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防晒剂中纳米氧化锌的安全性研究进展

防晒剂中纳米氧化锌的安全性研究进展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12.32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1-03 08:58:48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防晒剂中纳米氧化锌的安全性研究进展 安全管理
防晒剂中纳米氧化锌的安全性研究进展
方武荣(上海滇虹药业有限公司,上海200000)
摘要:在防晒剂中,广泛应用纳来氧化锌作为其原料,为确保其应用安全性,综合探究防循剂纳来氧化锌的安全性成为了时代研究的热点问题。以纳来粒子及纳来氧化锌基本认知导入,重点分析防晒剂中纳来氧化锌潜在人体暴露的途径,分析防晒剂中纳米氧化锌的基固毒性和光毒性。研究结果显示,防晒别中纳米氧化锌不经正常皮肤吸收,其对人体安全性不存在明显影响,属安全高效防晒剂。
关键词:防晒剂;纳来氧化锌;安全性
研究表明,氧化锌在进行中UVB中波紫外线与UVA长波紫外线过滤操作中具备良好作用,在广谱防晒剂中应用十分广泛。然而氧化锌在皮肤上直接涂抹,会带来一定粘稠感,并会在人体皮肤表面形成一层薄白膜,对皮肤美观造成一定影响从而让氧化剂作为化妆品应用的价值具备了局限性。纳米技术的发展实现了氧化锌应用围境的突破,纳米氧化锌在应用中,消除了粘稠感并便于涂抹,在皮肤上涂抹后几乎平透明,且其防晒效果十分突出。纳米氧化锌的出现,极大提高了氧化锌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价值及接受程度。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纳米氧化锌开始应用于防晒剂领域,并在短时间内获得快速发展。当前,每年都有千吨以上的纳米粒子应用于防晒剂研发及生产领域,而纳米氧化锌其属于防晒剂主要纳米粒子之一。纳米氧化剂于防晒剂中的广泛应用,促使人们对其安全性进行综合研究与评价。
1纳米粒子与纳米氧化锌基本认知
在物理学意义上而言,纳米物质指的是尺寸低于100纳米的物质,以毫微管、纳米纤维及纳米粒子为主要物质类型。纳米粒子指的是直径低于100nm的物质。在防晒剂中,纳米氧化锌所具备的大小多在30nm-200nm范围内,绝大多数纳米氧化锌大小不足150nm,主要表现为聚合物形态。因将纳米氧化锌应用于化妆品,并将其作为主要源料生产销售的时间相对较短,纳米氧化锌安全性问题备受关注。在一些化妆品产品中,其含有纳米粒子却没有在包装中进行相应标识,或标识有微粒子等,回避消费者群体对纳米粒子应用的安全性顾虑。录露于人体的剂量与人体内引起的毒素效应,是影响防晒剂纳米氧化锌安全性的关键因素,在其安全性研究中,应以关键因素人手,综合探究纳米氧化锌安全性。
2防晒剂中纳米氧化锌潜在人体暴露的基本途探究
2.1经人体皮肤吸收
防晒剂中纳米氧化锌与人体接触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途径即皮肤。人体皮肤角质层细胞间隙在100nm左右,受天气、环境及自身皮肤特性变化,其角质层细胞间隙可能增加,且毛囊让人体皮肤表面积增加,在应用防蹈剂的过程中,纳米氧化锌会在毛囊内进行堆积,并可能成为进人到人体的潜在途径。从理论研究上看,防晒剂中所含有的纳米氧化锌,因其大
38化置军
22015年6月
方方数据
小多在150nm以下,可能能够穿透人体皮肤角质层屏障保护,并进入到人体深层活体组织。基于纳米氧化锌经皮肤吸收到人体的研究案例较多,一些研究采取离体或在体试验方式,构建人体、无毛小鼠、猪等各种皮肤模型,对纳米氧化锌经皮肤吸收情况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防晒剂中纳米氧化锌并没有穿透皮肤角质层屏障进人到活性细胞之中,研究结果给出论证证明纳米氧化锌应用具备安全性,并认为其是因防晒剂中纳米氧化剂多以聚合物形态存在,并非原始纳米粒子。
然而在实际消费中,其基于纳米氧化锌对正常皮肤的影响,并不能对皮肤角质层受损失状态下纳米氧化锌经皮肤吸收情况进行有效描速,消费者对纳米氧化锌化妆品消费仍存在着一定的安全性担优。因在实际应用中,皮肤晒伤后,消费者多会增加防晒剂应用量及频次,因晒伤皮肤角质层功能存在着一定缺陷,可能会导致纳米氧化锋参透增加。儿童皮肤、老人皮肤及身体某些薄弱皮肤,属于皮肤渗透率较高的皮肤。当前,基于纳米氧化锌是否对受损状态下的皮肤或渗透性较高的皮
肤存在着经皮吸收状况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2.2经呼吸道吸入或经口腔吸收
在实际防晒剂化妆品应用中,一些特殊用途的防晒剂除了通过皮肤进行吸收与渗透外,还存在着其他途径进入到人体之中。如喷雾状防晒剂或粉状防晒剂,其中含有的纳米氧化锌可以通过人体呼吸道进入到体内,应用于嘴唇部位的防晒剂,其含有的纳米氧化锌则可能经过口腔进入到人体之中,防晒剂洗脱后,进入到水体或其他水源中,人体可间接经过口腔将其吸入到人体之中。此外,防晒剂在生产过程中、运输过程中,人工的职业器露,也属于纳米氧化锋经呼吸道或口腔被人体吸收的重要途径。
3防晒剂中纳米氧化锌的基因毒性及光毒性研究
--般情况下,氧化锌其自身并不具备毒性。但纳米氧化锌是一种更细的颗粒物体,存在着较大的表面积,在应用中更容易渗透到人体体内,当其进人到体内后则会具备更强的化学活性,纳米氧化锌会与蛋白之间反应形成复合物,从而逃避细胞吞噬,诱导产生活性氧产物及自由基,并对DNA造成一定损害。纳米氧化锌所作用的靶器官主要包括骨组织、胰腺、心脏、脾及肝脏等。在--些体外研究中发现,选择不同浓度纳米氧化锌,并将细胞暴露于其中,当纳米氧化锌浓度不低于10ugmL 时,引发细胞剂量依赖性炎症反应,并导致细胞活性降低。有学者在试验中发现,在30nm左右的纳米氧化锋粒子环境中,表皮细胞中可以追踪到DNA损害症状,发现氧化应激等情况。以小鼠为试验对象的研究表明,纳米氧化锌在应用中吸入体内会引起暂时性肺部炎症反应,引起小鼠肠道内聚积并对肠道造成堵塞,引起老鼠嗜睡、收吐甚至死亡,此外还引发有贫血及肾损害等症状。综合各种研究,纳米氧化锌出现毒性反应,与其浓度存在着直接关系。而防晒剂中的纳米氧化锌在一般情况下
上一章:实验室易制毒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探究 下一章: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和探索

相关文章

纳米二氧化硅浓缩浆在涂料中的应用研究 多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在药物释放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铕掺杂纳米氧化锌晶体结构和荧光光谱的研究 孪连柱状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及形成机理研究 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纸张涂布颜料用纳米氧化铝的改性及其研究进展 纳米四氧化三铁颗粒的表面改性研究 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安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