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Z/T 41004-2017 代替FZ/T41004—1999
柞蚕绵条
Tussah silk slivers
2018-04-01实施
2017-11-07发布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FZ/T41004—1999《柞蚕绵条》。
本标准与FZ/T41004—1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在适用范围中增加了"柞蚕丝与其他纤维混纺锦条可参照执行"的规定(见第1章);
—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GB/T6529、GB/T8170、GB/T995、GB/T13783和GB/T32015(见第2章);
—增加了条重、设计条重、绵结、短纤维的术语与定义(见第3章);
—增加了柞蚕绵条的分类和标示(见第4章);
—调整了分等规定,增加了优等品.将合格品改为二等品(见5.1.1999年版的3.7.1);
—调整了检验项日和品质技术指标规定,增加了短纤维率,将条重差异率和条重超差率改为条重偏差率和条重变异系数,将含丝胶率改为练减率,将含油脂率改为含油率,将束纤维强度规定为选择性检验项目见5.2,1999年版的3.2、3.4、3.6);
—将成包回潮率最高限值由15%调整到13%(见5.5.1999年版的3.5);
—调整了抽样数量和方法(见6.2,1999年版的4.1);
—调整和完善了重量检验规则(见6.3.2,199年版的4.2));
—增加了外观检验规则和要求(见6.3.3);
—将条重检验的试样数由10个调整到20个(见6.3.4.2.1.1999年版的4.4.2.1);
—增加了条重检验中公量条重的检测方法和计算公式(见6.3.4.2.3.6.3.4.3.2);
一将条重检验中条重差异率和条重超差率计算公式调整为条重偏差率和条重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见6.3.4.3.1999年版的4.4.2.3.4.5);
—增加了短纤维率的检验方法和计算公式(见6.3.5.2.4.6.3.5.3.2);
—调整了部分洁净度扣分规定(见6.3.6.2.1999年版的4.8.2);
—增加了绵结检验中仅记录5 mm 以上绵结的规定(见6.3.7.2);
—将含丝胶率检验调整为练减率检验,并按GB/T32015执行(见6.3.8.1999年版的4.10));
—将含油脂率检验调整为含油率检验,并调整了相关方法(见6.3.9,1999年版的4.11);
—将束纤维强度检验方法调整为按GB/T13783执行(见6.3.10,1999年版的4.7);
—调整了包装和标志的相关要求(见第7章,1999年版的第5章);
一删除了运输和贮存的要求(见1999年版的第6章);
一删除了验收规则(见1999年版的第7章);
一增加了数值修约要求(见第9章)。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丝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01)归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