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T 2666-2017 代替 GB/T266—2009
裤西
Trousers
2018-07-01 实施
2017-12-29发布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 2666—2009《西裤》,与GB/T 2666—200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的适用范围,增加了不适用于婴幼儿产品的规定(见第1章,2009年版的第1章);
—补充和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 2 章,2009 年版的第 2 章);
—修改了使用说明的规定(见 3.1,2009 年版的 3.1);
—修改了辅料的要求(见 3.3.3,2009 年版的 3.3.3);
—修改了经纬纱向的规定(见 3.4,2009 年版的 3.4);
—增加了条格花型歪斜程度的要求(见 3.5.1);
—修改了对格对条的要求(见 3.5.2,2009 年版的 3.5.1);
—将外观质量要求并入缝制要求,并做了补充和修改(见 3.9,2009年版的 3.9、3.11);
—修改了针距密度要求(见 3.9.1,2009 年版的 3.9.1);
—补充了覆粘合衬部位不允许起泡的规定(见 3.11,2009 年版的 3.12);
—增加了儿童服装安全性能的考核要求(见 3.12);
—增加了洗涤后外观的要求,修改了里料耐干摩擦色牢度的要求,将"纰裂"项目名称改为"接缝性能"(见 3.12,2009 年版的 3.13);
—修改和补充了表6脚注的规定(见 3.12 脚注 a、b、c,2009 年版的注1、注 2);
一修改了检验工具(见 4.1,2009 年版的4.1);
—修改了规格测定,直接引用 GB/T 31907《服装测量方法》(见 4.2,2009年版的4.2);
—修改和补充了外观测定(见 4.3,2009 年版的 4.3);
—补充了纱向歪斜程度的测试方法,删除了纬斜的测试方法(见 4.3.2,2009年版的4.3.4);
—增加了儿童服装安全性能的测试方法(见 4.4.1);
—修改了水洗后尺寸变化率的测试方法,增加了"明示手洗的采用洗涤程序仿手洗";修改了干洗尺寸变化率测试方法,明确了采用缓和干洗法(见4.4.2,2009年版的4.4.1,4.4.2);
—修改了耐光色牢度的测试方法(见 4.4.6,2009 年版的 4.4.8);
—增加了洗涤后外观质量测试方法(见 4.4.9);
—增加了附件尖端和边缘锐利性的测试方法(见 4.4.10);
—引用了服装理化性能的检验方法,明确"耐干洗、耐皂洗、耐汗渍、耐水色牢度仲裁试验选择单纤维贴衬的规定"(见 4.4.11);
—增加了型式检验的时机(见 5.1.1);
—修改了外观质量缺陷判定依据(见 5.2.3,2009 年版的 5.2.2);
—修改了复验规定(见 5.4.4,2009 年版的 5.4.4);
—删除了附录B,缝子纰裂程度测试方法按 GB/T 21294 规定(见4.411,2009年版的4.4.10);
—删除了附录C,后档缝接缝强力试验取样部位示意图按 GB/T 21294规定(见 4.4.11,2009年版的4.4.11)。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19)归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