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Y/T 3821.2-2020
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规范第2部分∶丘陵山区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tegrat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Part 2:Hilly and mountainous area
2021-04-01 实施
2020-11-12发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丘陵山区 hilly and mountainots area
海拔高度在200m~1000 m、地形高低起伏,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区域。
3.2
农业面源污染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适区域,氮,磷等营养盐及其他污染物受水力驱动以随机,分散、无组织方式进人受纳水体引起的水质恶化。
3.3
流域 watershed
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或汇水区。
3.4
养殖专业户 profssiomal breding farmers
养殖数量未达到规模化养殖标准的个体养殖单元。生猪年出栏数50 头;~499类∶奶牛年存栏数5头~99类;肉牛年出栏数10头~99头∶蛋鸡年存栏数 500只-9999只;肉鸡年出栏数2 000 具~49 999只。
3.5
分散养殖 scattered livestock and poultry free-range
以庭院为单元的养殖方式。生猪年出栏数<50头,奶牛年存栏数<5 头。肉牛年出栏数<10头,蛋鸡年存栏数一二500 只,肉鸡年出栏数<2000只。
3.6
就地消纳 local utilization
经无害化处理后的人而粪污,生适污水等,通过庭院或养殖区周边的土地进行资源化利用。
4 基本原则
4. 1 总量控制,分区施策
以家域水环境纳污能力确定农业面源污染捷放总量控制目标,以土搜承载力确定畜禽养殖规模,控制氮磷化肥投入总量和用水总量。科学划定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分区,明确各区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定位及防控目标,制订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方案。
4.2 多源协同,系统防控
以流城为单元,统筹考虑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村生活污染排放特征。依据污集治理重点和关健期·系统设计、优化布局,注重各分区间紧密衔接,以最低成本实现最佳治理效果。
4.3 资源节约,清洁生产
推动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向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方式转变.以最少的化肥、农药、能源和水资源葫耗支撑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减少污染排放.实现生产生活情清化。
4.4 就地消纳,梯级利用
充分利用庭院或养殖区周边土地对农业农村废水,废弃物的消纳和净化功能,避免过度处理。利用地形地势∶强化氮磷养分资源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