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T 30276-2020 代替 GB/T 30276一2013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漏洞管理规范
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Specification for cybersecurity vulnerability management
2021-06-01实施
2020-11-19发布目 次
前言 …………………………………………………………………………………………………………1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网络安全漏洞管理流程 ………………………………………………………………………………… 2
5 网络安全漏洞管理要求 ………………………………………………………………………………… 3
5.1 漏洞发现和报告 …………………………………………………………………………………… 3
5.2 漏洞接收 …………………………………………………………………………………………… 3
5.3 漏洞验证 …………………………………………………………………………………………… 3
5.4 漏洞处置 …………………………………………………………………………………………… 4
5.5 漏洞发布 …………………………………………………………………………………………… 5
5.6 漏洞跟踪 …………………………………………………………………………………………… 5
6 证实方法 ………………………………………………………………………………………………… 5
参考文献……………………………………………………………………………………………………… 6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一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 30276一2013《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漏洞管理规范》,与GB/T 30276一2013 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范围的表述(见第1章,2013年版的第1章);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GB/T30279一2020,删除了规范性引用文件GB/T18336,1一2008(见第 2章,2013年版的第 2章);,
——增加了术语"(网络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网络运营者""漏洞收录组织""漏洞应急组织""漏洞发现""漏洞报告""漏洞接收""漏洞验证""漏洞发布"(见3.2、3.3.3.4.3.5.3.6.3.7.3.8.39。3.10);
——删除了术语"修复措施""厂商""漏洞管理组织""漏洞发现者"(2013年版的3.1、3.3、3.4、3.5);
——修改了漏洞管理流程,从漏洞管理的角度出发,重新定义了漏洞管理流程的各阶段,将原来的"预防、收集、消减、发布"管理阶段调整为"漏洞发现和报告、漏洞接收、漏洞验证、漏洞处置、漏洞发布、漏洞跟踪",并提出各管理阶段中各相关角色应遵循的要求(见第 4 章、第 5章,2013 年版的第4章、第5章);
——删除了"附录 A(规范性附录) 漏洞处理策略"(2013年版的附录 A)。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60)提出并归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