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Y/T 3428-2019
大豆品种大豆花叶病毒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evaluation of soybean resistance to soybean mosaic virus disease
2019-09-01 实施
2019-01-17发布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3.6
株系 strain
同种病毒的不同来源的、血清学相关的、对同一寄主的不同品种具有致病力差异的分离物。
3.7
接种体 inoculum
用于接种以引起病害的病原体或病原体的一部分。
3.8
接种悬浮液 inoculum suspension 用于接种的含有定量接种体的液体。
3.9
病情级别 disease rating scale
定量植物个体或群体发病程度的数值化描述。
3.10
发病株率 percentage of infected plants
一定植株群体中发病植株所占的百分率。
3.11
病情指数 disease index
通过对植株个体发病程度(病情级别)数值的综合计算所获得的群体发病程度的数值化描述形式。
3.12
大豆花叶病毒病 soybean mosaic virus disease
由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参见附录A中的 A.1)所引起的以叶部花叶、坏死或花叶与坏死并存、茎尖坏死、植株矮化及籽粒斑驳症状为主的大豆病害。
4 大豆花叶病毒接种体制备和保存
采集田间典型大豆花叶病毒病症状的植株叶片,人工汁液摩擦接种法在感病大豆(菜豆)品种上分离纯化大豆花叶病毒分离物,分离物经生物学和血清学鉴定,确认其为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对阳性大豆花叶病毒分离物进行致病性测定,根据在不同抗性的鉴别寄主品种引发的症状反应划分SMV株系(参见 A.2.2),所用品种种子的质量要求按 GB 4404.2 的规定执行。病毒毒源保存在防虫温(网)室感病大豆品种上,或将具有典型症状的病叶保存在液氮中或一20℃以下的冰箱内。
5 鉴定条件和试验设计
5.1 鉴定所用仪器设备
微波炉、紫外灯、植物组织研磨机、电子秤、烧杯、量筒、pH计、研钵、研棒、接种刷、一次性 PE手套等,防虫网室(防虫网规格为60 目)。
5.2 鉴定环境
在防虫温室或田间防蚜网室进行人工接种鉴定,适宜温度在(25±3)℃。
5.3 试验设计
鉴定材料随机排列,3次重复,每份材料每次重复留苗 15株~20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