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SN/T 2757-2022 植物线虫检测规范

SN/T 2757-2022 植物线虫检测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909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04-12 09:38:59



相关搜索: 检测 规范 植物 sn 线虫 2757

内容简介

SN/T 2757-2022 植物线虫检测规范 SN ICS 65.020.20 CCS B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疫行业标准
SN/T 2757—2022 代替SN/T 2757—2011
植物线虫检测规范Rules for detection of plant parasitic nematodes
2022-07-07发布
2023-02-01实施
发 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SN/T 2757—2022
植物线虫检测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进出境植物线虫的检测规范。
本文件适用于进出境植物及植物产品、媒介昆虫、土壤及栽培介质中线虫的检疫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 27402 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 植物检疫SN/T 1848 植物有害生物鉴定规范
SN/T 2122 进出境植物及植物产品检疫抽样
SN/T1724 进境针叶树原木、木制品和木质包装材料中松材线虫的检疫操作规程SN/T 4643 线虫标本采集分离保存规范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De Man 公式 De Man's formula
De Man(1880)提出的一套用系列字母代表的线虫形态测量值或测量比值,适用于线虫形态的描述。3.2
植物线虫 plant nematode
能够侵染植物,引起植物病害,造成产量损失或植物产品质量变劣的线虫类群。注:通常被称为植物寄生线虫或植物病原线虫,简称植物线虫。3.3
媒介昆虫 vector insect
所有能够携带、传播植物病原线虫的昆虫。
注:常见的线虫媒介昆虫有吉丁虫科Buprestidae,象甲科Corculionidae,小蠹科Scolytidae和天牛科Cerambycidae等。
4 原理
植物线虫可随植物及植物产品、媒介昆虫、土壤及栽培介质等作远距离传播。线虫检测工作的一般原理是利用线虫的自主活动性、趋水性、密度、体型大小等特点,使用直接解剖法、改良漏斗法、密度离心SN/T 2757—2022
法、漂浮法等将其从寄主植物、土壤或栽培介质、包装材料等中分离出来,然后以形态学方法为主,辅以De Man测计值,结合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学等方法,综合判定其分类地位——科、属、种及亚分类单元的一项工作。
5 仪器设备、器具和主要试剂
5.1 仪器设备
体视显微镜(具透射光源和落射光源)、生物显微镜、冷藏冰箱、超低温冰箱、离心机、PCR仪、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高压灭菌锅、烘箱、加热板、水浴锅、离心机等。5.2 器具
自封袋、表面皿或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凹玻片、网筛(10 目、20 目、50 目、80 目、120 目、360 目、500目)、烧杯、漏斗、漏斗架、浅盘、乳胶管或硅胶管、止水夹、小镊子、斧头、剪刀、医用解剖刀、线虫滤纸或面巾纸、酒精灯、干燥器、试管、线虫挑针、记号笔、毛刷、毛笔、玻璃纤维丝、PCR管、可调式微量移液器(2μL~1000μL)及相应的吸头等。5.3 主要试剂
实验用试剂一般应为分析纯,实验用水应符合GB/T 6682相关规定。主要试剂包括:福尔马林(4%甲醛)、指甲油、阿拉伯树胶、凡士林、纯甘油、无水乙醇、石蜡、蔗糖、核酸胶染料(GelRed)、PCR反应所需引物、2×Taq MasterMix预混液、蛋白酶K(20 mg/mL)、Tag DNA聚合酶、DL2000 Marker、冰乙酸(C-HO)、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乙二胺四乙酸二钠(NaEDTA2HO)、无RNase无菌水和灭菌双蒸水等。
6 现场检疫与取样6.1 现场检疫
按照SN/T2122的方法进行现场检疫和抽样。重点检查是否有线虫危害症状,应注意线虫为害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侵染后期症状逐步出现,具体症状与植物种类、可能携带线虫种类、侵害程度、为害部位等有关,除6.2所述常见症状外,还可针对不同种类,参考相关文献资料予以掌握。6.2 症状检查6.2.1 植物的检查
地上部分有无生长不良,植株矮化、叶色失绿、黄化、坏死、萎蔫,叶、茎或其他组织是否坏死、肿大、畸形等;植物材料横切面有无腐烂、变色。茎、叶、花、芽、果实等线虫可能寄生的部位均应仔细检查,看是否有线虫为害症状。
地下部分有无根系腐烂变黑,须根是否增生,根部有无斑点、斑痕等。根部特别要注意根茎、块茎、球茎等部位有无根结、瘿瘤,有无黄色、褐色或白色针头大小的颗粒状物,茎杆中部是否有孔形、环形、点状腐烂,块根、块茎是否干缩龟裂和腐烂等。6.2.2 种子的检查
肉眼和手持放大镜仔细检查种子,拣出畸形、变色、虫瘿、干秕种子等有为害症状的可疑种子,并收集其中夹带的介质或土壤等杂质,分别用塑料袋装好,加贴标识,带回实验室检测。
 
上一章:SN/T 4069-2022 输华水果检疫风险考察评估指南 下一章:SN/T 2617-2022 冬生疫霉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相关文章

SN/T 2757-2011 植物线虫检测规范 SN/T 2964-2011 植物病毒检测规范 SN/T 3400-2012 松材线虫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 SN/T 2589-2010 植物病原真菌检测规范 SN/T 2601-2010 植物病原细菌常规检测规范 SN/T 3457-2012 植物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规范 SN/T 3296-2012 植物病原细菌分子生物学检测规范 SN/T 2965-2011 植物病原真菌分子生物学检测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