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91.140.80
CCS P42 3502
福
建 省 厦 门 市 地 方 标 准
DB3502/T 173—2025
正本清源改造施工和验收标准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standards for illicit connection reconstruction
2025 - 04 - 09 发布
2025- 04-09 实施
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前 言
本标准是按照《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 2022 年厦门市地方标准制制定
项目计划的通知》(厦市监标准【2022】4 号)的要求,由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有限公司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编。编制组总结了近年来正本清源改造
工程施工和验收经验,参考了相关标准等技术文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
本标准。
本标准共分 6 章,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施工准备;
5、施工与质量验收;6、竣工验收。
本标准由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归口管理,由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工作。在执行过程中,请各
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问题和建议反馈至厦门市
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厦门市正本清源改造施工和验收标准》编制组(地址:
厦门市思明区体育路 95 号,邮箱:xmsghy@163.com),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起草单位: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厦门市水务中心
厦门市翔发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秀丽 翟立晓 郭繁锦 康晓鹍 林钢坚 佘 林 高 政
甘硕儒 阮系鹏 林中奇 王 宁 张迟迟 关天胜 陈理东
胡永刚 谢鹏贵 黄 麟 黄剑彬 陈惠诚 李鸿滨 蒲群芳
邱上哲 吴海燕 林翰杰 张 成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欧阳永金 陈建平 洪永福 陶光辉 黄伟鹏
1
目 次
1 总 则.......................................................................................................................... 1
2 术 语.......................................................................................................................... 2
3 基本规定.................................................................................................................... 3
3.1 施工基本规定.................................................................................................. 3
3.2 质量验收基本规定.......................................................................................... 4
4 施工准备.................................................................................................................... 6
4.1 一般规定.......................................................................................................... 6
4.2 材料.................................................................................................................. 6
4.3 施工组织方案.................................................................................................. 7
5 施工与质量验收........................................................................................................ 9
5.1 一般规定.......................................................................................................... 9
5.2 基坑(沟槽)开挖、支护与回填................................................................ 10
I 施工 ............................................................................................................ 10
II 质量验收 ................................................................................................... 13
5.3 室外埋地管道................................................................................................ 13
I 施工 ............................................................................................................ 13
II 质量验收 ................................................................................................... 14
5.4 室外管道附属构筑物.................................................................................... 17
I 施工 ............................................................................................................ 17
II 质量验收 ................................................................................................... 18
5.5 室内管道........................................................................................................ 19
I 施工 ............................................................................................................ 19
II 质量验收 ................................................................................................... 19
6 竣工验收.................................................................................................................. 23
6.1 一般规定........................................................................................................ 23
6.2 效果验收........................................................................................................ 23
6.3 工程验收........................................................................................................ 24
1
附录 A 一般项目正常检验一次、二次抽样判定..................................................... 26
附录 B 正本清源改造工程分部、分项、验收批工程划分..................................... 27
附录 C 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28
本标准用词说明.......................................................................................................... 32
引用标准名录.............................................................................................................. 33
条文说明...................................................................................................................... 34
2
1 总 则
1.0.1 为指导厦门市排水管网正本清源改造施工与验收,系统解决排水管网雨污
混接问题,提高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效能,实现污水处理设施高质量高标准建设,
改善城市水环境,特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厦门市既有建筑与住宅小区、市政排水管网等排水设施正本
清源工程施工与验收。
1.0.3 正本清源改造工程施工应安全可靠、绿色环保、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
1.0.4 正本清源改造工程施工与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
行业和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涉及文物建筑、历史建筑等受保护的建筑,以
及历史文化街区等区域,还应按相应保护要求进行。
1
2 术 语
2.0.1 正本清源 radically reform the drainage system
通过对排水管网错接混接进行整改,完善既有建筑与住宅小区及市政雨、污
水管网,建立健全城市雨污两套管网系统,实现雨污分流。
2.0.2 雨污混接 illicit connection
在分流制排水系统中,污水管道错误接入雨水管道,或者雨水管道错误接入
污水管道,造成雨污水混流的现象。
2.0.3 雨污分流 rain and sewage diversion
用不同管渠分别收集、输送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
2.0.4 混接点 illicit connective point
在分流制排水系统中,污水、雨水管道错误连接处;分流制雨污水管道和合
流制管道连接处。
2.0.5 混接改造 corrective techniques of dry-weather pollution
消除或者减缓雨污现状混接程度采取的相关措施。
2.0.6 截流设施 intercepting facilities
设于合流制排水系统中用于将合流管中旱季污水及初期雨水收集至污水管
网,且保证原合流管雨水排泄功能的一种设施。
2.0.7 阳台废水 domestic wastewater from balcony
指设置于阳台的洗衣机、洗涤盆、厨房等排出的水。
2.0.8 计数检验 inspection by attributes
通过确定抽样样本中不合格的个体数量,对样本总体质量做出判定的检验方
法。
2
3 基本规定
3.1 施工基本规定
3.1.1 从事排水管道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施工资质,施工人员应具备相
应的资格,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和质量管理应具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
3.1.2 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施工技术、质量、安全生产等管理体系,制订各项
施工管理规定,并贯彻执行。
1 施工单位必须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并应遵守有关施工安全、劳动保护、
防火、防毒的法律、法规。对不开槽施工、过江河管道或深基槽等特殊作业,应
制定专项施工方案。
2 施工单位应建立安全施工管理制度,遵守国家、省市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
法规,建立安全教育的学习登记制度,建立事故登记报告制度。实行持证上岗制
度;实行专职安全员旁站班作业制度。
3.1.3 施工单位应按照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和有关规范、标准要求,根据建设单
位提供的施工界域内地下管线等构(建)筑物资料、工程水文地质资料,组织有
关施工技术管理人员深入沿线调查,掌握现场实际情况,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3.1.4 施工单位应熟悉和审查施工图纸,掌握设计意图与要求,实行自审、会审
(交底)和签证制度,发现施工图有疑问、差错时,应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如
需变更设计,应按照相应程序报审,经相关单位签证认定后实施。
3.1.5 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对关键的分项、分部工程应分别
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必须按规定程序审批后执行,
有变更时要办理变更审批。
3.1.6 施工临时设施应根据工程特点合理设置,并有总体布置方案。对不宜间断
施工的项目,应有备用动力和设备。
3.1.7 施工单位应建立文明施工管理制度,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
法规,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气、废弃物以及噪声、振动等
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
3.1.8 正本清源改造应避免对现有给水、消防、电力、电信、燃气等管道以及铁
路、地铁及其沿线保护区、现有建筑、构筑物等设施造成影响和破坏。
3
3.2 质量验收基本规定
3.2.1 施工单位应按照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全过程控制,建
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各方应按有关规定对工程质量进行管
理。
3.2.2 正本清源改造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各分项工程应按照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分项工程完成后,必须
进行检验;
2 相关各分项工程之间,必须进行交接检验,所有隐蔽分项工程必须进行隐
蔽验收,未经检验或验收不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分项工程。
3.2.3 正本清源改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基础上,按验收批、分
项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单位(子单位)工程的顺序进行,并应符合下列
规定:
1 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本标准和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
2 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要求;
3 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格;
4 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5 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监理等单位进行验收,并形成验收文
件;
6 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试块、试件和现场检测项目,应按规定进行平
行检测或见证取样检测;
7 验收批的质量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进行验收;每个检查项目的检查数
量,除本标准有关条款有明确规定外,应全数检查;
8 对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分部工程应进行试验或检测;
9 承担检测的单位应具有相应资质;
10 外观质量应由质量验收人员通过现场检查共同确认。
3.2.4 在质量检验、验收中使用的计量器具和检测设备,必须经计量检定、校准
合格后方可使用。承担材料和设备检测的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
3.2.5 排水管道工程质量验收不合格时,应按下列规定处理:
1 经返工重做或更换管节、管件、管道设备等的验收批,应重新进行验收;
4
2 经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验收批,应予以验
收;
3 经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达不到设计要求,但经原设计单位验算
认可,能够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要求的验收批,可予以验收;
4 经返修或加固处理的分项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改变外形尺寸但仍
能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要求,可按技术处理方案文件和协商文件进行验收。
3.2.6 通过返修或加固处理仍不能满足结构安全或使用功能要求的分部(子分部)
工程、单位(子单位)工程,严禁验收。
3.2.7 验收批及分项工程应由专业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项目的技术负责人(专业
质量检查员)等进行验收。
3.2.8 验收批主控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应全部合格。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
验合格。当采用计数检验时,合格点率应符合有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且不得
存在严重缺陷。对于计数抽样的一般项目,正常检验一次、二次抽样可按本标准
附录A判定。
3.2.9 分部(子分部)工程应由专业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项目质量负责人等进行
验收。对于涉及重要部位的地基基础、主体结构、非开挖管道、桥管、沉管等分
部(子分部)工程,设计和勘察单位工程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技术质量部门负
责人应参加验收。
3.2.10 单位工程经施工单位自行检验合格后,应由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出验
收申请。单位工程有分包单位施工时,分包单位对所承包的工程应按本标准的规
定进行验收,验收时总承包单位应派人参加;分包工程完成后,应及时地将有关
资料移交总承包单位。
3.2.11 单位工程质量和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按规定将竣工验收报
告和有关文件,报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和技术资料归档。
5
4 施工准备
4.1 一般规定
4.1.1 建设单位应向施工单位提供施工影响范围内地下管线(构筑物)等基础资
料。
4.1.2 施工前应根据设计文件复核场地与周边用地的地形竖向、水文地貌、管线
分布以及地质、土壤、植被等情况,发现与设计文件和勘察报告不符时,应及时
向相关部门报告。
4.1.3 施工单位应对施工场地受到影响的雨水口、检查井、管道、线缆等既有设
施进行保护,建造或安装临时排水、既有管道线缆保护等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4.2 材料
4.2.1 排水管网正本清源改造工程所使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产品的品种、
规格、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
禁用的产品。
4.2.2 工程所用的管材、管道附件、构(配)件和主要原材料等产品进入施工现
场时必须进行进场验收并妥善保管。进场验收时应检查每批产品的订购合同、质
量合格证书、性能检验报告、使用说明书、进口产品的商检报告及证件等,并按
国家有关标准规定进行复验,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4.2.3 材料、构件和设备进场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对材料、构件和设备的品种、规格、包装、外观等进行检查验收,并应
形成相应的验收记录;
2 应对材料、构件和设备的质量证明文件进行检查,核查记录应纳入工程技
术档案。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构件和设备均应具有出厂合格证、中文说明书及
相关性能检测报告;
3 涉及安全、节能、环境保护和主要使用功能的材料、构件和设备,应按照
相关标准的规定在施工现场随机抽样复验,复验应为见证取样检验。当复验的结
果不合格时,该材料、构件和设备不得使用;
6
4 检测项目及频次应满足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要求。
4.2.4 材料运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所用管件、半成品、构(配)件等在运输、保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
有效措施防止其损坏、锈蚀或变质;
2 各种管材的包装、装卸和运输应有可靠措施,避免出现磕碰损伤和污染。
4.2.5 材料贮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砂石料、回填土堆放不应受雨水冲刷,不应堵塞现状雨水口等排水设施,
不应对居民正常生活与出行造成影响;
2 塑料制品堆放温度一般为 5℃~40℃,应远离热源及带有腐蚀性试剂或溶
剂场所;室外堆放不应长期露天暴晒,堆放附近应设置消防设施(备);
3 材料堆放在指定的有围档的场地,分类码放,并有专人看管;堆放场地应
平整、坚实;堆放时必须垫稳、防止滚动,堆放高度应符合产品技术标准或者生
产厂家要求。
4.3 施工组织方案
4.3.1 施工单位应现场踏勘了解场区及周边情况,仔细调查交通运输状况,以及
场区的施工用地、用水、用电情况,为全面展开施工做好规划。
4.3.2 建立现场民事沟通协调机制,制定和完善相关应急预案,包括通行保障措
施和应急排水措施。
4.3.3 掌握气象资料,以便综合组织全过程的均衡施工,制定雨季、台风天气的
施工措施。
4.3.4 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做好场地测量、地勘物探和测绘等工作:
1 发现未知管线和构(建)筑物应及时报告建设单位处理;
2 向监理单位提交测量复核书面报告,经监理工程师签字批准后,方能作为
施工过程测量控制依据;
3 应做好与上下游市政排水管道、排水沟渠、河湖水系、周边道路平面位置
和竖向的衔接,开工前必须校测;
4 管道附属设备安装前应对有关的设备基础、预埋件、预留孔的位置、高程、
尺寸等进行复核。
7
4.3.5 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对关键的分项、分部工程及危大
工程应分别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应组织专家论证。
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必须按规定程序审批后执行,有变更时要办理变更
审批。
4.3.6 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以及历史文化保护区内进行的
正本清源建设项目,应符合文物保护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管理要求。
4.3.7 施工现场应做好水土保持,减少施工过程对现场及周边环境的扰动和破
坏。
4.3.8 施工过程的临时排水方案应符合排水管理部门的要求,施工废水未经处
理不得直接排入排水管网或河道。
4.3.9 施工单位应成立现场管理小组,负责临时设施的日常管理,加强与业主、
其他施工单位、城管、环卫部门等相关单位沟通和协调,确保施工正常和有序。
4.3.10 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设施管理制度,并落实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巡
查,巡查发现的问题应限期整改。
8
5 施工与质量验收
5.1 一般规定
5.1.1 室外排水管道、检查井、雨水口等附属构筑物工程施工与验收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的有关规定。
5.1.2 室外化粪池、隔油池、污水提升泵站、排水口、截流设施等构筑物工程施
工与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1
的有关规定。
5.1.3 室内排水管道等工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
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的有关规定。
5.1.4 室外排水管道工程的土方施工,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涉及施工降排水、
地基处理、基坑(沟槽)开挖、支护与回填等工程,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
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
规范》GB 50268的规定。
5.1.5 建设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应按国家现行相应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
项工程完成后,必须进行质量检验,相关各分项工程间必须进行交接验收。
5.1.6 施工期间,大型涉水设施周围应设置警示标志和预警系统。
5.1.7 正本清源改造工程分部、分项、验收批工程划分可参考本标准附录B。
5.1.8 施工质量验收记录可按下列规定填写:
1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可按本标准附录 C 填写,填写时应具有现场验收检
查原始记录;
2 分项工程、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可按本标准附录 C 填写;
3 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安全和功能检验资
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观感质量检查记录应按本标准附录 C 填写。
5.1.9 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与验收,应符合相关规
范和文件的有关规定。
9
5.2 基坑(沟槽)开挖、支护与回填
I 施工
5.2.1 基坑开挖与支护施工方案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沟槽施工平面布置图及开挖断面图;
2 沟槽形式、开挖方法及堆土要求;
3 无支护沟槽的边坡要求;有支护沟槽的支撑形式、结构、支拆方法及安
全措施;
4 施工设备机具的型号、数量及作业要求;
5 不良土质地段沟槽开挖时采取的护坡和防止沟槽坍塌的安全技术措施;
6 施工安全、文明施工、沿线管线及构(建)筑物保护要求等。
5.2.2 基坑的边坡应经稳定性验算确定。土质条件良好、地下水位低于基坑底
面高程、周围环境条件允许时,边坡不加支撑时,边坡最陡坡度应符合表5.2.2
的规定:
表5.2.2 基坑边坡的最陡坡度
土壤类别 边坡坡度(高/宽)
坡顶无荷载 坡顶有静载 坡顶有动载
中密砂土 1:1 1:1.25 1:1.5
中密碎石类土(填充物为砂土) 1:0.75 1:1 1:1.25
硬塑的粉土 1:0.67 1:0.75 1:1
中密碎石类土(填充物为黏土) 1:0.5 1:0.67 1:0.75
硬塑的粉质粘土、粘土 1:0.33 1:0.5 1:0.67
老黄土 1:0.1 1:0.25 1:0.33
软土(经井点降水后) 1:1.25 - -
5.2.3 沟槽每侧临时堆土或施加其他荷载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不得影响建(构)筑物、各种管线和其他设施的安全;
2 不得掩埋消火栓个、管道闸阀、雨水口、测量标志以及各种地下管道的
井盖,且不得妨碍其正常使用;
3 堆土距沟槽边缘不小于 0.8m,且高度不应超过 1.5m;沟槽边堆置土方不
得超过设计堆置高度。
5.2.4 土石方应随挖、随运,宜将适用于回填的土分类堆放备用。基坑开挖的
顺序、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遵循“对称平衡、分层分段(块)、限时挖
土、限时支撑、严禁超挖”的原则。
10
5.2.5 采用明排水的基坑,当边坡岩土出现裂缝、沉降失稳等征兆时,必须立
即停止开挖,进行加固、削坡等处理。雨期施工基坑边坡不稳定时,其坡度应
适度放缓;并应采取保护措施。
5.2.6 设有支撑的基坑,应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和严禁超
挖”的原则开挖,并应按施工方案在基坑边堆置土方;基坑边堆置不得超过设
计允许的荷载。
5.2.7 软土地层或地下水位高、承压水水压大、易发生流砂、管涌地区的基
坑,必须确保降排水系统有效运行;如发现涌水、流砂、管涌现象,必须立即
停止开挖,查明原因并妥善处理后方能继续开挖。
5.2.8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应编制危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超过一
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除应编制危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还
应组织召开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会。
5.2.9 基坑施工中,地基不得扰动或超挖。
5.2.10 根据地质情况及是否具备放坡开挖条件,合理选择放坡开挖或直槽支护
开挖方式。现场做好施工过程影像记录工作,建立完整的影像档案资料。
5.2.11 道路宽度大于 2m 的,沟槽开挖宜采用机械开挖;道路宽度小于等于 2m
的,沟槽开挖宜采用人工开挖。
5.2.12 基坑和沟槽支护应根据基坑或沟槽的深度、土质、地下水位、沟槽断面、
荷载条件等因素进行设计,施工单位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支护。
5.2.13 基坑和沟槽支护与回填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
及验收规范》GB 5014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 的规
定。
5.2.14 管道交叉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满足管道间最小净距的要求,且按有压管道避让无压管道、支管道避让
干线管道、小口径管道避让大口径管道的原则处理;
2 新建排水管道与其他管道交叉时,应按设计要求处理;施工过程中对既有
管道进行临时保护时,所采取的措施应征求有关单位意见;
3 新建排水管道与既有管道交叉部位的回填压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使
回填材料与被支承管道贴紧密实。
11
5.2.15 井室、雨水口及其他附属构筑物周围回填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井室周围的回填,应与管道沟槽回填同时进行;不便同时进行时,应留
台阶形接茬;
2 井室周围回填压实时应沿井室中心对称进行,且不得漏夯;
3 回填材料压实后应与井壁紧贴;
4 路面范围内的井室周围,应采用石灰土、砂、砂砾等材料回填,其回填
宽度不宜小于40m;
5 严禁在槽壁取土回填。
5.2.16 柔性管道的沟槽回填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压力管道水压试验前,除接口外,管道两侧及管顶以上回填高度不应小
于0.5m;水压试验合格后,应及时回填沟槽的其余部分;
2 无压管道在闭水或闭气试验合格后应及时回填;
3 回填前,检查管道有无损伤或变形,有损伤的管道应修复或更换;
4 管内径大于800mm的柔性管道,回填施工时应在管内设有竖向支撑;
5 管基有效支承角范围应采用中粗砂填充密实,与管壁紧密接触,不得用
土或其他材料填充;
6 管道半径以下回填时应采取防止管道上浮、位移的措施;
7 管道回填时间宜在一昼夜中气温最低时段,从管道两侧同时回填,同时
夯实;
8 沟槽回填从管底基础部位开始到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
回填;管顶500mm以上部位,可用机械从管道轴线两侧同时夯实;每层回填高
度应不大于200mm;
9 管道位于车行道下,铺设后即修筑路面或管道位于软土地层以及低洼、
沼泽、地下水位高地段时,沟槽回填宜先用中、粗砂将管底腋角部位填充密实
后,再用中、粗砂分层回填到管顶以上500mm;
10 回填作业的现场试验段长度应为一个井段或不少于50m,因工程因素变
化改变回填方式时,应重新进行现场试验。
5.2.17 在机动车道下的管道覆土深度不宜小于0.7m;在绿化带下或庭院内的管
道覆土深度可酌情减小,但不宜小于0.4m,机动车道下管道覆土深度不足0.7m
12
的应加设防护套管或采用包封保护。
5.2.18 管道沟槽回填应满足设计及国家和地方标准要求。
II 质量验收
5.2.19 基坑开挖与回填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
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1的相关规定。
5.2.20 基坑围护结构与支撑系统的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
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 的相关规定。
5.2.21 沟槽开挖与地基处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
收规范》GB 50268的规定。
5.2.22 沟槽支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的规定。
5.2.23 沟槽回填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68的规定。
5.3 室外埋地管道
I 施工
5.3.1 新建排水管网应保证最小坡度,不得产生倒坡。
5.3.2 局部改造时,更新或修复排水管段要保证排水顺畅,不得对原排水系统
造成影响。
5.3.3 管道基础采用原状地基或砂石基础时,施工应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
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的规定。
5.3.4 管道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的规定。
5.3.5 柔性接口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橡胶圈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材质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
2 应由管材厂配套供应;
3 外观应光滑平整,不得有裂缝、破损、气孔、重皮等缺陷;
4 每个橡胶圈的接头不得超过2个;
13
5 橡胶圈安装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管道安装。
5.3.6 压力球墨铸铁管道沿曲线安装时,接口的允许转角应符合表5.3.6的规
定。
表 5.3.6 沿曲线安装接口的允许转角
管径 Di(mm) 允许转角(°)
75~600 3
700~800 2
≥900 1
5.3.7 各种排水井、池应按设计或标准图集施工,各种排水井和化粪池均应做
钢筋混凝土底板,厚度不小于 150mm。
5.3.8 管道非开挖修复应根据管道安全检测评估鉴定报告确定修复方法。
5.3.9 非开挖修复工程所用的管材、管件、构(配)件等材料应具有质量合格
证书、性能检测报告和使用说明书等。
5.3.10 非开挖修复工程施工时,应符合现行地方标准《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技
术指南》DB3502/T168的有关规定,并制定和采取各项安全措施。
5.3.11 管道修复完成后,应对内衬管与检查井的接口处进行处理。非开挖修复
工程所产生的污物、噪音及振动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
法规的规定。
5.3.12 顶管、沉管、桥管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
验收规范》GB 50268的规定。微顶管施工应符合现行标准《给水排水工程微型
顶管技术规程》T/CECS 1113的规定。
II 质量验收
5.3.13 管道基础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
规范》GB 50268的规定。
5.3.14 管道接口连接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
验收规范》GB 50268 的规定。
5.3.15 顶管、沉管、桥管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
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的规定。微顶管施工应符合现行标准《给水排水
工程微型顶管技术规程》T/CECS 1113的规定。
5.3.16 管道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4
主控项目
1 管道埋设深度、轴线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无压力管道严禁倒坡。
检查方法:检查施工记录、测量记录。
2 刚性管道无结构贯通裂缝和明显缺损情况。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技术资料。
3 柔性管道的管壁不得出现纵向隆起、环向扁平和其他变形情况。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测量记录。
4 管道铺设安装必须稳固,管道安装后应线形平直。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测量记录。
5 管道覆盖前必须做灌水试验和通水试验,排水应畅通,无堵塞,管接口无
渗漏,无错接、混接。
检验方法:按排水检查井分段试验,试验水头应以试验段上游管顶加 1m,
时间不少于 30min,逐段观察。
6 排水管沟沟基的处理和井池的底板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现场观察和尺量检查,检查混凝土强度报告。
7 排水检查井、化粪池的底板及进、出水管的标高,必须符合设计,其允许
偏差为±15mm。
检验方法:用水准仪及尺量检查。
一般项目
8 管道与井室洞口之间无渗漏水。
检查方法:逐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9 管道铺设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5.3.16-1 的规定。
表 5.3.16-1 管道铺设的允许偏差 (mm)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
检查数量
检查方法
范围
点数
1
水平轴线
无压管道
15
每节 管 1 点
经纬仪测量或挂中 线用钢尺量测
水准仪测量
压力管道
30
2
管底高程 D1≤1000
无压管道 ±10
压力管道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