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Y/T 3852-2021
稻田莎草科杂草抗药性监测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herbicide resistance monitoring of Cyperaceae weeds in rice field
2021-11-01 实施
2021-05-07发布
4.8 除草剂梯度稀释液;取活量除草剂原药时液(4.7).用0.1%叶温-80水溶液(4.6)逐级稀释为梯度稀释液∶若为制剂,可取适量阶草剂制剂(4.5).用水溶解再逐级稀释为梯度稀释液。
5 仪器设备
5.1 电子天平∶感量为0.001 g。
5.2 喷雾设备∶带稳压可定量喷雾的带扇形雾喷头。
5.3 培养箱、人工气似箱、人工气候室或温度可挖潞室;混度范围为10 ℃一50 ℃,相对湿度范围为50%~90%.光照度不小于30000 Ix。
6 试样
6.1 监测对象
异型莎草(Cyerus diJormis L)、碎米莎苹(Cyprrusiria 1.)、目照飘携草【Fimbrisylis miliace (1_》Vahl】、野芩界(Helecharis plantagineiformis Tang et Wang》、牛毛值【Helewharis yokascensis 《Franch et Suvat.)Tang et Wang】、水梦章【Juncellus seratins(Rottb)CBClarke】、萤育(Sirpa juncoides Roxb》、扁秆尊草(Scirpus plamiculmis Fr. Schmidt)等。
6.2 样品采集与保存
6.2.1 在杂草抗药性监测区域设立采样点.每个采样点采集5块稻田,每块稻田用倒置"W"九点取样方法。采集成熟的莎草科杂草种子或营养繁殖器官。
6.2.2 采集杂草种子,每个采样点需要果集杂草 30 株以上.以保证每种莎草科杂草种子量不少于2000 粒。将种子混合,记录采集信息(参见附录A)。将采集的种子毗干,置于阴凉干燥处备用。
6.2.3 采集杂草的营养繁殖器官。每个采样点每种杂草营养繁殖器官的采集量不少于500个。将营养繁殖霉官混合,记录采集信息(参见附录A)。将营养繁殖器官放人湿沙或0℃~4℃冰箱中湿润保存。
7 试验步骤
7.1 试材培养
7.1.1 种子培养
配制无其他除草剂和其他杂草种子的营养土,风干,过筛装盆.或用植物培养基质装盆至4/5 处,采用盆钵底部渗额方式,使土壤完全湿洞。选取打破体眠的种子,用水浸泡8h 以上完成吸胀,晾干后均匀撒播在十壤表通i-每个培养体播种30粒一50 粒莎草种子。覆土0.5 cm一1 cm;置于25℃(12 b)和20 ℃(12 h).光照度不小于30 0 lx(自天),光周期12 b∶12 h.相对湿度75%~8%条件下的培养箱、人工气候箱《室)或温度可控温室(5.3》内培养。抗性监测的莎草种群与敏感种群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