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T 29390-2012
夏南牛
Xianan cattle
2012-12-31发布
2013-06-01实施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74)归口。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夏南牛的品种特征特性、生产性能、综合评定与良种登记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夏南牛的品种鉴别和等级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5.2 肉用性能
5.2.1 6月龄断奶后舍饲180 d的青年公牛平均日增重1100 g以上,母牛平均日增重800 g以上;体重 400 kg的公牛,90 d育肥期内平均日增重1500 g 以上。
5.2.2 中等营养条件下,18月龄公牛,屠宰率56%~62%;净肉率46%~50%;眼肌面积 80 cm²~100 cm²。
5.3 繁殖性能
5.3.1 母牛初配时间平均为493 d,发情周期平均为 19.6 d,妊娠期平均为286 d,繁殖成活率平均为82%,难产率低于5%,犊牛初生重平均为37.7 kg。
5.3.2 公牛12月龄性成熟,18月龄开始采精,种公牛精液质量应符合GB 4143的要求。
6 种牛等级评定
6.1 时间
公牛在12月龄以上,母牛在 18月龄以上进行鉴定。
6.2 外貌
6.2.1 凡外貌特征不符合第 4章规定者,种公牛不予鉴定,母牛不予良种登记。对基本符合外貌特征的,可根据表现程度,适当扣分。
6.2.2 凡具有狭胸、垂腹、凹腰、尖尻、靠膝等缺陷之一,且表现严重者,按等外淘汰。
6.2.3 体质外貌评分按表B.1执行。
6.3 体重
体重测定应进行实际称重(早晨饲喂前空腹称重),取两次称重的平均值。体重等级评定按表 B.3 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