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8·
土木工程结构损伤诊断分析
黄朝阳
(西京学院,陕西西安710123)
工程科技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土木工程的发展逐渐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土木工程结构损伤诊断更是得到相关学者的高度重视。简要分析了结构损伤识别诊断在土本工程结构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以及国内外损伤识别与诊断方法现状,并深入研究了用于土木工程结构的各种损伤识别与诊断方法,最后提出了土木工程结构损伤识别与诊断方法及其相应的发展方向。旨在有效的帮助开展土本工程相关工作,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损伤识别;损伤诊断
由于近些年来,相关的国内外学者借助于模型试验、理论分析
定程度上允许带损伤工作,因此,相比之下,土木工程的结构损伤检
以及数值模拟等方法,进而针对土本工程结构的相关性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探讨,也取得了有价值的科研成果以及一定程度的研究进展。除此之外,针对土木工程自身的结构特性,进而准确的评价受到损伤结构的可靠性以及损伤特性,由此一来,能够很好的对土木工程结构的损伤情况与修绪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与此同时,这些间题也是现阶段土木工程结构即将面临的重要课题。当前,针对土本工程结构损伤诊断方面的诸多待解决的难题,本文提出了几种有效的解决办法,与此同时,这几种解决方法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总之,针对受损土木工程结构做出正确的诊断以及识别,是解决此类问题的重点。与此同时,针对可能出现的损伤特性进行深人研究以及分析,并将其受损结构进行安全度评估,已经逐渐成为土木工程结构探讨的一个全新的领域。
1国内外损伤识别与诊断方法现状
现阶段,土木工程结构损伤识别在机械领域的应用极为广泛。人们很早就开始针对齿轮以及连杆等一系列零件组成的大型机械进行结构的故障诊断。直到上世纪中叶,结构无损检测技术得到不断的发展。上世纪末开始,人工智能、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的知识,逐渐被应用在结构损伤检测与诊断领域。随着一系列的技术不断的创新与应用,使得土木工程结构损伤诊断分析变的简便与准确。
自前,针对土木工程结构来说,在建筑物建成初期的出现损伤频率相对不高,且其危害程度远不如机械工程,与此同时,能够在一道路既有挡墙等结构设施,无需破除;改造中除挖除路面外,基本不对路基产生影响。缺点是超高一侧填高较大,水稳调平层较厚。
测技术不够成熟,很大一部分技术处于结构可靠性评估阶段。众所周知,上世纪初期是土木工程结构损伤检测探索阶段,其工作重点是针对结构缺陷的修理方法以及分析的操讨。到了上世纪中期就是结构损伤检测诊断的发展阶段,其工作重点是针对相应的结构检测方法的探讨,与此同时,出现了物理检测、无损检测以及有损检测等检测方法。上世纪后期以来,土木工程结构的损伤检测诊断技术趋于成熟,并相应的制定了标准与规范,与此同时,强调了综合评价,以至于土木工程结构的损伤识别与诊断工作,逐渐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众所周知,现阶段我国的土木工程结构损伤识别与诊断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时间较短,只是随着抗风研究以及结构抗震的不断发展,才不断基于安全鉴定以及可靠性评估进行土木工程结构损伤检测诊断领域的分析。
现阶段,经过国内外许多相关学者逐渐借助于可行的方法,继而针对土木工程结构损伤进行诊断以及识别。众所周知,最近几十年以来,国内外已经逐渐在结构损伤识别与诊断技术领域开展了严密的分析。像Kunihiko等借助于有限元计算模型产生的样本训练 BP神经网络模型,从而明确的识别已知相应的条件下结构的摄伤程度以及状态;Mannan等深人研究了用实测结构频响函数来诊断损伤。Yu等借助于动力反应研究的相关方法,并进一步借助于摄动理论的特征值来检测结构的损伤。Chen等借助于人工免疫模式识别结构损伤,并针对损伤的厉害程度进行相应的分类。Xie将SVM 用于复合结构的损伤识别中,分析结果显示支持向量机(转下页)
结束语
公路设施是国家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
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道路工作者应该
三是超高旋转轴位于各自行车道内边线。该种旋转方式减少了
对原有路面的开挖,整体填方量也较绕边线旋转小;但该旋转方式道路中心形成错台,需设置隔离墩确保双向行使安全,隔离设施易侵占建筑限界:同时该旋转方式还存在中央分隔带排水不畅等间题,需要设置纵向盲沟及横向排水管,新增改造规模。
综合分析,超高旋转轴位置半幅改造采用中线、全幅改造采用
在公路设计环节中切实履行自已的职责,强化安全意识,规避设计风险,提高道路的安全使用性能。
参考文献
[1]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JTCTB05-2004)[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边线的方案可以充分利用既有挡墙等构造物,对路基挖除较少,整[2]杨少伟.道路勘测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体工程规模适中,造价优势明显,本次改造推荐该方案。
[3]符锌砂.现代公路线形设计理念与方法[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4.1.3超高改善段落。本项目平曲线半径小于250米的9处超
2006
作者简介:李东(1985-),男,辽宁凌源人,学士,工程师,从事公
高横坡需改善,改造后可以较好的解决现有道路超高设置不足的间
题。(表2)
4.2配套工程设计
结合项目特点按照规范要求,设置完善的交通标志(包括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路标志等)、标线,引导驾驶人安全文明行驶。对于特殊线形段落,包括长大下坡段以及圆曲线半径小于100米且转角大于或等于45度的段落,进行特殊的交通安全设施设计。主要包括:设置必要的减速标线,结合警告标志设置建议车速标志、限速禁令标志,视现场视距情况设置凸面镜,设置必要的轮歸标以保障夜间行驶。对两侧路堤填土高度高于3.5m的段落设置波形护栏,以减轻交通事故对驾驶人造成的伤害并防止车辆冲出路面造成二次事故。
万方数据
路路线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