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N/T 5183-2020
牛皮蝇蛆病检疫技术规范
Quarantine protocol for Bovine hypodermosis
2021-07-01 实施
2020-12-30 发布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提出并归口。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牛皮蝇蛆病检疫时的临床症状检查、剖检检查和病原形态学鉴定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技术规范。
本文件适用于进出境活牛和牛皮张中牛皮蝇蛆的检疫,也适用于牛养殖场牛皮蝇蛆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疫病概述
牛皮蝇蛆病(Bovine hypodermosis)是由皮蝇科(Hypodermine )、皮蝇属(Hypoderma)的牛皮蝇(Hbovis)、纹皮蝇(Hlineatum)和中华皮蝇(Hsinense)寄生干牦牛或黄牛体内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本病的危害主要表现为牛皮穿孔,肉、奶产量降低且品质下降,感染强度高的可致动物死亡。
牛皮蝇蛆病现已报道的病原分属干 10属中的 39种,特异性的宿主为牛属动物的黄牛、牦牛、编牛和水牛,但有时也可感染马等其他家畜和人,而且能够发育成熟。鉴干本病对畜牧业的严重危害,世界上许多国家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便启动了皮蜂蛆病控制与扑灭行动。并将消灭皮蝇期病立法加以强制执行。皮蝇蛆病流行范围广、在北纬18°~60°范围内的55个国家都有本病的流行。我国牛皮蝇蛆病的地理分布主要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的农牧区,这些农牧区的牛皮蝇蛆病尤为严重。在流行区内,感染率达80% 以上,严重感染地区高达98%~100%,特别是1~3岁的犊牛易受感染,4岁以上牛发病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