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Y/T 3702-2020
耕地质量信息分类与编码
Classification and coding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information
2021-01-01实施
2020-08-26发布
4.1.1 科学性
按照群地质量信息属性及其存在的逻银关系,并考虑耕地质量信息的用途和管理特点进行分类。
4.1.2 兼容性
分类体系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已有分类体系相衔接。
4.1.3 实用性
分类体系类日设置满足实际需要、可操作。
4.1.4 可扩展性
在保持分类体系不变的前提下,在类日和代码结构上留出扩充空间.可根据工作需要扩充。
4.2 分类方法
4.2.1 本标准中的基木分类方法遵循GB/T7027的规定和要求,采用线分类法为主而分类法为补充的混合分类方法。
4.2.2 耕地质量信息划分为三级类目.一级类日以立地条件、土壤自然属性、土壤健康状况、农田建设管理构成。一级类日以气候、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物理性状等 13个构成。三级类目包括常年有效积温、太阳辐射总量、常年无霜期等。
5 耕地质量信息编码
5.1 编码原则
5.1.1 唯一性
在一个分类体系中,何一个耕地质量信息类日仅有一个代码∶一个代码仅表示一个耕地质量信息类日。
5.1.2 合理性
代码结构与分类体系相适应。
5.1.3 可扩充性
代码应留有适当的后备容量,以便适应不断扩充的需要。
5.1.4 简明性
代码结构简明,长度短,以节省机器存储空间和降低代码的出错率。
5.2 编码方法
5.2.1 编码基本方法遵循GB/T7o27的规定和要求,采用分层编码的方法。层间采用层次码.层内采用顺序码。
5.2.2 层次码针对类日层级,采用固定遥增格式,代码自左至右表示的层级由高氧低,代码的左端为最高位层级代码。右滑为最低层级代码。顺序码针对每类层级内部,采用递增的数字进行编P。
5.3 代码组成
类日代码用阿拉值数'字表示;每层代码均采用2 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即 0一9。一级类日代码由第一层代码组成,二级及以下类目代码由上级类目代码加本层代码组成。代码结构如图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