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兰州化物所纳米多孔结构光阳极材料研究获系列进展

兰州化物所纳米多孔结构光阳极材料研究获系列进展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68.36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21 15:27:47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兰州化物所纳米多孔结构光阳极材料研究获系列进展 第2期
3结语
李琛等: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材料与器件研究进展
-511.
[6]
目前,OLED技术在小尺寸平板显示领域已经实现了市场化应用,在大尺寸平板显示领域也开始逐渐商业化。但是对于柔性及可穿戴OLED器件而言,在柔性基板、柔性TFT、ITO替代阳极及柔性封装技术上都还有很大挑战。柔性及可穿戴应用还要求器件具有很强的耐弯折能力或耐磨损能力,这对器件的各层薄膜材料的力学性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总体来说,可替代ITO的柔性阳极材料、透明TFT材料、多样化的柔性基板材料、满足曲率半径小于3mm的耐卷曲器件是近些年研究的重点。用布和金属线等特殊材料为基底制备的器件,由于可与纺织衣物结合,在可穿戴器件领域可能大有可为,也是--个值得探索的研究课题。此外,OLED发光层薄膜本身在卷曲、折叠等力学作用下的稳定性问题也
是一个可以在理论和实验上深人研究的课题。参考文献References
Pope M, Kallmann H, Magnante P. J Chem Phys[J], 1963,
[]
38:2 042
Tang C W, VanSlyke S A. Appl Phys Letr[J] , 1987, 51 : 913.
[2] [3]
Gustafsson G,CaoY,Treacy G M,et al.Nature[J],1992 357; 477479.
Stevens M, Tuomela S, Mayer D. Society of Vacuum Coaters 48[4]
Anntal Technical Conference Proceedings[ C]. 2005.
[5] Le Comber P G, Spear W E. Phys Re Ler[J] , 1970, 25: 509
[7]
Oana Y. J Soc Inf Disp[ J] , 2001, 9: 169172.
107
Wang Z B, Helander M G, Qiu J, et al. Nat Photonics[J], 2011, 5; 753757.
Lee J Y, Connor S T, Cui Y, et al. Nano Lett[J], 2008, 8
[8]
(2) ; 689692.
[9] Li L, Liang J, Chou S Y, et αl. Sei Rep[J] , 2014, 4; 4 307][10] Yu Z, Niu X, Liu Z, et al. Ads Mater[J], 2011, 23: 3 989][11] Hu W, Niu X, Li L, et al. Nanotecknology[J], 2012, 23:
344 002.
[12] Novoselov K S, Fal'ko V I, Colombo L, et al. Nature[J],
2012,490;192200.
[13]Han T H, Lee Y, Choi M R. Nat Photonics[J], 2012, 6; 105
-110.
[14] Park J S, Chae H, Chung H K. Semicond Sci Technol [J],
2011, 26; 034 001.
[15] Kim S, Kwon H J, Lee S, et al. Ade Mater[J], 2011, 23:
3511.
[16] Kim W, Kwon S, Lee S M, et al. Org Electron[J], 2013, 14;
3 007.
[17] Kwon S, Kim W, Kim H C, et al. SID 2015 Digest[J], 2015
1 7531 755
[18] Zhang Z T, Guo K P, Li Y M. Nat Photonics[J], 2015, 9:
233238.
[19] Lee M T, Lin K H, Lin Y L. SID Digesr[J] , 2015: 958-961[20] Sandstrtim A, Dam H F, Krebs F C, et al. Nat Commun[J],
2012,3:1002.
(编样志球)
兰州化物所纳米多孔结构光阳极材料研究获系列进展
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可实现太阳能到化学能的转化,是获得清洁能源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何发展具有高效太阳能光电催化性能的半导体光阳极材料是实现太阳能清洁应用的关键问题。纳米多孔半导体材料因其较高的比表面积、良好的光吸收等优异性能,在太阳能光电催化研究领域备受关注,然而纳米多孔材料的光吸收及其光电催化作用机理有待于深人研究。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毕迎普带领的能源与环境纳米催化材料组在半导体纳米多孔结构光阳极材料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该课题组在前期铋系半导体纳米材料可控构建及其光电催化性能研究基础上(等),通过涂层焙烧法在FTO基底生长了孔径在200至700nm范围内可控的纳米多孔结构BiVO,光阳极材料。对其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孔结构BiVO,的孔径为400nm时其可见光光电催化性能最佳。对其光学特性及光生载流子迁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孔径为400nm时该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多孔光学衍射及干涉作用,有利于可见光在多孔结构Bi-VO,光阳极中有效传输,从而提高可见光吸收效率。此外,该阳极材料的纳米多孔结构有利于光生电荷快速分离,并且迁移至表面的光生空穴较易与H,O发生氧化反应。该研究结果证实合理调控半导体孔径可作为一种有效方法用于提高半导体光电催化分解水性能。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noscale(Nanoscale,2015,7,20374)上。
(来源:中国新材料网)
上一章:关注材料基因组计划 下一章:低弹性模量β型Ti-Nb-Zr合金制备方法及应用

相关文章

金属硫化物纳米薄膜性能研究获进展 力学所在格林菲斯理论对纳米尺度结构的适用性研究中获进展 材料力学尺度效应研究获重大进展 低维有机材料纳米生物传感器研究获新进展 微纳米氧化物基多级结构材料的制备与气敏性能研究 尖晶石型复合氧化物光催化研究进展 钙钛矿结构锰氧化物Pr1-xCaxMnO3(0.4≤x≤0.5)纳米材料的磁性质研究 拉曼光谱法研究纳米结构多孔ZnO微球的合成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