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6·
土木工程信息集成与管理研究
鸿波
(西京学院土木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123)
工程科技
摘要:工程建设项目是一个复杂,综合的经营活动,参与者涉及众多专业和部门,工程建设项目的生命期包括了建筑物从勤测、设计、施工,到使用、管理、维护等阶段,时间跨度长达几十年基至上百年。本文研究项目建设各阶段的信息断层和信息流失问题,实现面向建设项目生命期的信息交快、共享和集成化管理,基于BIM信息集成平台,验证建筑工程信息集成和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对于提高建筑产业效率和信息化管理水平,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广调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信息集成;工程管理;BIM技术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朝着大型、多元、复杂低,导致目标控制的难度进步加大,最终使得目标失控。
的方向发展,该类项目的发展使得生产过程信息管理的内容越来越
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间题,必须面向建设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
复杂。各阶段、各责任主体在管理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信息通道不畅、
程进行管理。现阶段应用系统均为基于儿何数据模型,通过ICES、 DWG、DXF等图形图像信息交换标准进行数据交流与处理。该类
信息滞后、信息管理混乱、责权难分成为土木建筑工程管理中日趋
严峻的问题。因此,为了适应大型、复杂工程建设项目信息管理的要求,协调处理好项目实施过程中全程、多方、多目标的信息管理内容,必须有相适应的能覆盖项目的建设全寿命错过程的、并将各参
信息传递和共享只是几何数据,建设项目的相关助察、结构设计、材料信息以及施工等工程信息仍无法知直接交流。要建立切实高效的信息集成,关键在构建新的信息模型理论和建模方法。在几何模型
与方的目标控制考虑在内,并使其各方协调一致对工程项目进行一体化管理的方法。
大型复杂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技术难度大、协同参与单位多元化、目标难度大。在实际管理中组织结构复杂,指令传达与信息反馈都随着项目的深人和参与人员的构成变得
基础上建立面向建设项目全生命期的工程数据模型,并基于国际标准实现工程信息的交换、共享和管理。而BIM便是信息有效管理的关键技术。通过BIM在工程建设生命周期内的应用有效的建设工程进行信息管理和使用增值。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能够通过计算机三维模型的而建立有
效的辅助建筑工程领域的各方的信息集成、交流与协作工作,实现
更为复杂,这给工程信息集成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体现
在信息处理效率低,在项目管理的传统模式中常以单线书面呈递、处理、下达、备案,这就造成了管理环节上的信息决策反馈不及时、归类整理不精确等问题;信息交流不充分,单线处理与多头协作使的在实际工程问题处理和信息管理脱节:信息处理成本高,分工却无法很好的协作,分类查询消耗人力、物力,反复核对和返工是难以避免的管理问题。进一步使得工程管理和信息集成难度加大,成本提高;阶段信息割裂目标难保证,该类建筑长周期、技术复杂使得各阶段存在一种相对孤立的状态,信息无法良好的从本阶段的各关节流人到下阶段的相关技术人员手中,使得信息管理和利用效率降
建设工程生命期管理的技术关键。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一方面指政策、过程和技术的集成,从而建立一种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内的信息集成与技术管理方法。协同建筑设计和管理技术以及过程控制三方面的内容。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和施工中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BIM是对工程项目结构实体与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该技术对分布式、异形结构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管理中多元、多阶段、多组织结构信息交互提供可交流的单一工程数据源,解决了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一致性和全局共享性问题。
BIM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转下页】
而忽规质量,所以在管理期间,应该对各项目标都有严格的监督管息的系统文件。通过计算机实现现代化管理手段,不仅能对信息进
理,确保三者之间的协调统一。
2.5提高施工人员的索质
行及时、有效的存储、修改、查找、处理等,还能针对施工过程中由于人为或者自然因素而产生的成本、质量、进度等间题进行跟踪管理。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实质上反映了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对提
施工人员是现场施工的直接操作者,因此只有提高施工人员的
业务水平,才能有效保障工程质量,要加强对施工队伍的技术培训,高施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
提高工程质量。首先,应营造施工现场荣厚与共的气氛,既要让施工
人员认清各自的责任,又不失亲和力,提高施工人员的团结意识,加强协作能力。其次,在施工现场应采取奖惩分明的政策,对表现好的员工应加强鼓励,并给予物质上的支持;对于违反施工现场规定的员工,则应采取惩罚手段,加强对他们的帮助教育。再次,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等,采取措施提高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并注重平时专业化的技术培训,以提高现场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有一定的制度管理,甚至采取强制性的管理措施,提高施工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对于施工现场出现的质量事故,若是人为破坏产品应给予赔偿;施工现场用人则应本着"知才适用、扬长避短"的原则,充分应用每-一个人力资源。
2.6重视信息技术在现场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施工管理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主要指通过科学方法对施工现场的相关管理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存储、加工及处理,并辅助管理者作出科学的决策,其中计
现场施工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能够顾利进行的基础保障,是提高施工效率的有效途径,所以应该优化现场施工管理手段,制定完善的施工管理方案,有效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关系到众多因索,并且随着工程的进展,各项要素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所以应该采用动态管理的方式,确保各项要素之间的协调性。加强对施工现场人员、材料和机械设备的优化管理,做好各个工序之间的有效衔接,并且善于利用现代化管理方式,有效提高管理水平。对现场施工的优化管理,有利于建筑工程施工的高效进行,为推动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曲维忠,杨欣虎.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提高策略探讨[]煤炭技术,2012-0910
[2]符帆.论施工企业如何优化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管理[]中小企业
管理与科技(上的刊),2014-09-05
[3]韩爱东,韩亚玲.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1].门
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最主要、不可或缺的手段。在施工现场,建筑企
业应结合信息化的特点,并根据施工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战略,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起各种现场施工管理信
万方数据
窗,2015-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