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某建设场地的水环境影响讨论

某建设场地的水环境影响讨论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55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26 08:51:52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某建设场地的水环境影响讨论 科技论坛
某建设场地的水环境影响讨论
李剑锋
(辽宁省化工地质勘查院,辽宁锦州121000)
· 89 -
摘要:本文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3838-2002)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的技术要求,对拟建项目区的地下水类型和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叙述,查清了区内地下水补给、径流及排泄承现为典型山地丘陵及滨海平原区的特点,通过对区内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采用标准指数法遗行评价,最后对拟建项目区提出了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关键词:地下水奠型:标准指数法;地下水环境:监测项目;评价图子
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3838-200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和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特征,拟建项目运营期,项目区供水方式全部采用市政自来水管网,不建设自备并,不开采地下水,同时也无注人地下水,不会弓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因此也不会导致因水位的变化面产生的环境水文地质间题,确定为 I类建设项目。
1地下水类型划分及其水文地质特征
1.1松散岩类孔原水。本区中坡洪积层孔原潜水含水层厚度1~7m。富水性弱,单井涌水量小于100m/d,水化学类型为HCO-Ca-Na,C-HCO,-Ca-Na;冲洪积层孔隙潜水含水层厚度2-13m,含水层结构较松散,赋存有较丰富的孔隙潜水或微承压水,单并涌水量可分为大于 1000.500~1000、100500m/d三级,水化学类型为HC0,~Ca·Na,Cl HCO~CaNa型:海积层孔院潜水含水层厚度10~20m,水位埋深浅,水质差,无较大供水意义。1.2基岩裂水。本区风化层深度一般在 10-30m之间,一般单井涌水量小于100md.在汇水面积较大或受断裂构造影响处,局部富水性较强,单井涌水量100-500md,水质良好,水化学类型多为HCO,Ca-Mg或HCO,CI-Ca·Na型。块状岩类裂隙水在本区仅有1~10m深的风化裂原,且裂原多被泥砂充填,富水性弱,单井涌水量小于100myd,水化学类型以HCO;·Cl~Ca·Na和CI· HCO,~Ca-Na 为主
2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
2.1山地丘陵区地下水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的特点。基岩出露处地势较高,基岩裂隙水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在低处受松散层孔隙水和地表水的补给。在准平原区沟谷处,同时接受高处基岩裂喷水径流补给,随地形多呈散状径流。受沟谷切割,在沟底及构造破确带发育处,常呈泉水方式排泄,至沟底下游多以潜流排泄于松散层,但排泄量一般较小。本区地下水位理深随地形由高到底星起伏不平的统一地下水自由水面。22谷地平原区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的特点。在近海岸地带,局部由于超采地下水,使其附近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负值区,由此引起的海成水人侵,进面促进海威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向下游径流速度变缓,以径流或表流形式排泄于下游,并径流于海积层之中,最终排泄人海。在谷地低洼处及近海平坦地带,松散层地下水埋藏浅,也以蒸发形式排泄
3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
3.1监测布点。以了解评价范围内的地下水水质现状为目的,在拟建项目周围选取三个已监测点位,分别为sj1、sj2和sj3。3.2监测项目。监测项目:PH、高锰酸盐指数、落解性总周体、氨氮、总硬度、氟化物、硫酸盐、氯化物、挥发性酚类、总大肠菌群、汞、碑、铅、硝酸盐、亚硝酸盐、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等16项,同时测量水温、并深、水位理深,调查地下水使用功能。3.3监测频率。三个监测点位均一次性采样监测。3.4监测分析方法。采用国家环保局水污染物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并采取密码加标、密码平行质控措施。3.5监测结果。通过对地下水的使用功能调查,该部分监测井地下水主要作为灌溉用水,极少量作为饮用水。
4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4.1评价方法。采用标准指数法进行评价,模式如下: Pi= Ci /Csi
其中pH的Pi计算公式如下:
pH≤7时 pH>7时
PpH=(7.0pH/7.0pHSD PpH=(pH7.0)%(pHSU7.0)
式中:pH一指水环境pH实测值:pHSD一指水环境标准中的下限;pHSU一指水环境标准中的上限。
42评价因子及评价标准。所有监测项目均为评价因子;评价标准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标准。Sj1和sj2地下水环境监测项目中污染指数大于1的有息大肠菌群,超标借数分别为1.3借和3.3借,其余监测指标均未超标,水质较好s3监测点位的高锰酸盐指数、息大肠菌群、亚确酸盐氨超标,分别超标0.36、2.67、7.60倍。其它监测项目均达标。评价结果表明,拟建项目附近地下水环境质量一般。
5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5.1地下水评价原则。本次评价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突出饮用水安全、区域地下水资源保护与重点地区污染控制为指导原则,以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结果为依据,对建设项目各实施阶段不同排污方案及不同防渗措施下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进行评价。5.2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与结论。拟建项目为1类建设项目,地下水富水性差,玻感性弱,污水水质较简单,因此,本次环境影响评价主要采用定性方法分析项目运营过程中对地下水的影响。拟建项目运营期环境影响因素主要为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上污染固素如不加以管理,固体废物乱堆乱放,可能转人环境空气或地表水体,并通过下渗影响到地下水环境。运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将被集中堆放于有防渗措施的区域,统一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运走集中处理,避免了遭受降雨等的淋滤产生污水,不会影响地下水。拟建项目各类废水产生量为2560/dl、9344万va,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SS,NH3-N等。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水质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中B等级的要求。区内建设一定规模的生态绿地是解决附水下渗补充地下水资源的有效途径。绿地不仅渗透能力强,而且植物根系能对雨水径流中的悬浮物、杂质等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此外,区内硬化地面、人行道、停车场、广场等可使用透水方砖或植草砖铺设,下面用透水材料科铺垫,孔原间种植草本植物,这样既增加了绿地面积,又增加了雨水下渗量。综上,建设项目场区地下水敏感性差,污染物排放简单,在落实好防渗、防污措施后,本项目污染物能得到有效处理,对地下水水质影响较小,项目的建设不会产生其他环境地质间题,因此对地下水环境质量影响较小。
6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为了将区域所排废水对地下水的影响降至最低限度,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61拟建项目所有输水、排水管道等必需采取防漫措施,社绝各类废水下渗的通道。另外,应严格用水和度水的管理,强调节用水,防止污水“跑、冒、滴、蒲”,确保污水处理系统的衔接。6.2提高绿化率和优化绿地设计,实施加大降水人渗量、增加地下水涵养量的措施。6.3拟建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措避免发生海水倒灌,从面避免对地下水的污染
采取上述措施后,拟建项目排放的废水不会对地下水水质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地下水动力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第i个水质因子的污染指数,无量纲;Ci—第i个水[2吨下水资源与环境[M北京: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式中:Pi
质因子的实测值,mg/l;Csi—第:个水质因子的标准值,mg/l。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地下水环境)》.中国环境保护部,2011
作者简介:李剑锋(1979-),男,地质工程师,会计师,辽宁省化工地质勘查院,1996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地质勘查技术专业,长期从事地质找矿勘查方法的设计和实茂,现从事地质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水文地质工作。
上一章:基于TGAM芯片的脑电控制小车 下一章:高压断路器机构特征参量的特性分析研究

相关文章

某电力工程建设场地的可利用性评价研究 某污染场地周边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 某高层结构平面不规则的设计问题讨论 HJ 10.1-2016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和格式 中山市某国际金融中心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和评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第二版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指南(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