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长沙申办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园林园博园规划与设计

长沙申办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园林园博园规划与设计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08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28 14:04:40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长沙申办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园林园博园规划与设计 城市建筑|圆林景观1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GARDEN LANDSCAPE
长沙申办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园林园博园规划与设计 ■张岩
[摘要】本文誉重就长沙申办第十二届园博会规划设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提出设计面临的五大间题和措战基础上,以“新园林·新生活”的主题演择世博会,寻求在设计中展现长沙的历史和未来,
[关建词】园博园交通保障分区规划文化主题节点展后利用
项目背景
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是园林景观界最高盛会,在扩大国内外园林绿化行业交流与合作,展示园林绿化建设、管理的最新成果,传措园林文化和生态环保理念,引导技术创新。截止2016年,园博会已历经十届,它能有力的促进城市更新、缓解城市各方面的压力、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城市带案显著的经济效益和深远的社会影响。长沙有着深厚的园博情结,先后参加了7届园博会并多次荣获室外造国最高奖,2015年长沙再次全力冲刺申办2018 年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受长沙市园林管理局的委托,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于 2015—2016年完成对长沙园博园区整体景观定位研究和方案设计,长沙将以“新园林·新生活”为主题,着力创办一届传承创新的园博会、一届承载梦想的园博会。拟定园址位于长沙市雨花区潭阳洲,是雨花区、芙蓉区与长沙县三地交汇处,是中心城区的东部门户,现状场地东西长2.5km,南北长1.6kn 总面积260公项,机场高速、沪昆高铁沿潭阳洲东西向贯穿面过,密集的现状建筑属于典型的洲岛棚户区,
二、设计应对的问题和挑战
长沙园博园拟定园址设计面临的三大间题和携战:(1)生态重建:如何将湖南省最大的洲岛桶户区,“拆违复绿、还绿于民“。(2)滨水洪涝:如何利用浏阳河雨洪和潮汐的水位变化,形成既安全又满足使用功能的城市滨水公共空间。(3)人流疏败:如何在展时满足大量人流的疏散与滞留需求,同时展后可以作为日常游憩绿地雷要,(4)交通组织:如何利用场地三面环水的特点,统筹区域及园区运行良好、快捷方便的交通体系,(5)文化展示;如
何根据场增,展现长沙深厚底蕴的人文与历史。三、设计理念与整体构思
2018年长沙将以“新园林·新生活”为主题乘承生态与人文设计理念,综合解决生态重建、滨水洪涝、人流疏散、交通组织、文化展示等问题使之成为一块滨水的绿地、园博的绿地和城市的绿地,满足会展期间和会展之后的多种功能。为综合解决以上五大间题,提出以下设计途径:
1.便捷的交通和完善的保障
参照往届园博会游客量,根据指标测算,预计 2018年第十二届园博会的游客量总人次在600~ 900万之间,双休日日均游客量3.46万人次,高峰期日均游客量5.32万人次,平日日均游客量
万方数据
2.66万人次。(1)外围交通保护环—着眼区域外围高等级、高规格道路,有效分离区域过境交通由劳动路、人民路、红旗路、东六线、机场高速、磁浮快线等构成“城市干道+轨道+接股巴士+交通站点”的公共交通网络,形成高效畅达的“外围交通保护环”,(2)内围交通疏敢环——着眼园博国外围城市次要、一般干路,重点疏解园博园到发性交通,构建由滨河路、金桂路、红旗路有轨电车线、水上游览线等路径连接园博园四个主要出入口,形成人车有序组织的“内围交通疏散环”。(3)园区慢行交通环—规划串联园区和出入口的观光车路径,将河提路改造为公共自行车游览线,以500:为基本单元设置停雷、休憩和慢行换乘设施,使内部交通实现以人为本、环境友好特色。(4)水陆一一沿测阳河规划水上交通游览线,从金离湾至体
百花湾,途径并串联8个知名景点,全长约50k,四个主要出入口均设置码头与水上交通游览线对接,实现“水陆一体”。
分区规划与重要节点 2.
利用现状河提改造为全长约6km的“滨水活力带",以绿道为载体,串联滨水主要公共空间,倡导健康生活理念,提供多样化的户外活动空间。现状机场高速及沪昆高铁将园博园场地分割为三个片区,规划因地制宜,赋予其展园游贫、产业会展、乐活体验三大功能属性,共分布8个主题艺术园:城市创意主题园、国际交流园、企业创意文化园、棚改还绿纪念园、园林植物专类展示园、家庭园艺展示园、园、城市海绵体示范园。桶改还绿纪念园是过去洲岛记忆和湖湘文化内涵的展现:中国园林产业馆是汇集现代园林、产业交流和交易中心等综合性展示场馆;滨水活力带、机场高速护坡改造、沪昆高铁立体绿化三个节点是利用新技术和新的环境伦理对未来城市生态修复改造的创新之作。
图1分区规划图
(1)棚改还绿纪念园
“户还绿纪念园”主要由“一馆”(棚改纪念馆)“一街”(半边街)组成,“棚改纪念馆”采用简约中式建筑风格,鉴长沙传统民居布局及形态,运用回收再利用的拆迁建筑材料进行场馆的建筑外装饰,结合现代的玻瑞等墙、耐候板等材料进行有机组合,展现“涅案筑园”的特色,提供潭阳洲历史测源、想户区改造历程展示等活动体验:“半边街“ 取材于长沙传统街巷半边街、八角亭,设计保留街道树木和街巷肌理,融入湖湘文化要素,设置文化
257
体验湘剧、湘绣、龙灯、餐饮等配套服务,展现洲岛记忆和潮湘文化内涵。
图2棚改还绿纪念园效果图
(2)中国园林产业馆
作为核心场馆,采用集成建筑和绿色建筑技术建造,风格为现代简约中式,以湘绣图案为灵感,结合山地地形,巧妙组合全方位多层次的展厅空间,形成园林产业交流和交易中心等综合性展示场馆。
图3中国园林产业馆岛政图
(3)滨水活力带、机场高速护技改造、沪昆高铁立体绿化
现状场地存在三个不利条件,简称“三高",高提、高速、高铁横穿切制场地并形成高于地坪的生硬边界,设计中将充分考虑由务势转化为特色。利用现状河提,采用土丘式的地形来誉代常规的防洪提,通过大量建筑度渣弃土满足土方平衡,分别用植物、网箱、抛石等护岸,解决水流冲刷间题,种植多土植物及多样的水生植物,营造生态柔美、娱乐体闲的滨水活力带:机场高速护坡改造通过护拨裁种梳被,设置环境监测系统及隔音设备,提供全方位的环境科技体验:沪昆高铁立体绿化利用高铁桥墩实施立体绿化,与地面的园林植物专类展示园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大地景观。
3,生态修复与海绵城市理念技术
贯穿全部设计过程的生态修复与海绵城市理念技术,场地内采用“柔化河提、挖湖调蓄、間水花园三大策略,设置六类雨水搜集净化设施调蓄湖、草沟、浅灌植被丛、雨水花园、眼氧池、蓝藻清洁区,经“渗、滞、需、净、用、排”六个步操实现地表径流收集,径流收集系统与地下管网互联,当海绵设施不能负荷排涝需求时,可以通过市政管网排出。
(下转第315页)
上一章:风景园林工程细部处理及质量管理 下一章:深圳市园林绿化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

相关文章

多元文化视角下的中国科技史研究:第十二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文集(英文版) 中国环境设计学年奖:第十二届全国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竞赛获奖作品集 第十二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获奖工程集锦 第十二届全国高等院校建筑与环境设计专业美术教学研讨会:学生作品集 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选编 第十二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获奖工程集锦 [郭允冲主编] 2014年 第十二届石油工业标准化学术论坛文集 土木工程检测鉴定与加固改造新进展:全国建筑物检测鉴定与加固改造第十二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