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重力泄水辅助蒸汽驱技术研究与应用

重力泄水辅助蒸汽驱技术研究与应用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63.27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10 08:36:55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重力泄水辅助蒸汽驱技术研究与应用 技术管理
重力泄水辅助蒸汽驱技术研究与应用
姚长江12
(1.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辽宁盘锦124010
2.国家能源稠(重)油开采研发中心,辽宁盘锦124010)
摘要:立足深层稠油油藏开发方式转换需求,从制约深层稠油开发的难点入手,综合应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等研究手段,紧密结合油藏特点,创新形成了重力泄水辅助蒸汽驱技术,揭示了开采机理,明确了合理的注采井网和注入参数范围,建立了重力泄水辅助蒸汽驱油藏筛选标准,对深层稠油油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调:深层稠油;井网模式;重力泄水辅助蒸汽枢;筛选标准
本研究针对油藏埋深大于900m的深层稠油油藏尚无成熟的方式转换技术、常规蒸汽驱/SAGD技术难以达到深层稠油油藏开发方式转换的要求,重点攻关了并网设计、机理揭示、油藏工程优化等研究内容,解决了深层稠油蒸汽驱井底干度低、蒸汽腔不发育、排液能力差等诸多难题,使深层稠油方式转换成为可能,为深层稠油有效开发、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技术支撑。
1开采理念及机理揭示
深层稠油方式转换主要面临四大开发难点:一是油藏埋藏深,井底干度低;二是汽腔体积小,驱油效率低;三是油层压力低,压力保持率低于20%;四是采注比低,油并排液能力差。研究表明,当油藏埋深由900m增至1400m时,并底干度由50%降至30%,采注比也大辐下降。
为破解上述难点,以设计全新的并网组合形式为出发点:以平面产生驱替作用、冷凝液能及时排出、保证蒸汽腔发育正常为突破口,创新形成了重力泄水辅助蒸汽驱井网模式",其主要采用直井水平井组合立体井网,在油层中上部形成平面蒸汽驱替、底部形成纵向重力泄水复合作用下进行开发。
从物理模拟结果看,转驱初期,蒸汽先向上扩展,汽腔体积
较小,冷就水向油层下部渗流,当冷凝水流至下水平并时形成水通道,汽腔快速发育,蒸汽在向上超覆的同时也向周围直
井扩展,当汽腔扩展到直井射孔井段后蒸汽突破,驱替结束。 2油裁工程优化设计研究
为保证重力滑水辅助燕汽驱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基于W 块油藏地质特点和实际基本参数(储层物性、相渗曲线、粘温曲线,以及注采井网设置、注采参数等),建立了地质模型-},开展
144万转数款2017年05月
了注采参数优化设计和主控因素研究,确保了现场试验的顺利实施。
2.1开展注采参数优化设计,明确了合理的井网组合和参数范围
应用CMC数值模拟软件,对重力泄水辅助蒸汽驱的直井射孔位置、直井井距、水平井水平段长度、水平井纵向位置等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从模拟结果看:直并射孔位置应正对及中点以下、直井井距最好小于100m、水平井段长度一般在300~ 400m之间、注汽水平井纵向位置在层厚度的0.45~0.65比例间,地层倾角一般小于10°
对重力泄水辅助蒸汽驱的注采参数进行了研究,在确定地质条件、注采井网条件下,注汽速度在300t/d~350t/d,蒸汽干度在70%以上、注汽强度在1.4~1.6t/d.ha.m、采注比1.1~1.2左右,重力泄水辅助蒸汽驱整体开发效果较好。
2.2开展主控因素影响研究,建立了重力泄水辅助蒸汽驱油藏筛选标准
基于建立的地质模型,开展了地质条件对重力泄水辅助蒸汽驱开发效果影响研究,确定了重力泄水辅助蒸汽驱临界地质条件(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Kv/Kh比值、油藏压力、原油粘度等),初步建立了重力泄水辅助蒸汽驱油藏筛选标准,将蒸汽驱深度界限由原来的1000m扩展至1600m,原油黏度由 10000mpa*s拓展至200000mpa*s,为筛选适合油藏开发提供了依据。
3应用效果及前景
W块2009年开始实施重力泄水辅助蒸汽驱,已实施井组8
(下转第147页)
上一章:在高温和低温下,憎水改进型羟乙基纤维素与CTBA∕NaSal的混合物中剪切粘度的意外改变Sonke Svenson和Robert K.Prid homme 下一章:制浆造纸废水处理回用工艺研究

相关文章

采用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汽包炉的给水水质研究 蒸汽驱转向注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蒸汽驱井作业平台自动送甩管装置研制与应用 蒸汽复合驱替机理研究及优化技术 M310机组共用辅助蒸汽系统STR设计与研究 聚合物驱后注气稳定重力复合驱数值模拟 聚合物驱多学科油藏研究与应用 稠油油藏有机碱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