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建筑城多规划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URBANRURAL PLANNING
特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标体系研究
ExploretheMegacity Index SystemofGreenSpace SystemPlanning ■李慈慈LiCongcong
[摘要】本文针对日前城市绿处建设和规划中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结合南京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提出了特大域市录地系免规划中指标的速取标准和充善圾市地规划指标体系的建议,以供同行讨论。
[关建调】械市绿地绿地系统规划绿地指标区域绿地[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aims at the existing prob lems of indicator system in the urban green spoce construction and planning, and combines with a special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in Nan Jing to make some suggestions of selecting cr Bued mas(s oeds uaat trqm aBn 9y suotopa) Jo eag and improve the index system of urban green space planning so as to provide for peer discussion
ujued maks aeds aar coeds ua urqn [spuesiayl green space indicators, regional green spacc
-
问题缘起
我国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一直沿用的主要指标为
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绿化履益率,简称三项指标(主要针对建成区),从国家园林城市到生态园林城市,直到提出建设生态城市创建,国家对城市生态环境和园林绿地建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从传统的三项指标到反膜物种多样性、热岛效应、森林覆益率等指标的扩充,指标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内容和层次帮有所扩充,建设部指导各地地系统规划编制的(城市绿地东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对于绿化指标的规定除了三项指标以外,从规划的角度增如了公园绿地的服务率径指标,强调了公园绿地在城市中的分布结构。
公园分类儿童游戏场小特园还多游园
地区公园(区域城市)大型城市公园区城公园
资料案源:相据(域市绿量研究进展》整理 3.景观可达性
近年来,各地在编制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时,在用既有绿地指标的同时,也采用了一些其他指标,尤其是在特大域市的绿地系统规划编制中,已有的指标体系无法完全反膜城市绿地发展趋势和要求,首先,特大城市的规划层次相对复杂。涵益了市域层面、都市圈层面、中心城市和各卫星城镇,传统指标体系显然无法通盖不同层面绿地建设规划要求;第二,国家对城市建设用地的指标有明确的上限,公园绿地属于城市建设用地,在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已经如此紧的情况下,绿地面积的增长极其有限,已经趋于饱和。因此,出现了有的城市把非建设用地划入部分公园绿地的情况。比如重庆,将一部分设施配套比较完善、能发挥绿地公共服务功能的非城市建设用地计入人均公国绿地指标中,规划的编制,如果仍然机械的沿用传统概念,难以指导具体的绿地建设:(
但如果没有一个统一衡量这
部分非城市建设用地中的绿地建设标准,由各城市自主创新概念,不仅不利于城市之间指标的比较和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规范,更不利于绿地建设和实际有效绿地面积的增长。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传统绿地建设指标和目前各特大城市实际采用的规划指标主要存在几点间题:(1)缺乏针对特大城市绿地东统规划而设置的通盖城市规划区各规划层面的指标体系:(2)难以具体指导绿地建设,尤其是属于非城市建设用地的“绿地”建设:(3》难以反映绿地开敏空间的布局与城市用地布局之间关东的合理度,无法体现绿地的生志服务功能:(4)指标体系不完善,不使于各城市之间进行比较。
国内外发展趋势
表1美国公国设标准表
千人程标 1公 1公项 2公统 8公项
百积 0. 20.4 公馈 0.2-0.4 公项 28公镜 8-40分项 ≥40公统 2100公项
地包括郊野公园、薛道绿地和城郊生产绿地。这些
该指标可以合理反映城市绿地分布空间格局的指标,在指导和评价城市绿地的分布格局上为现有的指标做出了补充。生态效益密度作为景观可达性指标的平行层次,可确切反膜绿地分布均匀度和生态效签水平的指标。两者可以作为绿地服务半径指标的补充,评价和指导绿地系统的均匀分布。
4.区域绿地
区域绿地指人居环境中所有能发挥生态平衡功能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绿色空间,主要的区域绿
用地不计入市建设用地,但同样发挥着绿地的服务功能。城郊绿化是域市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城多一体化发展理念也为绿地向郊外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因此,
区域绿地纳入绿地系统指
标体系已经成为趋势所在,
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指标体系研究
三、
1.城市现状和规划情况
从南京城市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现状基础等实际情况来看,南京自然条件优越,丘陵尚地和低
9
绿地系统指标应该是一个综合周密的指标体系,从国内外发展趋势来看,绿地系统指标体系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衡量和评价绿色植物生态效登等功能角度,不少研究者出了“绿量“的概名:二是从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分布的角度,对指标进行了拓展和组化,提出了服务率径和可达性等指标;三是提出了区域绿地和开版空间等概名,区域绿地包括库道隔商绿地和郊野公园,还包括郊区生产绿地等。
1.绿量
绿量是指植物茎叶所占据的空间,包括平面绿量、复层绿量和三维绿量。平面绿量主要指传统的绿地率、绿化度盖率等;复层绿量指单位面积上的叶面积一—即叶面积指数;三绿量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树冠的体积,绿量指标的提出,从传统的二维角度运向了三维角度,
使城市绿化朝着提高生态功
能的方向发展,但是绿量作为指标存在着本身不稳定、计算难度大等不利因素。
2.服务半径
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对绿地单项建设用地提出了指导性标准:郊区绿地服务半径30~50kn(车行30nin):城市中心绿地服务半径510kn(自行车30min):城市组团绿地服务率径13kn(步行30nin);社区绿地服务率径300~500m(步行5~10min),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公园与想协会制定的《国家公园游想和绿地标准》,对千人指标、服务率径部有相当高的标准要求
服务人口 500~2.500 500-2.500 2000 ~10000 10.000—50-000 5000
服务事径近于等里延于郭里 400~-800 800-5000 30 min 车 1h车程
山占全市面积65%,长江、秦淮河和游河穿城面过,物种丰富,景现生态多样,森林我董率近年迅建损高至23%,城市建成区绿地率41.6%,人均公园绿地 13,绿化覆盖率46%。从历年指标的变化来看,反映城市园林绿地建设水平的三项指标途年提高,园林绿化水平发展很快,但绿地建设也出现了一益期颈
首先,建成区内绿地被垂食现象普遍。传统三项指标的提高依载于各类绿地面积的增加,但域市总体规划对建设用地的指标有明确的上限,大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