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T 36082-2018/ISO/TS 14101:2012
纳米技术特定毒性筛查用金纳米颗粒表面表征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Nanotechnologies—Surface characterization of gold nanoparticles for nanomaterial specific toxicity screening—FT-IR method (ISO/TS14101:2012,Surface characterization of gold nanoparticles for nanomaterial specific toxicity screening:FT-IR method,IDT)
2018-10-01实施
2018-03-15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TS14101∶2012《特定毒性筛查用金纳米颗粒表面表征∶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与本标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GB/T32269∶2015 纳米科技 纳米物体的术语和定义 纳米颗粒、纳米纤维和纳米片(ISO/TS27687:2008,IDT)。本标准作了如下编辑性修改∶
—为与归口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现有标准系列一致,将标准名称修改为《纳米技术 特定毒性筛查用金纳米颗粒表面表征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符号和缩略语中,由于g为重力加速度,×g为相对离心力单位符号,因此将×去掉;—5.1.3中,为符合离心操作要求,将样品体积1.5 mL 修正为1mL;
—附录A中,根据柠檬酸盐分子结构,增加注,建议将C—O的振动模式改为COO的振动模式;根据红外光谱振动频率分类规则,增加注,建议将1581cm'C—O伸缩改为COO反对称伸缩,将1396 cml狻酸C—O—H弯曲改为C—OH弯曲和COO对称伸缩,将1257cm1 竣酸C—O伸缩改为C—C伸缩振动,将111l cm)醇C—O伸缩改为醇和醚的C—O伸缩振动;
—7.2和附录B中,根据红外光谱振动频率分类规则,增加注,建议将3311 cm1 N—H伸缩振动改为酰胺A带(N—H伸缩振动),将1653cm'N—H弯曲改为酰胺I带(C—O伸缩振动),将1550cm-lN—H弯曲改为酰胺Ⅱ带(N—H弯曲振动)。
本标准由中国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9)归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