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N/T 5207-2020
蓝莓休克病毒检疫鉴定方法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blueberry shock virus
2021-07-01 实施
2020-12-30发布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提出并归口。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蓝莓休克病毒检疫鉴定的原理,仪器设备、用具及试剂,检测与鉴定,结果判定与记录,以及样品的保存。
本文件适用于进出境蓝莓种苗中蓝莓休克病毒的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N/T2122 进出境植物及植物产品检疫抽样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基本信息
蓝莓休克病毒的基本信息如下∶
——学名∶Blueberry shock virus,缩写∶BIShV。
——分类地位∶雀麦花叶病毒科(Bromoviridae)、等轴不稳环斑病毒属(Ilarvirus)成员。
——蓝莓休克病毒的分类地位、寄主范围、病害症状、分布地区、传播途径、粒体形态、病毒
基因组等参见附录 A。
5 原理
蓝莓休克病毒的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特性是制定本检疫鉴定方法的主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