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1506/T 58-2025 —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与管理规范

DB1506/T 58-2025 —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与管理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385.92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5-08 14:27:18



相关搜索: 管理规范 建设 便民 生活圈

内容简介

DB1506/T 58-2025 —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与管理规范 ICS 01.120 1506
CCS A 00

尔 多 斯 市 地 方 标 准
DB1506/T 58—2025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与管理规范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standards for a quarter hour
convenient living community
2025 - 01 - 02 发布
2025 - 02 - 02 实施
鄂尔多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506/T 58—2025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4
建设要求 ............................................................................ 5
5
基础保障圈 .......................................................................... 5
6
综合服务圈 .......................................................................... 7
7
全民健身圈 .......................................................................... 7
8
养老服务圈 .......................................................................... 8
9
健康医疗圈 .......................................................................... 8
10
社区文化圈 ......................................................................... 9
11
就学便利圈 ......................................................................... 9
12
绿色出行圈 ........................................................................ 10
13
便捷消费圈 ........................................................................ 10
14
市政提质圈 ........................................................................ 11
15
智慧服务圈 ........................................................................ 12
16
品质提升圈 ........................................................................ 12
17
管理要求 .......................................................................... 12
参考文献 .............................................................................. 16
I
DB1506/T 58—2025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起草。
本文件由鄂尔多斯市商务局提出并归口。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本文件起草单位:鄂尔多斯市商务局、内蒙古自治区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苗雨、乌尔函、张畅、张铎、高云、高碧、秦涛、邬敏、呼和牧人、高岳。
II
DB1506/T 58—2025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与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鄂尔多斯市一刻钟生活圈建设要求、基础保障圈、综合服务圈、全民健身圈、养老服
务圈、健康医疗圈、社区文化圈、就学便利圈、绿色出行圈、便携消费圈、市政提质圈、智慧服务圈、
品质提升圈的建设与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鄂尔多斯市一刻钟生活圈的规划、建设、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8877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安装、使用、维修安全要求
GB/T 10001.1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 10001.4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4部分:运动健身符号
GB/T 10001.5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5部分:购物符号
GB/T 10001.6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6部分:医疗保健符号
GB/T 10001.7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7部分:办公教学符号
GB/T 10001.8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8部分:行为指示符号
GB/T 10001.9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9部分:无障碍设施符号
GB/T 20647.1-2006 社区服务指南 第1部分:总则
GB/T 20647.3 社区服务指南 第3部分:文化、教育、体育服务
GB/T 20647.4 社区服务指南 第4部分:卫生服务
GB/T 20647.8 社区服务指南 第8部分:家政服务
GB/T 20647.9 社区服务指南 第9部分:物业服务
GB/T 21720 农贸市场管理技术规范
GB 30533 学校安全与健康设计通用规范
GB/T 32320 银行营业网点服务基本要求
GB/T 33497 餐饮企业质量管理规范
GB/T 34284 公共体育设施 室外健身设施应用场所安全要求
GB/T 34290 公共体育设施 室外健身设施的配置与管理
GB/T 37228 公共安全 应急管理 突发事件响应要求
GB 37489.5 公共场所设计卫生规范 第5部分:美容美发场所
GB 38600 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
GB 50325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
CJJ 14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
CJJ/T 102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附条文说明)
1
DB1506/T 58—2025
3 SB/T 10400 超市购物环境
SB/T 10621 超市鲜活农产品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
SB/T 10763 零售药店经营服务规范
SB/T 10719 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建设管理规范
SB/T 10988 洗染店达标条件
DB15/T 1791 社区养老服务规范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社区 community
聚居在同一行政区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来源:GB/T 20647.1-2006,定义3.1。 ]
3.2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a quarter hour convenient living community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服务半径为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
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为目标,以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商圈。
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划分宜基于镇(街道)、社区行政管理边界,结合居民生活出行特点和实际需要进行确定,
并按照出行安全和便利的原则,尽量避免城市主干路、河流、山体等对其造成分割。
3.3
综合服务圈 comprehensive services for community
配置社区服务中心、物业管理用房、物业管理服务平台等,提供便捷高效的基本政务服务,建立上
下贯通、左右衔接、智能联动、功能完善的“一站式”综合服务网络。
3.4
全民健身圈 fitness for community
配置室外综合健身场地、多功能运动场地、游园、小型公共开放空间等,满足居民不同类型、不同
空间层次的体育健身及公共活动需求。
3.5
养老服务圈 elderly care services for community
配置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提供居住托养、生活照料、
文体娱乐等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
3.6
健康医疗圈 health and medical care for community
配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门诊等设施,满足居民日常小病看诊、取药、滴液等基
础性门诊医疗服务需求,建立高覆盖、高品质、全方位的社区医疗服务网络。
3.7
社区文化圈 cultural leisure and entertainment for community
配置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活动站、阅览书屋等设施开展各层次各类型的文化活动,满足
群众基本文化需求。
3.8
就学便利圈 convenient access to education
2
DB1506/T 58—2025
配置中学、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等基础教育设施保障基础教育,实现基础教育均等化、普惠化。
有条件的社区可设置成年兴趣培训、老年人教学点、四点半书房等满足各类人群受教育需求。
3.9
绿色出行圈 travel for community
配置公交站点、非机动车棚、慢行步道等设施,采用公共汽电车、自行车和步行等对环境影响较小
的交通出行方式。
3.10
便捷消费圈 convenient consumption for community
配置品牌化、连锁化综合超市、便利店、生鲜超市(农贸市场)、餐饮服务、便民商业网点、商场、
快递末端服务站等商业设施,提供就近便利、高效优质的消费服务,满足群众基本购物需求。
3.11
市政提质圈 municipal quality improvement for community
配置垃圾分类收集点、垃圾分类驿站、公厕、公共停车场、无障碍设施等基础设施,实现社区人居
环境整洁、舒适、安全、美丽。
3.12
服务要素 service elements
保障一刻钟(15分钟)生活圈健康有序运行的主要功能设施(即配置内容),包括社区服务、休闲
空间、长者照料、文化活动、人文培养、慢行环境、日常生活、公共安全、智慧智能等方面内容。
3.13
区域通办 convenient government services for community
推行“异地代收代办,网上申报+线下指导”服务模式,按照统一规范、同一标准、同一时限办理,
打破群众异地办事属地户籍限制。
3.14
社区服务中心 community Service Center
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协调有关社会服务组织,并承担政府委托的社会事务等方面的管理和服务项
目。开展便民利民、文化娱乐、卫生体育、教育科普、学生校外活动以及公益活动,提供政务信息、便
民服务信息等咨询服务。
3.15
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 comprehensive Elderly Care Service Center for community
为老年人就近提供集中照护服务的养老服务设施,采取小区嵌入式设置,辐射周边社区,提供涵盖
机构照料、社区照护、居家护理的一站式综合型服务。
3.16
日间照料中心 day care centers
主要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助餐助行、精神慰藉、文体娱乐等各项服务。
3.17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
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
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
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功能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
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3.18
社区卫生服务站 community Hospital
3
DB1506/T 58—2025
按照国家医改规划而设立的非营利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实行以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
区为半径、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宗旨。
3.19
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community Entertainment Center
集“文化、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文化娱乐场所。
3.20
阅览书屋 community library
集图书借阅、学习交流、文化体验、文化沙龙、志愿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特色多元知识空间和综
合公共文化服务场所。
3.21
托育机构 community kindergarten
面向3岁以下的婴幼儿实施以保育为主、教养融合的婴幼儿照护的经过卫健部门批准备案管理的机
构,机构内开展时托、半日托、全日托、月托、年托。
3.22
慢行系统 slow traffic
把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有效解决快慢交通冲突、慢行主体
行路难等问题,引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
3.23
商业网点 community business center
根据网点建设规划管理需要所界定的从事商品流通,为生产经营和生活服务的单体商业经营场所或
在同一区域内统一开发,统一经营或统一管理的综合商业经营场所,包括零售商店,商品交易市场,旧
货市场,汽车交易市场,物流基地,餐饮店及其他生活服务业设施等。
4 建设要求
4.1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缺什么、补什么”“因城施策、
一圈一策”的原则,按照“试点带动、典型引路、全面推开”的路径,聚焦补齐基本保障类业态、发展
品质提升类业态,优化社区商业网点布局,改善社区消费条件,创新社区消费场景,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打造成保障和改善民生、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重要载体。
4.2
坚持问需于民与顶层设计相结合,创新工作方式,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纳入街道社区的居民议事
协商机制,摸清社区现状与短板,结合人口分布、消费习惯等,科学编制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总体方
案及各生活圈子方案,因地制宜,把居民的需求清单转化为项目清单。推广社区规划师制度,支持设计
师进社区,加强专业化指导,合理布局商业网点,促进商业设施与公共设施联动,商业文化与消费习惯
协调。
4.3
推动多种类型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形成一批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服务优质,
智慧高效、快捷便利,规范有序、商居和谐的便民生活圈,服务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品质化水平
进一步提升,对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
4.4
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生活圈,根据不同社区的特征,结合资源优势,注重文化性、地域性等元素,
加强分类引导、差异管控、特色塑造和有序实施,提供多样化的公共服务、休闲和交往场所,塑造社区
独特魅力。
4.5
便民生活圈所涉及到的建筑、附属设施和运行管理应符合现行国家和地方有关建筑的安全、消防、
卫生、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应符合 GB 50325、GB 50016 的规定。
4
DB1506/T 58—2025
4.6
便民生活圈所涉及到的建筑、建筑内部以及附属设施应有醒目的标识和文字,社区内标识标牌设
置齐全、显目,并应符合 GB/T 10001.1、GB/T 10001.4、GB/T 10001.5、GB/T 10001.6、GB/T 10001.7、
GB/T 10001.8、GB/T 10001.9 的要求。
5 基础保障圈
5.1 建设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保障社区居民一日三餐、生活必需品、家庭生活服务等基本消费需求的服务要素,强
调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需求。对于能满足所有居民就近消费的基本生活需要,宜优先配齐。
5.2
建设要求
5.2.1
早餐店/早餐车
每个社区早餐店/早餐车应有相对固定的营业场所,采用现场加工制作方式供应早餐食品。可提供
就餐场所、餐饮用具等设施,包含移动式早餐营业网点/车(箱)体,一般只在早餐时间进行销售,包
含专营或兼营模式。品类丰富、营养卫生,符合当地饮食习惯。提供线上下单、配送到家等即时零售服
务。早餐店/早餐车应符合GB/T 33497-202的要求。
5.2.2
便民维修点
每个社区便民维修点应有固定的营业场所,为住户提供便民修理服务,涉及小家电维修及其它小物
品修缮。维修方式包括来店服务、电话服务和上门服务等,含专营或兼营模式, 便民维修点应符合GB
8877的要求。
5.2.3
洗染店
每个社区应设有洗染店,从事洗衣、烫衣、染色、织补以及皮革或裘皮衣服的清洗、上光等服务项
目,符合消防、安全、卫生等要求,废水、废气、废物处理合规。包括社区收取点等经营方式, 含专
营或兼营模式。洗染店应符合SB/T 10988的要求。
5.2.4
缝纫店
每个社区应设有缝纫店,提供改衣、加工制衣、修补衣服、定制成衣等服务。销售各种布料、线头、
纽扣等辅料,供社区居民自行制作或修补衣物。
5.2.5
美容美发店
每个社区应设有美容美发店,专门从事美容美发产品的销售和服务(设计、修剪、化妆等),提供
设备、器械、技术及相关服务。美容美发店应符合GB 37489.5的要求。
5.2.6
照相文印店
每个社区应设有照相馆,包含照相、摄影摄像、冲洗相片、制作相册和视频、照片美化、彩扩、个
人写真、 各种电子文件设计等服务;每个社区应设有文印店,从事文件打印复印、图文处理、 标书制
作、工程图、个性化印品等业务。
5.2.7
药店
5
DB1506/T 58—2025
每个社区应设有药店,以销售药品及健康相关产品为主要业务,取得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开办和经营
许可并为消费者直接提供药学和健康领域专业服务,须有24小时售药窗口。药店应符合SB/T 10763的要
求。
5.2.8
家政服务
每个社区的家政服务多数应具有固定的营业场所,并为社区居民提供以家庭为服务对象的家政职业
介绍服务,通过全日工、小时工等各种形式满足社区居民的家政需要。家政服务应符合GB/T 20647.8
的要求。
5.2.9
再生资源回收点
每个社区应设有再生资源回收点,包括固定回收站点和流动回收站点,是再生资源回收、分类、存
储、中转的回收场所。回收对象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但经过回收、加工处理,能够使其
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包括废旧金属、报废电子产品、报废机电设备及其零部件、废造纸原
料、废轻化工原料、废玻璃等。再生资源回收点应符合SB/T 10719的要求。
5.2.10
银行营业网点
每个社区应设有银行营业网点,包括但不限于营业部、支行、网点、分理处、自助服务点等。银行
营业网点应符合GB/T 32320的要求。
5.2.11
电子通信营业网点
每个社区应设有电子通信营业网点,经营电信业务和为用户服务,电子通信营业网点应执行“人民
邮电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和“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服务方针,包括窗口、柜台、店铺等。
5.2.12
应急保障点
每个社区应设有应急保障点,在小区内外设置避难场所及应急通道,并应有明显标识。应急保障点
应符合GB/T 37228的要求。
5.2.13
五金杂货店
每个社区应设有五金杂货店,主要销售五金制品以及其他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需的杂货,包括但不
限于五金制品:螺丝、螺母、螺栓等五金配件,以及金属材料如钢材、铝合金、铜合金等。日常杂货:
如电灯泡、电线、水管、水龙头等日常家居维修所需的小物件,以及维修工具如螺丝刀、电工钳、扳手
等。满足居民家庭维修、装修等需求。
5.2.14
移动售卖(报刊亭)
每个社区应设有移动售卖(报刊亭),销售报刊、杂志、饮料、零食等生活用品。随着时代的发展,
报刊亭的功能也宜不断扩展,通过信息化改造增加缴费、购票、充电等服务,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来适应
现代社会的需求。
5.2.15
自动取水机
每个社区应设有自动取水机,提供自主售卖饮用水服务,满足社区居民随时随地的饮水需求。自动
取水机设备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了自动售卖、库存监控、远程管理等功能。宜支持多种支付方式如扫
码支付、刷卡支付等,极大地方便社区居民用户。
6
DB1506/T 58—2025
6 综合服务圈
6.1 建设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社区服务中心、物业管理用房、物业管理服务平台。社区服务中心和物业应符合GB/T
20647.1和GB/T 20647.9的要求
6.2 建设要求
6.2.1 社区服务中心
6.2.1.1 每个社区应设置一个,建筑面积不小于 800 ㎡,包括社区服务大厅、治安防控室、社区居委
会办公室、居民活动用房、阅览室、党群活动中心等。
6.2.1.2
每个社区政务服务大厅应推行社保服务、生活缴费、法律咨询、就业服务等各类事项的区域
通办,设立综合窗口,提供“一窗办”“线上办”“帮办代办”服务。
6.2.1.3 条件受限时可设置社区综合服务站,建筑面积不小于 600 ㎡。
6.2.2 物业管理用房
按照物业管理区域总建筑面积一定比例,应依规设置管理用房:新建小区物业管理用房,应符合《内
蒙古自治区物业管理条例》相关要求。规模较小的小区,宜与相邻小区统筹聘请物业服务企业,统筹设
置物业管理用房。
6.2.3
物业管理服务平台
引导物业服务企业,配备线上专业物业管理平台,实现随时巡检、核查设备使用情况、一键报修、
快速解决用户需求等,提升物业服务能力,营造和谐良好的小区生活氛围:推动物业服务“线上线下”
融合,为社区居民提供更精细、便捷、多元、高效的物业服务。
7 全民健身圈
7.1 建设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室外综合健身场地、多功能运动场地、游园、小型公共开放空间、休憩设施。场地设
施应符合GB/T 34284和GB/T 34290的要求。
7.2
建设要求
7.2.1
室外综合健身场地
每个社区宜设置至少一个150 ㎡以上的公共活动场地(含健身广场),配备一套健身路径(12件)、
健身步道、休息座椅等设施及儿童娱乐设施。
7.2.2
多功能运动场地
每个社区宜建设一个800 ㎡以上多功能运动场地,按需配备地掷球、足球、篮球、乒乓球、门球、
羽毛球等专业场地或具备鄂尔多斯特色运动场地。
7.2.3
游园、小型公共开放空间
7
DB1506/T 58—2025
公园绿地建设布局宜满足300 m见绿、500 m见园要求,服务半径覆盖率≥90%,结合城市功能及周边
环境特点,设置突出本地特色的鲜明主题,满足居民休憩、健身及文娱活动需要。在街角游园、微绿地
建设中宜依据现状条件设置一套健身路径(12件)、一个体育运动场地、一条健身步道等设施,面积不
低于总游园面积的10%~15%。
8 养老服务圈
8.1 建设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小区及周边适老化改造、居家养老。社区各
养老机构应符合GB 38600的要求。
8.2
建设要求
8.2.1
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
每个城区社区应设置一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新建居住(小)区按照每百户不少于30 ㎡建筑
面积标准配建养老服务设施;规模较小的新建居住区可与周边居住地块统筹配建达标养老服务设施。老
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要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配建养老服务设施补短板行动等,按照每百户不低于15
㎡的标准,通过新建、改建、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进行配置, 养老服务中心宜设在建筑低层部分,
不应设置在地下层,设置在二层以上楼层的应设置无障碍电梯,相对独立,配有安防、消防等设备,可
开设长期托养床位不低于50张,提供集中式的综合服务和分散式的上门服务。注重细节与人性化设计,
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
8.2.2
日间照料中心
每个城市社区应设置一个日间照料中心,宜设在建筑低层部分,不应设置在地下层,设置在二层以
上楼层的应设置无障碍电梯,合理设置老年人日间照料、娱乐和办公功能,具备日间休息、阅览(含书
画)、就餐(含配餐)、康复训练、多功能活动、办公等功能,对日间家庭无人照料,能够“走出来”
的老年人提供短期托管的综合服务。注重细节与人性化设计,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
8.2.3
小区适老化改造
宜根据小区居住人口结构,加快小区无障碍化设施建设、标识可识别性提升、公共休息设施增加等
适老化改造,打造老年友好型小区。
8.2.4
居家养老
建立和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医疗卫生、康复护理、文体娱乐、信
息咨询、老年教育等多种服务,打造鄂尔多斯市特色养老模式。丰富居家养老设施内容,关注老人身心
需求。
9 健康医疗圈
9.1 建设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等。社区医疗机构应符合GB/T 20647.4的要求。
9.2
建设要求
8
DB1506/T 58—2025
9.2.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每个城区街道应设置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日间观察床不少于五张或有住院床位设置。提供基
本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等服务,应设置全科诊室、中医诊室、康复治疗室、抢救室、预检分诊处
或发热哨点等。
9.2.2
社区卫生服务站
社区卫生服务站根据需要设置,至少配备二名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专业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的执
业医师(至少有一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至少有一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执业医师)。每
名执业医师至少配备一名注册护士。至少设日间观察床一张,应配备诊断床、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
心电图机、观片灯、体重身高计、血糖仪,出诊箱、治疗推车、急救箱、供氧设备、电冰箱、脉枕、针
灸器具、火罐、必要的消毒灭菌设施、药品柜、档案柜、电脑及打印设备、电话等通讯设备、健康教育
影像等设备,提供社区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10 社区文化圈
10.1 建设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阅览书屋等。社区各文化机构应符合GB/T 20647.3的要求。
10.2 建设要求
10.2.1 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每个社区应建设一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室内面积不小于90 ㎡,设置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
室、数字资源室、多功能教室等;室外文体广场面积不低于1000 ㎡,符合“七个一”(一个文化广场、
一个简易舞台、一个文化活动室、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设施器材、一个宣传栏)建
设标准,配备图书架三组以上,报刊架一组,可供群众阅读的桌椅10张以上,书籍种类不少于20种,年
书籍更新率不低于20%,可向社区居民提供书报阅览、书画、文娱等服务。
10.2.2
阅览书屋
每座书屋面积不应少于50 ㎡,存书3000册以上,配备电子阅览、自助借还办证机、智能门禁管理、
智能监控系统等设备,可提供全城通借通还、一体化综合服务;每座书屋宜有鲜明文化主题;书屋可定
期开展文化活动;应确定人员管理,确保日常运营。
11 就学便利圈
11.1 建设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初级中学、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等基础教育设施。学校应符合GB 30533的要求。
11.2 建设要求
11.2.1 初级中学
应按照就近入学原则,合理布局初级中学建设,满足青少年入学要求。
11.2.2
小学
9
DB1506/T 58—2025
应按照就近入学原则,合理布局小学建设,满足少年儿童入学要求。
11.2.3
幼儿园
应坚持分类推进,提升学前教育普惠水平,确保公办园幼儿占比逐年提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不
低于80%,每所幼儿园不宜超过12班且不小于6班,座位数宜为20座至35座。
11.2.4
托儿所
宜每个社区设置至少一所0岁~3岁婴幼儿托育机构,可结合幼儿园等进行建设,建筑面积宜为200
㎡,托位不少于30个,一般设置乳儿班(6~12个月,10人以下)、托小班(12~24个月,15人以下)、
托大班(24~36个月,20人以下)。
12 绿色出行圈
12.1 建设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慢行系统、非机动车棚及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等。
12.2 建设要求
12.2.1 慢行系统
12.2.1.1 应充分考虑慢行系统建设,无独立人行道的慢行道宽度不宜小于 2.4 m,有独立人行道的慢
行道宽度宜为 1.5 m~3 m,铺装材质宜选用色彩简洁、明快的透水材质。
12.2.1.2 2 ~ 14 km/km 应消除城区人行道断头路,连接中断节点;社区道路网密度宜为 10 km/km 2,
路口间距宜为 120 m~200 m。
12.2.1.3 宜在城区主次干道、小巷增加共享非机动车停靠点和人性化座椅数量,改善出行体验。
12.2.2 公交站点
应合理设置站点位置,社区居民步行到达站点的时间不大于10分钟。
12.2.3
非机动车棚及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
小区非机动车位每户应不少于二个,其中至少一个是电动自行车车位,并配备充电设施。
13 便捷消费圈
13.1 建设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商超类(小型超市、便利店、生鲜超市、农贸市场)、便民商业网点、快递末端服务
站、夜间经济等。
13.2 建设要求
13.2.1 商超类(小型超市、便利店、生鲜超市、农贸市场)
13.2.1.1 每个社区宜至少设置一个小型超市,规模不小于 200 ㎡,提供蔬菜、水果、生鲜、日常生活
用品等经营服务;便利店建筑面积宜为 50 ㎡~100 ㎡;生鲜超市应合理布局,辐射半径 2 km 左右,
规模一般不小于 200 ㎡;农贸市场根据人口密度等因素确定服务半径,建筑面积宜为 750 ㎡~1500 ㎡
或 2000 ㎡~2500 ㎡,设置有充足停车位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场。
10
DB1506/T 58—2025
13.2.1.2
配置社区团购必备的冷链等设施设备,健全管理制度,保障食品安全和公众利益。宜支持菜
市场、生鲜超市标准化改造,加强供应管理,鼓励数字化赋能,引导第三方技术服务商把大数据应用到
开店布局、进销存管理、物流配送、商品追溯等各个环节,将实体店作为供应链合作的一环,实现线上
线下融合。
13.2.1.3 社区商超类场所应符合 GB/T 21720、SB/T 10621 和 SB/T 10400 的要求。
13.2.2 便民商业网点
每个社区应有理发店、药店、家政服务网点、餐饮店等多元商业网点,宜引入线上线下融合的便民
商业服务和优质连锁餐饮企业,鼓励“一店多能”式商业门店发展。
13.2.3
快递末端服务站
应根据居民需求,设置小区邮政快递末端综合服务站,面积不小于30 ㎡。不具备邮政快递末端综
合服务站建设条件的小区,应按照每满300户配置90~130个格口,每90~130个格口宜为一套智能快件
(信包)箱。
13.2.4
夜间经济
宜大力发展“夜购物”“夜文化”“夜出行”“夜健康”产业,满足现代生活需求,促进夜间经济
繁荣,培养夜间消费新时尚。
14 市政提质圈
14.1 建设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垃圾分类收集点、垃圾分类站、公厕、公共停车场、无障碍设施等基础设施。
14.2 建设要求
14.2.1 垃圾分类收集点
上一章:DB15/T 3831.3-2025 消费品召回管理工作规范 第3部分:风险评估 下一章:DB1506/T 57-2025 河流健康评价技术规范

相关文章

DB1506/T 44-2023 食品加工园区建设与管理指南 DB51/T 1618-2013 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规范 DB3311/T 16-2013 乡、村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规范 DB3706/T 61-2019 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和管理规范 DB1331/T 035.3-2022 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建设指南 第3部分:人员管理 DB1506/T 27-2022 农贸市场快速检测室建设操作规范 T/ZSESS 004-2022 可回收物便民交售点建设管理规范 DB3311/T 17-2013 乡、村便民服务中心服务与管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