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国家标准>GB/T 28630.4-2012 白斑综合征(WSD)诊断规程第4部分∶组织病理学诊断法

GB/T 28630.4-2012 白斑综合征(WSD)诊断规程第4部分∶组织病理学诊断法

资料类别:国家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744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2-01-27 14:23:47



推荐标签: 规程 病理学 组织 诊断 部分 综合征 诊断法 白斑 wsd 28630

内容简介

GB/T 28630.4-2012 白斑综合征(WSD)诊断规程第4部分∶组织病理学诊断法 GB/T 28630.4-2012
白斑综合征(WSD)诊断规程第4部分∶组织病理学诊断法
Diagnostic protocols for white spot disease—Part 4:Histopathology method
2012-07-31发布
2012-11-01实施
前 言
GB/T 28630《白斑综合征(WSD)诊断规程》分为五个部分;
——第1部分∶核酸探针斑点杂交检测法;
——第2 部分;套式 PCR检测法;
——第3部分∶原位杂交检测法;
——第 4 部分;组织病理学诊断法;
——第5部分∶新鲜组织的T-E染色法。
本部分为 GB/T 28630的第4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6)归口。
1 范围
GB/T 28630的本部分规定了白斑综合征组织病理学诊断法所需试剂与材料,仪器设备、操作步骤和结果判定。
本部分适用于对发病的对虾或其他敏感宿主的确诊和对怀疑染病宿主的诊断。
本部分不适用于对潜伏性感染或病毒的非感染性携带的标本进行病毒检测。
2 原理
2.1 白斑综合征的病原和病理学特征
白斑综合征(white spot syndrome)又称白斑病(white spot disease)、白斑综合症、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白斑综合征具有发病急和死亡率高的特征,其症状是发病对虾停止摄食,反应迟钝,或卧于池边或在水面浮游,某些濒死对虾在甲壳上出现白色的斑块,有时伴随对虾腹节微微变红。
白斑综合征的病原是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或称白斑病毒(white spot virus,WSV),它是一种双链 DNA(dsDNA)病毒,能对大多数养殖对虾造成有致命的感染。病毒粒子为长椭圆形,具有囊膜和独特的尾状物,直径120 nm~150 nm,长 270 nm~290 nm,其基因组大小约 300 kb。病毒在细胞核内复制,不形成封闭体(occlusion body)。
溯死虾在全身外胚层和中胚层起源的组织中呈现出病灶,病毒主要感染的组织包括甲壳下上皮(包括体表和附肢的甲壳下表皮、胃上皮和后肠上皮)、造血组织、鳃、结缔组织、触角腺、血细胞和淋巴器官等。感染早期在核内形成的包涵体(inclusion)呈嗜酸性,随着病毒的快速复制,造成核内染色质边移,细胞核肥大,包涵体的嗜碱性也越来越强。
 
上一章:GB/T 24817.2-2021 起重机控制装置布置形式和特性第2部分∶流动式起重机 下一章:GB/T 28659-2012 保护地沙窝萝卜栽培技术规范

相关文章

GB/T 28630.4-2012 白斑综合征(WSD)诊断规程 第4部分:组织病理学诊断法 GB/T 28630.5-2012 白斑综合征(WSD)诊断规程第5部分∶新鲜组织的T-E染色法 GB/T 28630.5-2012 白斑综合征(WSD)诊断规程 第5部分:新鲜组织的T-E染色法 GB/T 28630.3-2012 白斑综合征(WSD)诊断规程 第3部分:原位杂交检测法 GB/T 28630.2-2012 白斑综合征(WSD)诊断规程 第2部分:套式PCR检测法 GB/T 28630.1-2012 白斑综合征(WSD)诊断规程 第1部分:核酸探针斑点杂交检测法 SC/T 7206.2-200 牡蛎单孢子虫病诊断规程第2部分∶组织病理学诊断法 SC/T 7207.2-2007 牡蛎马尔太虫病诊断规程第2部分∶组织病理学诊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