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4卷第6期 2016年12月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Joumal of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文章编号:16723031(2016)060401-11
我国河流生态基流理论研究回顾陈昂1,2.3,隋欣",廖文根*,陈凯麟”(1.中国长江三集团公司水电环境研究院,北京100012;
Vol.14No.6 December,2016
2.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国家水电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8;
3.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北京100084;4.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对设计总院,北京100120
5.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北京100012)
摘要:从生态基流的概念内涵、发展历程、计算方法和相关规定4个方面回顾了我国河流生态基流的发展历程。首先梳理了生态基流的概念,从生态基流支撑的河流生态系统功能、生态需水过程辨析了我国河流生态基流内涌;根据40年来我国河流生态基流的发展历程,将其分为探索、起步、发展和完善阶段共4个阶段,并总结了各阶段的特征;回顾梳理了国内外生态基流计算方法的发展历程,并对计算方法进行分类;最后梳理了我国已颁布的河流生态基流相关法律、规范、导则和指南,分析了现有规定的不足及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可为我国河流生
态基流理论研究提供依据,为河流生态系统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关键词:生态基流;环境影响评价;生态需水;环境流
中图分类号:X3 1研究背景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244/j.enki.jiwhr.2016.06.001
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影响了流域或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水资源的科学核算与调控研究,即研究河流生态基流,保障河道中维持一定的流量"。目前我国处于水电开发的快速发展时期,尤其是西南生态敏感区、西北生态脆弱区等地的水电开发面临诸多生态环境问题。生态基流是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指标,对维持河流基本的生态结构和功能、保护水生生物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探索河流生态基流以来,经过40年的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建立了我国生态需水研究的指标体系,以及水循环的生态效应与区域生态需水类型的关系,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及不同时间的生态用水需求引进并改进了多种生态需水计算方法,完成了我国分区域生态需水研究"。作为生态用水控制的基本依据,生态基流已成为水资源综合管理中函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为解决日益突出的用水矛盾,保证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2006年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发布《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河道生态用水、低温水和过鱼设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下称“指南"),明确提出生态基流下限不得低于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的10%,对实际工作起到重要指导作用]。与国外相比,我国河流生态基流问题更加突出,生态用水间题突出的流域河流甚至出现断流等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由于“指南”中未对河流生态基流的概念内涵进行严格的界定,随着我国水电开发河段趋于敏感,待开发区域生态环境脆弱以及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日益提高,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环境影响评价中对河流生态基流的考虑显露出一些不足,给生态基流措施的执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现阶段垂需明确河流生态基流的用水需求与不同生态保护目标用水需求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河流生态基流概念内涵、生态基流标准。
收稿日期:201510~13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6M592404);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资助项目(0799556,0766557,0799558,0799564)作者简介:陈品(1989-),男,内蒙吉赤峰人,博士,主要从事生态水文学,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的研究。
Email; chen_ang@ctgpe.com.cr
— 401 —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