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第7期(总第142期)
经涵与节社 ENERGY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水利工程的生态效应及其管理研究
于庆东
(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河流域管理处,新疆呼图壁831200)
2017年7月
摘要:分析了中国当前水利开发和生态效益的状况,探讨了中国实施生态调度的特征和问题,提出了完善生态调度的方法。
:水利工程;生态效应;管理研究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X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02-(2017)07-0115-02
StudyonEcologicalEffectandManagementofWaterConservancyProject
YUQingdong
(Hutubi River Basin Management Office, Changji Hui Autonomous Prefecture, Hutubi 83120o, Xinjiang,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benefit in China, probed in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of ecological scheduling carried out in China, and put forward the methods for improving ecological scheduling
Key word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ecological effect; management research
0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水利工程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截止到2015年年底,中国已建成各种类型的水库多达 10×10座余,分布在中国各地。中国改革开放30a来,这些水利工程在经济社会发展内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此外,伴随水利工程效益的不断提高,已逐渐改变了部分河流的生态环境、生物链条和生态系统,乃至会引起部分河流的次生生态环境问题,进而更为深远地影响流域中的生态系统、生态发展和生态环境。
1中国的水利工程开发现状 1.1负面效应
中国从改革开放后,超过30m的大坝数量持续增加。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在1973年,高于30m的大坝将近2000座,100m高度以上的有14座。截止1988 年,30m高度以上的大坝达3000座多,100m高度以上的大坝40座多。截止2008年,30m高度以上建成及在建的共计5000座多,100m高度以上的有140座。改革开放30a多来,中国对河流水利水电资源的开发不断加强,此外强度和范围也在进一步扩大,尤其是高坝水库发展。水坝高度越高,水量库存也越多,同时意味着对河流流域内的生态系统影响也更大,水坝建得
越高,阻隔水生物更加突出,影响便会更大。 1.2负面影响的蔓延
中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一般都分布在长江、黄河等七大水系各支流上。但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加快,用电量也在持续提高,全流域开发形势也进一步明显因此对河流流域内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也更大,已开收稿日期:2017-01-10
作者简介:于庆东,1967年生,男,山东昌邑人,2001年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水利水电专业,工程师。
始从过去的支流逐渐蔓延到干流。甚至一部分河流开始呈现出了阶梯性开发,造成流域上、中、下游的生态系统均遭受了严重影响。其中黄河流域水利开发建设好的十几座大型枢纽工程,导致黄河干流自断流经常性发生,严重时,断流长达200d多,严重威胁了黄河流域内的生态系统安全。
南方和北方的流域生态系统破坏程度各不相同 1.3
河流流域径流量的利用率超出20%时,对水体的生态环境会造成极大影响,一且超出了50%,将会造成重大影响。依据中国历年的水资源公报有关数据计算结果可知,北方河流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度高达60%,南方为20%。北方海河流域开发程度高达100%。长江、珠江、西南流域、东南河流等流域的开发程度基本上保持在20%左右。北方由于存在雨水量、河流量、蒸发度等的约束,水资源利用逐渐下降,以至于出现了持续及高度水资源开采,中国北方的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2水利工程相关生态环境调查研究 2.1中国水利工程的生态调度特征
随着中国水利工程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国当前主要采取行政手段实现对水利工程的生态调度,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应对自然或生态灾害,实行应激或常规调度:针对经济发展较快和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的流域,如黄河、珠江等,逐渐开始制度化改变。生态调度开展中必须要重视水域总体质量、河道流域结构、河口水体质量等图。由于行政手段人为于涉较多,水域调度日常化及制度化趋势还会涉及利益等问题。掌握水域流量状况,重视水域的洪水期,水域资源化和生态调度必须要有机结合。随着中国近年来在水库动态跟踪技术、水文预报技术及洪水流量控制技术等多方面的进步,最终实现生态调度及洪水资源化的有机结合。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