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国家标准>GB 50223-2008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23-2008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资料类别:国家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378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0-05-14 11:11:15



推荐标签: 50223 标准 抗震 建筑工程 分类 设防

内容简介

GB 50223-2008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23-2008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Standard for classification of seismic protection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s
2008—07— 30 发布
2008— 07 — 30 实施
前言
本标准系根据建设部[2008]建标第65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设计、研究和敎学单位对《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进行修订而成。
修订过程中,初步调査总结了汶川大地震的经验教训:我国在1976年唐山地震后,建设部做出建筑从6度开始抗震设防和按高于设防烈度一度的“大震"不倒塌的设防目标进行抗震设计的决策,是正确的。本次汶川地震表明,严格按照现行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和使用的建筑,遭遇比当地设防烈度高一度的地震作用下,没有出现倒塌破坏,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
本次修订,考虑到我国经济已有较大发展,按照“对学校、医院、体育场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商场、交通枢纽等人员密集的公共服务设施,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增强抗震设防能力”的要求,提高了某些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并在全国范围内较广泛地征求了有关设计、科研、教学单位及抗震管理部门的意见,经反复讨论、修改、充实,最后经审査定稿。
本次修订继续保持1995年版和2004年版的分类原则:鉴于所有建筑均要求达到“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对需要比普通建筑提高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并主要釆取提高抗倒塌变形能力的措施。
修订后本标准共有8章。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1.    调整了分类的定义和内涵。
2.    特别加强对未成年人在地震等突发事件中的保护。
3.    扩大了划入人员密集建筑的范围,提高了医院、体育场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商场、交通枢纽等人员密集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抗震能力。
4.    増加了地震避难场所建筑、电子信息中心建筑的要求。
5.    进一步明确本标准所列的建筑名称是示例,未列入本标准的建筑可按使用功能和规模相近的示例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
 
上一章:GB/T 12706.4-2008 额定电压1kV(Um=1.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 第4部分:额定电压6kV(Um=7.2kV)到35kV(Um=40.5kV 下一章:GB/T 12706.4-2002 额定电压1kV(Um=1.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 第4部分 额定电压6kV(Um=7.2kV)到35kV(Um=40.5kV

相关文章

YD/T 5054-2019 通信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YD/T 5054-2019 通信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914-2013 化学工业建(构)筑物抗震设防 分类标准 GB 50914-2013 化学工业建(构)筑物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914-2013 高清晰版 化学工业建(构)筑物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DB32/T 4399-2022 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超限界定标准 DB51/T 5058-2020 四川省抗震设防超限高层民用建筑工程界定标准 各国火电厂建筑抗震设防水准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