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综论福建省地热开发与利用(1)八闽大地控热控水活动性断裂与地质板块运动的关系

综论福建省地热开发与利用(1)八闽大地控热控水活动性断裂与地质板块运动的关系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62.57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03 11:05:37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综论福建省地热开发与利用(1)八闽大地控热控水活动性断裂与地质板块运动的关系 传源施环境 E1-7220
专题连载
综论福建省地热开发与利用
(1)
八闽大地控热控水活动性断裂与地质板块运动的关系
庄庆祥
(福建省南方地热矿泉水研究院福建漳州363000)
摘要福建省位于欧亚大陆板块东南偶,受太平洋板块与菲律宾板块筛冲势压与应力作用影响巨大。在这组方向互为垂直、性质相反的合应力作用下,李生了一组互为垂直、性质相反以NWW与NNE走向为主的活动性断裂,地慢岩浆使沿这组活动性地望式断裂及其复合、汇合的通通上涌,形成温象,并在地壳深度5km左右分布有残存岩浆体或高温热储层。这组最新活动性断裂制约着温象、地热能的分布、储存、储量、温度
关键词地整式活动断裂、地质板块、岩装活动、合应力作用
中图分类号:P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064(2010)03-0136-02
1地质板块运动造就八闽大地活动断裂与温泉众多 1.1温泉通道的形成
福建省独具一格的地热资源分布特点,系其所处地球大地构造部位决定的,其成因机制完全可以用地质板块运动学说和地质力学理论来解释。温泉以活动断裂为通道,而活动断裂源自于地质板块运动,在地质板快间碰撞产生的强大冲击力作用下形成的。在地质板块间碰撞产生的一组性质相反、方向互相乘垂直的合应力作用下,产生一组垂直挤压应力方向的压、压扭性地堑式活动断裂和与张性合应力方向垂直的张、张扭性地墅式活动性断裂。地壳内地热能对下渗的地下冷水加热,使其升温、体积胀、密度变小,便沿这组地望式活动断裂交汇形成的近于垂直通道上涌至地表、形成温泉。我们可以从八闽大地分布着的活动断裂走向、倾向、倾角、规模大小、性质特征、活动断裂间的关系、活动断裂与温泉分布规律关系等人手,深人研究探寻八闽大地遭受地质板块间运动、相互碰撞产生合应力变化的踪迹,对其历史演变过程进行复原。
1.2控热控水活动断裂与岩浆活动
福建省地处欧亚大陆板块与太平洋板块、菲律板块接触带上。地质年代的早期,这3大板块均以漂游运动为主,欧亚大陆板块以向西方向漂游运动为主;太平洋板块以向东方向漂游运动为主;菲律宾板块以向南南东方向漂游运动为主。3 大板块漂游运动结果,在八闽大地上李生了一组方向互为垂直、力学性质相反的合应力,其合应力方向因其作用面的区域不同,产生了自南往北约30C角的逆时针新变,使得原先
连结在一起的福建省与台湾省被台湾海快分开、隔海相望,亦在八闽大地上李生了一组方向相互垂直、性质相反的断裂:近南北向(闽南北北东向、闽中南部南北向、闽中北部与闽北北北西向)的张、张扭性构造带,如闽南西部至今仍保留着的南北走向的长汀河;近东西向(闽南北西西向、闽中南部东西向、闽中北部与闽北北东东向)的压、压扭性构造带,如至今仍可见的闽西南龙岩市的武平、上杭,永定等县近东西走向的挤压山脉与压、压扭性断裂面。这组断裂的断裂面陡直,均为地堑式活动性断裂,地慢内岩浆沿地暂式断裂上涌到地壳较浅部位上,并在一些地区形成火山喷发。到了地质年代的中晚期直至今日,以上3大地质板块皆与早期运动方向的相反方向运动,运动形式也发生极大的变化,尤其太平洋板块和菲律板块的运动最为剧烈,运动形式分别改变为以向西、北北西方向向欧亚大陆板块俯冲,八闽大地所受以上 2大板块俯冲产生的合应力作用最大,新产生的这一组李生合应力与原先早期的2组合应力方向一致,但力学性质各自互换。在这组新产生的李生新合应力作用下,原先那组地式活动断裂走向与倾向、倾角不变,但性质彻底互换为现在的这组性质相反的地堑式活动断裂:闽南地区的北西西向先压后张断裂与北北东向先张后压断裂;闽中南部东西向先压后张断裂与南北向先张后压断裂;闽中北部和闽北地区北东东向先压后张断裂与北北西向先张后压断裂:在强大地质板块俯冲合应力作用下,八闽大地早期形成的一组老断裂-NE 与NW(含NNW)断裂群得到改造(兼备剪扭性),但皆因断裂面倾角较缓、切割较浅,对地热能、地热水的形成、富集、储
作者简介;庄庆祥(1944~),男,1970年毕业于现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高线工程师,现任据建省南方地热矿来水研究院制院长。管任福建省津州市地热开发公司总经理、中国矿业学会地热管委会常务理事、福建省能源研究会地热专委会制主任、福建省矿业协会理事、津州市矿业学会常务理事等职。撰写(1:20万综合水文地质普查)、(津州益地地热评查损告)等多高论文并多次获奖。
136
2010.NO.3.
上一章:远程保护层开采综合治理技术 下一章:氧化温度对沥青岩结构及其燃烧特性的影响

相关文章

DB61/T 1193-2018 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地质环境监测规范 DB37/T 4305-2021 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地质环境监测规范 中国地热能:成就与展望(李四光倡导中国地热能开发利用40周年纪念大会暨中国地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5.12汶川大地震同震断裂及地震地质灾害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条件分类评价理论方法与实践 浅谈浅层地热能及其开发利用的建议 火力发电厂热控电缆敷设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最新地质调查项目规范化管理与地质矿产勘查技术规范及资源评价开发利用实务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