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Z/T 42010-2017 代替 FZ/T 42010—2009
粗规格生丝
Coarse raw silk
2017-10-01 实施
2017-04-21 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FZ/T 42010—2009《粗规格生丝》,与FZ/T42010—200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在适用范围中删除了"筒装"(见 2009 年版的 1);
——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了"GB/T 250"和"GB/T 9995"两个引用标准(见 2);
——删除"粗规格生丝"定义中"按照生丝工艺要求进行缫制的"(见 2009年版的3.1);
——修改了粗规格生丝的分级(见 5.1,2009 年版的 5.1);
——修改实测回潮率"不高于13.00%"为"不高于14.00%"(见5.2,2009年版的5.3);
——增加了切断检验项目(见 5.3);
——在品质指标中以纤度极差替代纤度最大偏差(见 5.3,2009 年版的 5.4);
——修改了品质技术指标规定(见 5.3,2009 年版的 5.4);
——增加了五件型和十件型组批外观疵点分类及批注数量规定(见 5.4);
——修改了"颜色不整齐"和"夹花"的疵点说明,并采用 GB/T 250进行比对评定(见 5.4,2009年 版的5.2);
——修改了分级规定(见 5.5,2009 年版的 5.5);
——删除了"粗规格生丝的实测平均公量纤度超出报检规格的纤度上限或下限时,应在检测报告上 注明'纤度规格不符'(见 2009 年版的 6.2.3.4.5);
——修改了组批规定(见 6.1,2009 年版的 7.1);
——修改了抽样规定(见 6.2,2009 年版的 7.2);
——增加了回潮率各份之间的差异规定(见 7.1.2);
——修改了外观检验规定(见7.2.2,2009 年版的 6.2.2);
——增加了切断检验方法(见 7.2.3);
——修改了纤度检验的设备规定(见 7.2.4.1,2009年版的 6.2.3.1);
——修改了纤度检验的试样制备规定(见 7.2.4.2,2009年版的 6.2.3.2);
——增加了纤度检验称计读数精度要求(见 7.2.4.3);
——修改了纤度检验每组允许差异规定(见 7.2.4.3,2009 年版的 6.2.3.3);
——增加了平均公量纤度检验规定(见 7.2.4.4);
——修改了平均公量纤度与平均纤度的允许差异规定(见7.2.4.4,2009年版的6.2.3.4.6);
——修改了纤度检验结果计算公式(见 7.2.4.5,2009 年版的6.2.3.4);
——修改了清洁检验试样制备规定(见 7.2.5.1,2009 年版的 6.2.4);
——增加了清洁检验结果计算公式(见 7.2.5.3);
——增加了整理和包装的规定(见 8.1.1);
——删除了"箱与箱(件与件)之间重量差异不超过6kg"的规定(见 2009 年版的8.1.3)。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丝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01)归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