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等时日照建筑间距模型及其算法应用研究

等时日照建筑间距模型及其算法应用研究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56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07 08:36:42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等时日照建筑间距模型及其算法应用研究 第6卷第4期 2014年8月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机 noeprypunSuaautuguSeuoeuocoemuno
Vol.6No.4 Aug.2014
等时日照建筑间距模型及其算法应用研究
何健元类惠萍?邱浩锋
((1.广州城市规划技术开发服务部,广州510030; 2.广州市城市规划自动化中心,广州510030)
【摘要】建筑间距计算的主要方法有建筑间距系数法和日照分析法两种。等时日照(ESDT)建筑间距是基于国家标准对建筑物需在日熙标准目获得不少于一定小时数日照的规定,通过计算机模拟和数理统计等方法推求的算式化计算建筑间距的模型。模拟试验及数理分析可推求出“等时日照区城的最大南北织距”、“建筑面宽”、“主体建筑和客体建筑分新点高差"和“建筑高度临界值"等参数的关系。结合了两种传统方法便利和精确的优势,ES
DT算法可在不做建模的前提下计算符合日照标准的建筑间距。【关键词】广州;建筑规划管理;建筑间距;等时日照
【中图分类号】TU113.5*4
【文献标识码】A
2880【
广州地区常年受东亚季风影响,气候冬暖夏热,多高层建筑的设计比较注重通风采光。但随着城市发展,准宅需求上升,高层甚至超高层住宅不断出现,基地周边日照环境变得复杂,建筑间距计算中的日照因素显得更为重要。
建筑工程规划设计阶段的建筑间距计算方法主要有建筑间距系数法和日照分析法两种。对于系数法,间距系数的规定主要是基于当地建筑通风、采光、消防、景观等因素,其主要优点是简便、清晰,易于进行手工运算或由简单程序实现计算功能。而日照分析法则主要基于CAD 技术模拟高层建筑群在特定日期的阴影情况,能准确、综合地以图形和数据的形式表达建筑阴影的变化、影响范围及被遮挡建筑的日照时数。
虽然系数法因理想化模型导致在适用范围上存有缺陷],但使用日照分析法确定建筑间距所需技术要求高且建模用时长。考虑到建筑必须获得符合国家标准[2-3的日照时数规定,为充分发挥两种方法的优势,应建立一种基于等时日照模型的建筑间距算法。
1等时日照建筑模型
1.1建筑物和观测仪的建模
等时日照(Equal SunlightDurationTime,ES DT)的概念源于国家标准对住宅、文教和医疗卫生类建筑物需在日照标准日(冬至日和大寒日)获得不少于一定小时数日照的规定。
基于ESDT原则建立的模型是在CAD环境下的建筑形体。与建筑间距系数法相似,等时日照建筑间距法研究的对象也是一对一的建筑间距,因此模型是两个一组的、朝向均为正南北向的简化立方体。立方体模型的长、宽、高参照建筑模数规范[4],由式(1)~(3)确定:
L=10(n+m) W=L/2 H=10(n+1)
(1)(2)(3)
式中,L是建筑物东西向的长度,或称面宽(m);W 是建筑南北向的长度,或称进深(m);H是建筑高度(m);n和m是模数调整系数:n=1,2,3,,10; m=0,0.2,0.4,0.5,0.6,0.8。
在日照标准日,南侧建筑物(主体)将对其北侧
【作者简介】何健元(1988-),男,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规划设计审查和建筑日照研究工作;
樊惠萍(1963-),女,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规划信息化工作。
万方数据
上一章:非线性Mohr-Coulomb破坏准则下边坡可靠度上限 下一章:Revit三维显示技术的开发及应用

相关文章

圆管相贯线接缝优化的等间距直线逼近算法的研究 钢结构设计软件模型、算法及应用研究 极值搜索算法研究及其应用 改进蚁群算法及其应用研究 改进等微增率算法求解火电负荷分配问题的实用化研究与应用 ANSYS优化算法的研究及其在液压机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损伤因子研究及其应用 水资源与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模型及其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