估 下一章:福建省伞具标准化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相关文章

SN/T 3955.2-2014 国境口岸重要医学媒介生物实验室养殖方法 第2部分: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实验室养殖方法 SN/T 2776-2011 国境口岸医学媒介生物监测实验室管理要求 SN/T 2768-2011 国境口岸内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监测规范 福州山仔水库水质自动站监测数据动态分析与应用 石河水库分层水质监测初探 测斜距选取对基坑监测结果的影响研究 探讨提高水质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及稳定性策略 SN/T 4973-2017 国境口岸水痘监测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