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源环境 1EN31-72 2084
可再生能源
开发地热,构筑防震减灾,绿色低碳经济发模式
庄庆祥!郑宗明2
(1福建省能源研究会福建福州
350001
2福建省煤炭工业科学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5)
摘要阐速“上天”、“下海"与“入地"是中国梦的三大高科技支撑项目;阐明“地热梦"的实现可以充分体现出“入地"项目的重要内容、作用与功能;突出“地热梦"的环保节能绿色低碳经济用途及防案减灾的特殊功能,是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指出制约实现“地热梦"的3大制约因素与消除这费制约因素的措施。
关键词“地热梦"绿色低碳经济防震减灾
中图分类号:P315.9
文献标识码:A
1“上天”、“下海”与“入地”是中国梦的三大高科技支撑项目
众所周知,“上天”、"下海"与"人地"是中华儿女为之奋斗不已的目标,对中国这样一个正在实现现代化强国的国家来说,三者缺一不可,是一个有机整体,必须同步协调发展。这三者的水平高低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与科技水平的标志。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这3项内容十分重视,先后将之列人国家高科技支撑项目,为之倾注全力,取得不少举世瞩目的成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上天”、“下海"上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位居全球的前列,与美国、俄罗斯并肩齐驱。由于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底子较等,“人地"项目的发展相对置后,处于地壳浅层资源开发综合利用阶段。尽管所开发出来的宝微基本能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总量也位居全球首位,但由于“人地"项目中的向地壳深部挺进部分举步维艰,我国人均地下资源开采利用量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地壳深部地热能开发的增强型地热系统工程至今还未起步,而发达国家已开展了几十年之久,可见差距之大。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让“人地"跟上“上天”“下海"的发展步伐,让这三者齐步前进,真正成为中国梦的三大高科技支撑项目。
2“地热梦”充分展现了“入地”高科技支撑项目的内容,是具体的标志
众所周知,地球中储藏着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地热能资源,中国是全世界的地热大国之一。初步估算我国地壳5km深度内地热能储量约相当百万亿吨标准煤。可以断言,如利用率能达5%,对国家的贡献将会是巨大的,是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措施。值得一提的是地热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不受昼夜与天气阴晴的影响,可持续性和利用率是任何其它新能源无法比拟的。地热能的利用不仅环保节能、绿色低碳经济,而且因地壳地热能的释放而转换了一定范围、一定深度的地震能量,能起到很好的防震减灾作用。由此可见,地热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正能量,“地热梦"是“入地"高科技支撑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创建中国梦起了
文章编号:1672-9064(2014)05-012-02
很好能源与安全保障作用,它充分展现出“人地"高科技支撑项目的内容。
实现“地热梦”的三大制约因素
3
(1)旧的传统观念束缚。由于我国底子簿、科技较落后,从事“人地"项目的人才短缺,加上旧传统观念束缚,普遍认为从事这一行业的人不是高级科技人才,而是“地质匠”,社会地位低、收人微簿、工作环境恶劣、工作条件十分艰苦,被认为低人一等。为此,我国领导层十分关切这一间题。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时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同志百忙中亲自特意安排接见北京地质学院毕业生代表,号召全国青年加人到地质匠"行列中去,并将之称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游击队员”,籍此改变旧传统观念束博,提高从事"人地"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刘少奇同志的号召与鼓励、激励着几代“人地”工作者献身于这项伟大事业中去,做出重大贡献与牺牲。在我国辽阔的大地上,找到大量地壳浅部矿藏,其中包括了宝贵的地热能资源,基本满足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级阶段的需要。鉴于中国国情,我国地壳深部矿产资源科研工作起步晚,直至陆地地下深部石油资源开采逼在眉捷后,较深的勘探科研工作才被提上议事目程。但地壳深部的地热资源勘探工作仍未被列人国家高科技支撑项目,地热能也长期置身于国家新能源家族成员之外,直至2012年才被国家列人国家新能源行列,地壳深部干热岩开发与增强型地热发电项目也才在此时被人选国家高科技支撑科研项目。所以说,中国是地热大国,但仍不是地热强国,实现“地热梦"任重道远。说明在旧体制、旧传统观念束缚下,“人地"工作举步维艰,造成地热科研队伍不健全、人才断层与流失严重的现状。尽管民间地热能开发利用结合防震减灾科研工作积极性很高,取得了一些来自不易的科研成果。
(2)科研队伍各自为政、人才流失严重技术力量弱,缺乏合力。长期以来,我国地热与地震2支科研队伍各自为政,技术力量弱,不能形成合力。缺乏统一指挥与统一管理,在资金使用上,存在普追的浪费现象,每年的科研经费投人大,但成果不明显。
作者简介:庄庆祥(1943~),1969年单业于光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本科生,原桶建省津州地热开发公司总经理景津州市能源研究会法人代表(1988-2003)景津州市能源研究所读定代表人(1988~2001),国务院政府特珠津贴专家(1993),教状级高级工程师,现任福建省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漳州市者科协理事。
2014.NO.5.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