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65.020.20
CCS B 05 4107
新
乡 市 地 方 标 准
DB4107/T 516—2024
厚皮甜瓜大棚栽培熊蜂授粉技术规程
2024 - 12 - 20 发布
2025 - 01 - 20 实施
新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107/T 516—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新乡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新乡市农业科技服务站、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新乡市原种场、新乡市农产品
质量安全与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新乡市种业发展服务中心、辉县市农业农村局、卫辉市农业农村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宋春丽、王盼乔、苏艳、许伟、崔卫、石珊珊、闪红、吕海英、王玉辉、齐阁、
刘冬云、安蕊。
I
DB4107/T 516—2024
厚皮甜瓜大棚栽培熊蜂授粉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厚皮甜瓜大棚栽培过程中采用熊蜂授粉技术的要求,并规定了厚皮甜瓜、熊蜂授粉、
授粉蜂群的定义以及蜂群选择、授粉蜂群进场、蜂群管理及大棚管理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大棚内厚皮甜瓜栽培过程中的熊蜂授粉技术操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9168 蜜蜂病虫害综合防治规范
GB/T 19791 温室防虫网设计安装规范
NY/T 1160 蜜蜂饲养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厚皮甜瓜
果实的果皮硬而厚实、不可食用的甜瓜类型。
熊蜂授粉
利用熊蜂采集花粉、取食花蜜的生物特性,以帮助甜瓜完成传粉和授粉的过程。
授粉蜂群
处于繁育旺盛期,由正常产卵的蜂王、工蜂、蜂卵、幼虫和蛹组成的群体。1个授粉蜂群应有1只正
常产卵的蜂王,60只以上的工蜂和百只以上的卵、幼虫、蛹组成。
4 授粉技术
蜂群选择
选用耐低温、耐弱光、耐湿性强,活跃、健康的熊蜂授粉蜂群,蜂群的蜂巢鲜黄色有光泽,从蜂箱
外侧听震动声响大。
蜂群进场前准备
4.2.1 蜂群配置
1
DB4107/T 516—2024
开花前15 d~20 d订购专用熊蜂授粉蜂群。每亩大棚内配置1个授粉蜂群,大棚面积不足1亩的,按
1个授粉蜂群配置。
4.2.2 蜂箱运输
应保持平稳,避免剧烈震动。运输工具应保持洁净、无农药残留。
蜂群进场
4.3.1 进场时间
雌花开放前2 d~3 d,傍晚6~8时将蜂群放入大棚,次日早晨7~8时打开蜂箱巢门。
4.3.2 放置要求
蜂箱均匀置于大棚中部通风干燥处,离棚门3 m~5 m,距离地面30 cm~50 cm。蜂箱巢门向内水平
放置,蜂箱后部可略高于前部2 cm~3 cm。蜂箱上方30 cm~50 cm处应设置遮阳装置,起到调节蜂箱温
度并防止熊蜂乱蹿乱造脾的作用。蜂箱应远离过道且不妨碍正常农事操作,位置不宜变更。
蜂箱入场后2 d~3 d,应减少大棚内田间操作和人员进入。
蜂群管理
4.4.1 放置盐水
蜂箱边放一个浅碟,加入 0.1%左右的淡盐水为熊蜂生存提供必要的微量元素,每 2 d 更换一次。
碟中放置草杆或小树枝等漂浮物防止熊蜂溺水。
4.4.2 出蜂数量管理
观察巢门出蜂数量,10 min内有4~5只熊蜂进出蜂箱为正常。当熊蜂出巢数量少时,会导致授粉率
偏低,应用1:1蜜糖水浸泡甜瓜花朵后,放置在蜂巢门口引诱熊蜂出巢授粉。当熊蜂出巢数量多,造成
授粉花的1/2以上部位发褐时,表示访花过度,应关闭巢门,隔1 d再打开巢门。
4.4.3 蜂群检查
熊蜂能在10 d~20 d完成甜瓜授粉。每隔7 d~10 d应对蜂箱内蜂群进行一次检查,确保蜂箱内授
粉蜂群的活跃性。一旦发现蜂群出现异常导致授粉能力不足时,应及时调整蜂群,必要时进行人工辅助
授粉以减少生产损失。
熊蜂授粉期间一般不需要饲喂,如果棚内花少或者外界环境不能满足蜂群生长发育需要,应进行补
充饲喂。熊蜂饲喂应遵守NY/T 1160的规定。
5 大棚管理
安装防虫网
大棚通风口应安装50目以上防虫网,防止熊蜂逃逸。防虫网设计安装应符合GB/T 19791的规定。
温湿度管理
为保障熊蜂高效授粉,大棚内温度宜在18℃~30℃,相对湿度宜在40%~60%。
2
DB4107/T 516—2024
大棚内温度低于10℃或高于38℃时,蜂群授粉活性低,应采取温度调控措施。当棚内温度低时,可
在大棚内点酒精灯升温,同时可在蜂箱外侧包裹泡沫板、保温被等措施给蜂箱保温,夜间将蜂箱移出大
棚放置于适宜温度处,次日再放入棚内。当棚内温度高时,宜通过打开棚膜进行通风降温,同时可在蜂
箱上套专门的隔热箱或用水喷淋对蜂箱降温。
大棚内湿度高时,应及时揭开棚膜通风。应注意当棚内温度不高于15℃时,只在中午揭开少部分侧
棚膜短时通风;当温度不高于25℃时,中午揭开一半侧棚膜短时通风;当夜间外界环境温度最低气温在
15℃以上时,可不关闭棚膜,昼夜通风。
栽培管理
为提高熊蜂授粉效率,促进结瓜位雌花高效坐果,应及时进行整枝打杈。
病虫害防控
5.4.1 非药剂防控
熊蜂授粉期间宜采用农业、物理、生物等防控措施防控蚜虫、菜粉蝶、斜纹夜蛾、粉虱、潜叶蝇、
蓟马等害虫和白粉病、猝倒病、蔓枯病、病毒病、霜霉病等病害。
5.4.2 药剂防控
蜂群进棚前 7 d 至蜂群进场期间不宜采用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确需进行化学药剂防治时,不应使
用对蜂群有毒有害的农药,应在喷撒农药前 1 d,熊蜂回巢后关闭巢门,将蜂箱移出大棚。药剂防治结
束后应加强通风,减少棚内农药的气味,间隔 1 d~2 d 再将蜂箱移回大棚。药剂防治应遵守 GB/T 8321
(所有部分)、GB/T 19168 的规定。注意交替使用农药,合理混用,严格控制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
化学药剂防治见附录 A。
3
DB4107/T 516—2024
附 录 A
(资料性)
厚皮甜瓜大棚栽培主要病虫害化学药剂防治
大棚内厚皮甜瓜主要病虫害的化学药剂防治方法见表A.1。
表A.1 厚皮甜瓜主要病虫害的化学药剂防治方法
防治对象 主要药剂及方法 安全间隔期
猝倒病 72.2%霜霉威水剂 500 倍液喷施 7 d~10 d
疫病 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 600~800 倍液或 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 剂 800 倍液喷施 7 d~10 d
蔓枯病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25%嘧菌酯悬浮剂 1500 倍液喷施 7 d~10 d
细菌性角斑病 细菌性角斑病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 300 倍液喷施 7 d~10 d
白粉病 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 3000 倍液或 12%腈菌唑乳油 3000 倍液喷施 7 d~10 d
病毒病 0.5%几丁聚糖水剂 300~500 倍液喷施 7 d~10 d
蚜虫 3%啶虫脒乳油 1000 倍液喷施叶背面 7 d~10 d
烟粉虱 22%螺虫·噻虫啉悬浮剂 1500 倍液喷施 7 d~10 d
红蜘蛛 1.8%阿维菌素乳油 2000 倍液喷施 7 d~10 d
潜叶蝇 2%阿维菌素乳油 2000 倍液喷施 7 d~10 d
4
DB4107/T 516—2024
附 录 B
(资料性)
厚皮甜瓜大棚栽培熊蜂授粉技术明白纸
B.1 蜂群选择
选用耐低温、耐弱光、耐湿性强,活跃、健康的熊蜂授粉蜂群,蜂群的蜂巢鲜黄色有光泽,从蜂箱
外侧听震动声响大。
B.2 蜂群进场前准备
B.2.1 开花前15 d~20 d,按照每亩大棚内配置1个授粉蜂群的规格进行蜂群购买,应通过正规渠道订
购,订购的蜂群应为健康的熊蜂授粉蜂群。
B.2.2 大棚通风口应安装50目以上的防虫网,防止熊蜂授粉期间逃逸。防虫网设计安装应符合GB/T 1
9791的规定。
B.2.3 为提高熊蜂授粉效率,促进结瓜位雌花高效坐果,应及时进行整枝打杈。采用单蔓整枝方式,
瓜蔓长至6~7片真叶时,顺时针按“S”形将主蔓绑到立架材料或塑料绳上。主蔓12片叶之前,侧芽全
部打掉。主蔓长至13片叶时,在主蔓13~16节处留2~3个侧蔓作为结果蔓,结果蔓上留2~3片叶,摘心。
B.2.4 在蜂群进棚前7 d至蜂群进场期间不应使用对蜂群有毒有害的农药。
B.3 蜂群进场
B.3.1 雌花开放前2 d~3 d,傍晚6~8时将蜂群放入大棚,次日早晨7~8时打开蜂箱巢门。
B.3.2 蜂箱均匀置于大棚中部通风、干燥处,离棚门3 m~5 m,距离地面30 cm~50 cm。蜂箱巢门向
内水平放置,蜂箱后部可略高于前部2 cm~3 cm。蜂箱上方30 cm~50 cm处应设置遮阳网,以起到调节
蜂箱温度并防止熊蜂乱蹿乱造脾,为蜂群生存提供更适应的环境。蜂箱要远离过道且不妨碍正常农事操
作,蜂箱进场后位置不宜变更。
B.3.3 蜂箱入场后2 d~3 d,应减少大棚内田间操作和人员进入。
B.4 蜂群管理
B.4.1 蜂箱边放一个浅碟,加入0.1%左右的淡盐水为熊蜂生存提供必要的微量元素,每2 d更换一次,
碟中放置泡沫板或小树枝等漂浮物防止熊蜂溺水。
B.4.2 观察巢门出蜂数量,10 min内有4~5只熊蜂进出蜂箱为正常。当熊蜂出巢数量少时,会导致授
粉率偏低,应及时用1:1蜜糖水浸泡甜瓜花朵在巢门口,引诱熊蜂出巢授粉。熊蜂饲喂技术应遵守NY/
T 1160的规定。
B.4.3 当熊蜂出巢数量多时,造成授粉花的1/2以上部位发褐时,表示访花过度,要及时关闭巢门,隔
1 d再打开巢门。
B.5 授粉效果观察
B.5.1 熊蜂访花后,雌花柱头上会留红褐色小点。
B.5.2 熊蜂能在10 d~20 d完成甜瓜授粉。每天抽查10朵花,6~7朵有访花痕迹即为正常授粉。
5
DB4107/T 516—2024
B.5.3 每隔7 d~10 d应对蜂箱内蜂群进行一次检查,确保蜂箱内授粉蜂群的活跃性。一旦发现蜂群出
现异常而导致授粉能力不足时,要及时调整蜂群,必要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以减少生产损失。
B.6 大棚管理措施
B.6.1 温湿度管理
B.6.1.1 为便于熊蜂高效授粉,大棚内温度宜控制在 18℃~30℃。当棚内温度低于 10℃,用泡沫板、
保温被等包裹在蜂箱外侧,夜间将蜂箱移出大棚,次日再放入棚内。当温度高于 38℃时,要在蜂箱上
套专用的隔热箱或用水喷淋降温,并对大棚进行通风降温。
B.6.1.2 大棚内相对湿度宜在 40%~60%。当棚内湿度高时,通过揭开棚膜通风降低湿度。应注意当棚
内温度不高于 15℃时,只在中午揭开少部分侧棚膜短时通风;当温度不高于 25℃时,中午揭开一半侧
棚膜短时通风;当夜间外界环境温度最低气温在 15℃以上时,可不关闭棚膜,昼夜通风。
B.6.2 病虫害防控措施
B.6.2.1 熊蜂授粉期间宜采用农业、物理、生物等防控措施防控病虫害。通过采用银黑色或银灰色地
膜防治蚜虫;设置捕虫灯诱杀双翅目、鳞翅目害虫;用黄色或蓝色黏虫板诱杀潜叶蝇成虫、有翅蚜虫、
烟粉虱、蓟马等害虫。对猝倒病、蔓枯病、病毒病等传染性强的病株及时挖除烧毁;对白粉病、霜霉病
发病叶片及时摘除。
B.6.2.2 采用化学药剂防治时,应优先选用高效低毒低风险且对熊蜂危害性小的化学农药。喷撒农药
前 1 d,熊蜂回巢后关闭巢门,将蜂箱移出大棚。药剂防治结束后需加强通风,减少棚内农药的气味。
间隔 1 d~2 d 再将蜂群移回大棚。药剂防治应遵守 GB/T 8321(所有部分)、GB/T 19168 的规定。注意
交替使用农药,合理混用,严格控制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