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用能预算管理体制机制研究

用能预算管理体制机制研究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67.14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03 10:56:54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用能预算管理体制机制研究 研究与探讨
用能预算管理体制机制研究
刘然王旭明岳高俞维平蒋浩
(物资节能中心北京100834)
转源南环境 ENN1-72720
摘要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创新用能预算管理制度,目的是提高用能管理能力和水平,实现能源资源的高效配置。从用能预算管理篇介、用能预算方案的编制、执行与调整、监督管理、评价考核,政策措施等几个方面阐速了用能预算管理体制机制的主要内容,以期能够为完善节能和能源消耗总量控制工作体系、推动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的实现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调能源消货
预算管理节能政策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064(2017)04007-03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节能提高能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能源在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能源安全难以保障、生态环境悉化、温室气体减排压力加剧等一系列问题和挑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预"。“十二五"时期,国家通过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和合理控制能源消耗总量相结合,初步建立了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工作体系,全国能效水平大幅提高,能源消费增速明显趋缓。“十三五"时期,我国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工业能耗增速趋缓,但伴随着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特别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建筑、交通和居民生活用能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单位GDP能耗降幅将比“十一五”、“十二五"时期收痒。为了实现单位CDP能耗下降 15%、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t标准煤以内的双控目标任务,需要付出比"十二五"更大的努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创新用能预算管理制度:《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6)74号进一步明确"逐步建立省、市、县三级用能预算管理体系,编制用能预算管理方案”。这对今后开展节能和能源消耗总量控制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的一些省市,如浙江省、河南省已经在用能预算管理方面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创新用能预算管理机制,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用能预算管理体制机制,将有利于完善我国节能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工作体系,有利于促进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任务的完成,
用能预算管理简介 1
1.1用能预算管理的概念
用能预算管理是由财务管理领域引人能源管理领域的一个概念34。本研究中的用能预算督理是指政府对用能权的使用实施分解、监测、统计、报告、监督、考核、奖惩等分阶段、全过程、系统化的管理。做好用能预算管理,对推动用能管理精细化、科学化、信息化,提高用能管理能力和水平,实现能源资源高效配置,确保完成“十三五”节能和能源消耗总量控制目标具有重要意义(5)。
1.2用能预算管理的对象
用能预算管理的对象是各级人民政府和重点用能单位。各级人民政府的用能预算是指根据国家下达的能源消耗总量控制目标任务、政府发展规划、新上重大用能项目等情况对本计划期内的能源消耗总量进行的预算。重点用能单位的用能预算是指根据本单位生产经营状况和整体能效水平,结合海汰落后产能、发展节能新技术情况对本计划期内的能源消耗总量进行的预算。
1.3用能预算管理的方式
用能预算按照科学管理、重点突出、稳步推进、公开透明的原则,采取逐层管理模式。将全国能耗总量控制和节能目标分解到各地区、主要行业和重点用能单位。各地区要根据国家下达的任务明确年度工作目标并层层分解落实,明确下一级政府、有关部门、重点用能单位责任,逐步建立省、市、县三级用能预算管理体系。国家通过各级政府和重点用能单位用能预算方案的编制、上报、执行、调整、监督、考核等手段,实现对地方政府和重点用能单位用能的全过程管理。各级政府部门和重点用能单位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国家用能预算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以统一的缩制口径、报表格式和编报规范,向上一级主管部门报送年度用能预算方案。省级节能主管部门依据用能预算管理办法对下一级政府部门的用能预算编制、报告及执行工作进行监督考核,督促和引导各单位切实建立以预算目标为中心的各级责任体系。重点用能单位的用能预算管理工作,由其所属的上一级政府部门省、市、
县)负责监督管理。用能预算管理工作框架图见图1。 2用能预算方案编制
用能预算方案编制以提高能源资源配置效率为导向,以提升用能管理水平为目标,正确判断能源消费形势,科学预测能源消费需求,合理配置能源消费指标,实现总量平衡和控制。要坚持控制能源消费增量与优化存量相结合,形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通机制,推动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坚持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科学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建立健全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工作长效机制;坚持强化目标
作者简介;对然(1984~),★,北京大兴人,项士,工程师,研究方向:节能环保政策。通讯作者:俞维平。
2017.NO.4.
7
上一章:增强型地热系统与防震减灾的研究与探索 下一章:氧化亚铁硫杆菌烟气脱硫实验研究

相关文章

亚洲自然灾害管理体制机制研究 水治理体制机制改革研究 水环境管理责任机制研究 企业环境管理的驱动机制研究 中国节能管理的市场机制与政策体系研究 现行电力体制下抽水蓄能电站投资回收机制研究 组织转型视角的预算管理研究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的管理机制及运营保障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