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Z/T 0206-2020 代替 DZ/T 0206—2002
中高岭土、耐火黏土部分,叶蜡石部分为新制定矿产地质勘查规范高岭土、叶蜡石、耐火黏土
Specifications for kaolin,pyrophylite,refractory-clay mineral exploration
2020-04-30 实施
2020-04-30 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高岭土、耐火黏土部分代替 DZ/T 0206—2002《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中有关高岭土、耐火黏土部分;叶蜡石部分为新制定。
本标准高岭土、耐火黏土部分与 DZ/T 0206—2002 中有关高岭土、耐火黏土部分相比,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取消了预查阶段,勘查阶段划分由四个阶段改为三个阶段(见 3.2);
——调整了内容安排,将勘查研究程度、勘查控制程度要求合并为"勘查工作程度"(见 4);
——增加了勘查工程部署(见 4.1.3)和勘查深度(见 4.1.4)的要求;
——增加了各勘查阶段矿石物化性能(见 4.2.3.3、4.3.3.3、4.4.3.3)、详查和勘探阶段资源量比例及分布(见 4.3.6、4.4.6)的要求;
——增加了"供矿山建设设计复杂和小型矿床的勘查工作程度要求"(见 4.5);
——增加了绿色勘查(见 5.1)、物探的放射性伽马能谱测量(见 5.5.2)的要求;
——增加了差热分析、X一衍射分析及扫描电镜分析样(见 5.7.1.2)和岩石有害组分分析样(见5.7.1.8)的采集要求;
——增加了砂质高岭土按淘洗精矿勘查时白度列入基本分析项目(见表1)的要求;
——增加了"重复分析相对偏差允许限"(见 5.7.4.1.1),删除了检查分析允许相对双差和系统误差显著性 t检验的内容;
——增加了内检、外检结果处理(见 5.7.4.1.2、5.7.4.1.3)和仲裁分析(见5.7.4.1.4)的要求;
——增加了物理力学性能测试样品的采集与测试(见 5.8.2)的要求;
——修改了可行性评价(见 6)要求;
——删除了原规范"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在资源量和储量估算中将其作为"资源量和储量类型的确定"(见 7. 3);
——修改了勘查类型划分因素中,矿体厚度稳定程度的厚度变化系数(见附录 A.1.3);
——增加了附录"高岭土、叶蜡石、耐火黏土矿床成因类型及其矿物组成和结构、构造"(见附录 B)、"高岭土、叶蜡石、耐火黏土矿床各勘查阶段探求的资源量及其比例的参考要求"(见附录 D)、"高岭土、叶蜡石、耐火黏土矿产一般工业指标及矿床实例"中的矿床实例(见附录 E)、"固体矿产资源量和储量类型及其转换关系"(见附录 F)以及"高岭土、叶蜡石、耐火黏土主要矿产品质量标准"(见附录 H);
——删除了原附录 A"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和附录 C"质量检查和膨润土测试项目"。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93)归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