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编号】1007-9467(2010)05-0037-05
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结构的设计方法与经验
■张振峰(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现代都市建筑设计院,上海200043)
【摘要】总结概括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的结构设计特点,分析渠式转换层中框支转换与框架转换的受力区别,着重从计算要点、截面设计以及构造要求上对转换渠、柜支柱、剪力增、上部框架、楼板等多方面重点阐速架式转换层结构的设计方法和经验,可供类似工程设计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设计;构造要求
【中图分类号】TU355
【文献标志码]B
1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的主要结构设计概念
为满足建筑底部大空间的功能要求,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工程实践当中。此种类型的结构由于竖向抗侧力构件的中断,而导致转换层以下的结构抗侧刚度与楼层屈服强度的骤然减小,引起变形集中和能量集聚而极易发生严重破坏。因此,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的主要结构设计概念为:
1)加强转换层及其下部结构刚度,要求转换层及其上下楼层层刚度基本均匀。
即必须设置一定比例的落地剪力墙,并加大落地剪力墙的厚度或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必要时可增设部分剪力墙。转换层上下结构的刚度比计算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附录E规定抗震设计时,当转换层位于1层时可采用剪切刚度比 GA1×h≤2(其中,G,G,为底层和转换层上层的 GA,h2
混凝土剪变模量:A,、h,Az、h,为底层和转换层上层的抗剪截面面积、层高):当转换层位于2层及以上时可采用等效侧向度比Y=会:
≤1.3(如图1计算 AH
模型1、2):转换层位于3层及以上时其楼层与上层方方数据
侧向刚度之比V8+1
V+18
建筑与结构设计 Arhiarciard and Serachurd Desig
≥0.6(即要用《建筑抗震设计
规范》的层剪力与层间位移之比的刚度计算法)。
Pl
转换层
4
a计算模型1——转换层及下部结构
e
b计算模型2转换层上部结构
图1计算模型
2)应尽量强化和提高转换层以及下部结构抗震承载能力,避免罕遇地震作用下下部主体结构(框支柱、转换梁等)破坏,同时应注意保证转换层上部1 层~2层不落地剪力墙的承载能力和延性,避免重力荷载和罕遇地震作用下不落地剪力墙根部的破坏:注意和加强下部框架梁、上部连梁的延性,适应罕遇
地震作用下的塑性较发育发展耗能的需要。 2梁式转换的主要结构形式与受力特点
转换层的主要结构形式有梁一柱体系、厚板体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