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饮用水消毒技术研究进展综述

饮用水消毒技术研究进展综述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77.79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03 13:41:40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饮用水消毒技术研究进展综述 [传源卤环境
环保技术
饮用水消毒技术研究进展综述
桂学林梁闯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介绍饮用水消毒技术的发展过程及常用的消毒方法分析各种消毒技术的利帮和这一技术领城的研究方向。关键词饮用水消毒消毒副产物(DBPs)
中图分类号:TU991.25
文献标识码:A
饮用水安全关系到影响人体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一直是我国乃至全球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为切断疾病通过饮用水传播的途径,消毒作为生活饮用水处理的最后一道工艺是必不可少的,它是生活饮用水安全的最终保障。
饮用水的消毒工艺发展历程
饮用水消毒始于19世纪初,当时使用氧气作为消毒剂,它能有效杀灭水中病原微生物,大大降低了人们感染伤寒、癌乱等水传播疾病的概率,以美国为例,饮用水消毒后使得霍乱、伤寒和阿米巴菊疾的发病率分别下降了90%、80%和 50%]。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起,由于氯气消毒副产物(DBPs)不断在饮用水中检出,氯消毒的安全性受到了质疑,其它消毒技术开始逐得到应用和发展。首次用臭氧对自来水进行消毒是在1893年(2)。美国于1944年就开始在饮用水中应用二氧化氯(C1O)进行自来水消毒,美国的Niagara Falls水厂使用C1O,控制水中因藻类紫殖与酚污染所产生的气味,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C10,在水中溶解度小,易分解,稳定性差,一般为现场制取,且成本较高,在大中型水厂的使用受到一定限制。膜技术是近30a迅速发展的一项新技术,是水处理行业一项革命性的突破。早在二战时期,德军就用膜过滤被弹药污染的水源以获取饮用水。1957年,美国公共卫生协会及水工业协会同意将膜用于水中大肠杆菌的去除,这是膜技术在水工业中的首次正式应用(3)。近10a来,国内许多大中城市供水企业逐渐开始采用氟胺消毒工艺。
2常用的饮用水消毒技术 2.1自由氯消毒
氧气溶于水后产生的次氟酸具有很好的微生物杀灭作用,消毒机理是通过穿透细胞壁,破坏细菌和病毒的细胞膜、蛋白质,核酸致其死亡。早期氟气用于饮用水处理工艺主要是为了控制流行病的传播、杀灭水中细菌和病毒以及控制饮用水异味,因为具有杀菌能力强、易贮存和运输、处理成本低、运行管理方便等诸多优点,因此成为目前全球范围内许多自来水厂首选的消毒剂。1998年美国水厂协会消毒系统委员会水质调查组对以地表水和地下水为水源,服务人口万人以上的大中型水厂展开的消毒情况调查表明,氯或次氯酸盐是首选消毒剂,采用氯气消毒的自来水厂约占94.5%/4i。但是美国环保局在1976年确认了消毒后饮水中确实存在
作奢商介:桂学林(1984~),男,项士,研究方向:水污染处理技术。
文章编号:1672-9064(2011)04-0124-02
DBPs15)。由于研究证明DBPs有引起实验动物致瘤和后代缺陷的风险,此后,人们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氧气消毒所产生的DBPs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而氧气消毒的替代技术也
正成为水处理技术人员研究的热点。 2.2氯胺消毒
氯胺是氯化消毒的中间产物,其中具有消毒杀菌作用的只有一氯胺和二氯胺。纯的一氟胺是一种无色不稳定液体,沸点为-66℃,能够溶于冷水和乙醇,微溶于四氟氯化碳和苯] 一氯胺(NH,CI)的消毒作用是通过缓慢释放次氧酸(HOCI) 面进行的。
氧胺消毒作用机理与氧气相近,通过穿透细胞膜,使核酸变性,阻止蛋白质的合成来达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其消毒效果比氯气消毒要差一些。一些能被氧胺灭活的病菌所需策胺的浓度较高,接触时间也需要更长。但氟胺的稳定性优于氯气,所以氧胺在控制微生物的再生长方面好于自由氯。更重要的是用氧胺消毒后生成的DBPs明显要比氯气少,有资料显示三卤甲烷的生成量可减少约50%]。但是近些年来,研究人员检测出了危害性更大的含氮消毒副产物一——亚硝胺、卤代硝基甲烷、卤代乙*1,这些物质在氟胺消毒过程中的生成量远高于氟气消毒法,因此氟胺消毒的安全性和实
用性也开始受到质疑。 2.3二氧化氟消害
二氧化氧(C1O,)是一种较强的氧化剂。常温下是一种黄色气体,易溶于水,见光易分解,不宜长期存放。在空气中浓度达到11%时,容易发生爆炸,所以使用时需要现场配制。 C1O,不仅能够氧化有机结合铁和锰,还能够有效控制生物膜的生长,并杀灭附集在生物膜上的细菌′。
理论上二氧化氟的氧化能力是氯的2倍,它能在水中产生新生态氧0],对细胞壁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可以破坏细胞一SH酶而抑制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C1O,还有除臭去味的作用,适用于较宽的pH值范围,对芽抱、真菌也有很好的灭活作用。C1O,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消毒剂联合一起使用。如用C10,作为主消毒剂和氧化剂,在滤后水中加氧或氯胺,既能防止副产物三卤甲烷的生成,又能避免管网水中C102、C10,和C1O,的总量过高,威胁用户健康。还可以采用氯气作为主消毒剂,在滤后水中加C102。值得注意的是,
2011.NO.4.
124
上一章:智能电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下一章:叶尔羌河流域泥沙淤积规律及挖沙方案分析

相关文章

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研究现状 饮用水加氯消毒副产物的研究进展与控制 DB14/T 2116-2020 桶装饮用水生产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饮用水的消毒及其消毒副产物的控制 SN/T 1528-2012 入出境船舶饮用水消毒规程 DB45/T 2156-2020 桶装饮用水PC罐清洗消毒卫生规范 GB/T 5750.11-2023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第11部分:消毒剂指标 GB/T 5750.10-2023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第10部分:消毒副产物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