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T 16986-2018 代替GB/T 16986—2009
商品条码应用标识符
Bar code for commodity—Application identifier (ISO/IEC 15418:2016, Information technology—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data capture techniques—GS1 Application Identifiers and ASC MH10 Data Identifiers and maintenance,NEQ)
2019-07-01实施
2018-12-28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6986—2009《商品条码 应用标识符》。与GB/T16986—2009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AI(16)、AI(243)、AI(255)、AI(394n)、AI(416)、AI(427)、AI(7004)、AI(7005)、AI(7006)、AI(7007)、AI(7008)、AI(7009)、AI(7010)、AI(7020)、AI(7021)、AI(7022)、AI(7023)、AI(8010)、AI(8011)、AI(8012)、AI(8013)、AI(8017)、AI(8018)、AI(8019)、AI(8111)和AI(8200)二十六个应用标识符。
——删除了AI(8101)和 AI(8102)两个应用标识符。
——第5章"应用标识符及其对应数据编码的条码表示"增加了"二维条码"。
——第6章"应用标识符与应用规则"中增加了"应用标识"的概念。
——修订了AI(01)、AI(02)、AI(20)、AI(425)和AI(91-99)五个应用标识符。—AI(22)应用标识符对应的数据编码含义修改为"消费品变体应用标识符"。
——AI(390n)应用标识符对应的数据编码含义修改为"一个支付单的应支付总额或优惠券价值"。—AI(410)、AI(411)、AI(412)和AI(413)中删除了2009年版中"法律实体"。
——将2009年版中的"表A.2国际单位制贸易计量单位"与"表A.3非国际单位制贸易计量单位"合并为"表D.2贸易计量单位的应用标识符";将2009年版中的"表A.4国际单位制物流计量单位"与"表A.5非国际单位制物流计量单位"合并为"表D.3物流计量单位的应用标识符"。
——应用标识符在标准中的次序,由过去按照功能分类排列改为按照AI代码顺序排列。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参考ISO/IEC15418∶2016《信息技术 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 GS1应用标识符与ASC MH10数据标识符及维护》编制,与ISO/IEC15418∶2016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本标准参考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GS1通用规范》(2018版)(GS1General Specifications V18)第3章"GS1应用标识符定义"(GS1 Application Identifier Definitions)。
本标准由全国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7)提出并归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