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8卷第3期 2017年3月
焊接学报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A WELDING INSTITUTION
Vol.38No.3 March2017
Ti-Ni钎焊C,/SiBCN陶瓷接头界面组织及机理分析
宋雪,张玲,林铁松,何鹏,杨治华
(1.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01;
2.哈尔滨工业大学特种陶瓷研究所,哈尔滨150001)
摘要:使用Ti-Ni高温钎料实现C/SiBCN陶瓷自身连接。分别研究了钎料成分、钎料箔片叠层方式以及钎焊温度对焊接界面组织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i元素含量超过50%且以Ni/Ti/Ni方式叠层得到的接头界面良好,其中Ni元素深入陶瓷基体,与Si元素发生反应,在陶瓷内形成扩散层结构,扩散层内的Ni,Si元素成梯度分布,而 Ti元系以化合物的形式弥散分布在焊缝中间部分的针料层中试验发现,提高针焊温度有利于N:元系的扩散,在以 Ni/Ti/Ni叠层、Ni元素含量低于50%时,提高钎焊温度至1300℃得到的接头没有显著裂纹,中间层的钛化合物分布更加弥散
关键词:Ti-Ni高温针料;C/SiBCN瓷;界面组织:连接机理
中图分类号:TG454 0序言
文章编号:0253360X(2017)03007904
文献标识码:A
其中短切碳纤维长度为几十至几百微米,含量为 10%(体积分数).将Cr/SiBCN陶瓷用金刚石内圆
工业的发展对耐高温材料的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需求.目前实际应用到工程中的高温陶瓷有 SisN4、SiC和BN等,以及由它们构成的复合陶瓷材料,但是在这些常用的陶瓷中,Si;N在1400℃发生热分解,SiC在1600C性能退化,而SiBCN履瓷在高温性能优异,1700℃下不晶化,2000℃下不失重,高温下抗氧化、抗蠕变和抗热震性能良好,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1-3],加入短切碳纤维的SiBCN陶瓷,增强了陶瓷基体的强度和韧性[4],进一步提高了陶瓷的性能,对于此材料实际的应用将有重要意义,
一些研究者使用高温钎料如Ni-Pb,Ni-Cr进行了SiC,Si,N,陶瓷的润湿性研究[5.6].目前已有使用 Ti-Si,Ti-Ni-V等高温钎料,实现SiC,Si;N,陶瓷自身或与异种材料的连接7.8],而对于SiBCN这种陶瓷的高温连接未见报道,这种陶瓷的高温焊接性尚未知,目前已有使用Ag-Cu-Ti钎料进行SiBCN连接,但Ag-Cu-Ti钎料的使用温度通常低于400℃ 文中选用Ti-Ni钎料进行高温连接,研究了钎料成
分、钎焊温度等连接工艺和连接机理. 1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的是等离子放电烧结C,/SiBCN陶瓷收稿日期:2915万数据5
基金项目:图象百然释学基金资助项目(51475103,51474081)
切割机切至5mm×5mm×3mm的块体,用于钎焊后的组织形貌分析.将陶瓷表面用金刚石磨盘打磨,粒度由600号至1200号,去除表面杂质以及降低表面粗糙度,随后在丙酮溶液中超声清洗20min 使用箔片状钛、镍针料,将不同厚度的钛、镍箔片制备成不同成分的Ti-Ni钎料即Ni-25Ti,Ni-40Ti,Ni-50T,Ni-60Ti,Ni-80Ti
进行试验时,用石墨夹具装配试样,放人真空炉中,真空度保持低于2×10-‘MPa,加5MPa压力保证箔片状针料充分接触,升温至950℃后撤去压力由20℃至升温至1000℃,升温速率为30℃/min 由1000℃至最高温度T,升温速率20℃/min,在 Tmx保温10min,以15℃/min的速率降温至1000℃,以20℃/min的速率降温至400℃后随炉冷却.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仪(EDS)以及
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界面组织和成分 2试验结果及分析
2.1典型接头形貌和界面产物
图1为Ni/Ti/Ni(Ni-50Ti)接头成分分析,钎焊温度1200℃保温10min.由图1a可见,在接头中央部分,Ni与Si元素含量较少,并且分布成一致,Ti 元素比较集中,成凹形分布在两侧镍深人陶瓷基体约30μ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