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T118-2020 代替QX/T 118—2010
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地面
Quality control of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Surface
2020-07-01实施
2020-04-14发布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QX/T118—2010《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与QX/T118-2010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QX/T66—2007相应术语定义的引用(见2010年版的第2章);
——删除了术语"值域检查""气候学界限值"气候学界限值检查"和"修改数据"(见 2010年版的2.4—2.6、2.13);
——增加了术语"界限值"和"界限值检查"(见2.4、2.5);
——修改了"订正数据"的定义,将对QX/T93-2008定义3.4的引用修改为改写(见2.11.2010年版的2.12);
——修改了界限值检查的内容(见3.2.3、附录A.2010年版的3.2.3、附录A);
——增加了主要变化范围获得途径(见3.2.4);
——删除了原标准3.2.5引导语中有至少有一个数据为错误资料的说明;按照人工观测和自动观测两种方式对能见度范围进行了区分(见附录B的w)、x));对导线直径进行了明确说明,增加了导线直径为26.8mm时的电线积冰检查(见附录B的bb));
——增加了13项数据间的内部一致性检查(见附录B的d)、n)—r)、ff)—l));
——删除了空间一致性检查只进行气温值检查的限制(见3.2.7.2010年版的3.2.7);
——将"质量控制标识"修改为"数据质量标识"(见3.2.9.2010年版的3.2.9);
——删除了质量控制标识"修改数据"(见 2010年版的3.2.9);
——增加了"无观测任务"标识(见3.2.9);
——修改了质量控制码的含义,质量控制码3的含义改为"预留".质量控制码4的含义改为"订正数据"(见3.2.9的表1,2010年版3.2.9的表1);——增加了质量控制步骤章节(见第 4章);
——增加了草面温度、40 cm(80 cm、160 cm、320cm)地温时间变化时间一致性检查阈值和各要素小时数据时间一致性检查阈值(见附录C的表C.1);
——删除了附录C,将相应内容移至第4章(见2010年版附录C);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6)提出并归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