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C/T 1145-2020
赤眼鳟
Barbel chub
2021-01-01实施
2020-08-26 发布
1 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赤眼鳟【Squaliabarbus Carriculus(Richardson,1846)】的学名与分类、主要形态结构特征、生长与繁殖特性、遗传学特征、检测方法及判定规则。
4.1.2 可数性状
4.1.2.1 储式
背鳍鳍式∶D.Ⅲl—7~8。
臀鳍鳍式∶A,Ⅲ-7~9。
4.1.2.2 侧线鳞鳞式
4.2 内部构造4.2.1 下咽齿
齿式∶(1~2)·(3~4)·(4~5)/(4~5)·(3~4)·(1~2),齿端呈钩状。
4.2.2 左侧第一鲷弓外侧鲷耙数
10枚~17枚.
4.2.3 螺
鳔2室,前室大,后室较长末端尖。
4.2.4 脊椎骨
36枚~45枚。
4.2.5 腹膜
黑色。
5 生长与繁殖特性
5.1 生长
不同年龄赤眼鳟体长和体重范围见表2.体长与体重关系式参见附录A。
5.2 繁殖
5.2.1 性成熟年龄
雌、雄鱼初次性成熟多为2 龄,少数3 龄。
5.2.2 繁殖期
4月~9月,5月~7月为产卵盛期。
5.2.3 产卵类型
一次性产卵
5.2.4 杯卵量
绝对怀卵量为1.64万粒一43.02万粒,相对怀卵量为每克体重 159.30 粒~402.00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