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2302/T 093-2024 浅薄黑土区旱田保养与玉米低耗高效生产技术规程

DB2302/T 093-2024 浅薄黑土区旱田保养与玉米低耗高效生产技术规程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364.66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5-20 11:53:26



相关搜索: 高效 旱田 黑土 浅薄 旱田

内容简介

DB2302/T 093-2024 浅薄黑土区旱田保养与玉米低耗高效生产技术规程 ICS 65.020.01
CCS B 05 DB2302
黑 龙 江 省 齐 齐 哈 尔 市 地 方 标 准
DB2302/T 093—2024
浅薄黑土区旱田保养与玉米低耗高效生产
技术规程
2024 – 12 - 30 发布 2025 - 01 - 30 实施
齐齐哈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2302/T 093—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齐齐哈尔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黑龙江省黑
土保护利用研究院、富裕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龙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泰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依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分院、黑龙江省农
业科学院克山分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齐齐哈尔大学、齐齐哈尔市龙沙区农业综合服务
中心、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俊强,曲忠诚,姜树坤,申惠波,候瑞星,姬景红,赵光伟,程杰,李哲帅,
王晓梅,周扬,谭琳琳,尹维峰,邹洪图,樊耀斌,杨宝安,丁昕颖,韩业辉,马宝新,周超,徐婷,
许健,徐妍,马波,袁明,王立达,王连霞,李青超,连永利,于运凯,王冰雪,黄新育,韩冬伟,李
馨园,何长安,牛忠林,孙爱华,范冬梅,于洋,董风雪,柴丽丽,房海悦,迟莉,王鹏宇,史丽平。
1
DB2302/T 093—2024
浅薄黑土区旱田保养与玉米低耗高效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浅薄黑土区旱田保养与玉米低耗高效生产技术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旱田保养措
施、玉米种植、收获、生产档案。
本文件适用于齐齐哈尔地域内浅薄黑土区玉米旱田保养与玉米低耗高效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 8321.1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
GB/T 23391.1 玉米大、小斑病和玉米螟防治技术规范 第1部分:玉米大斑病
GB/T 23391.2 玉米大、小斑病和玉米螟防治技术规范 第2部分:玉米小斑病
GB/T 23391.3 玉米大、小斑病和玉米螟防治技术规范 第3部分:玉米螟
NY/T 645 玉米收获机 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3442 畜禽粪便堆肥技术规范
DB23/T 2232 玉米“一翻两免”秸秆全量还田轮耕技术规程
DB23/T 2938 不同生态区玉米专用控释肥施用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浅薄黑土
依据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技术规程(修订版),将腐殖质层厚度小于30 cm的黑土,划分为浅薄黑
土。
3.2
秸秆碎混还田
2
DB2302/T 093—2024
采用联合整地机进行松、耙整地,将地表秸秆均匀混拌于耕层 0 cm~15 cm 的还田方式。
[来源:DB23/T 2232—2018,3.3,有修改]
3.3
玉米低耗高效品种
对土壤养分、水分等资源的利用效率较高的玉米品种,主要表现为养分和水分吸收能力强、养分和
水分需求量适中、根系发达、抗逆性强等特点。
4 产地环境
空气质量应符合GB 3095 的规定,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 15618 的规定,农业灌溉用水质量应符
合GB 5084的规定。
5 旱田保养措施
5.1 农家肥培肥
采用农家肥培肥方式,施用量为15 t/hm2~22.5 t/hm2,三年施用一次。农家肥质量应符合NY/T 3442
中表1 的规定。
5.2 秸秆还田培肥
采用秸秆碎混还田方式培肥,作业方式按照DB23/T 2232中5.3规定执行。
6 玉米种植
6.1 品种选择
选择的玉米低耗高效品种应是适合当地种植且经过国家或黑龙江省审定,品种需活动积温应少于当
地活动积温150 ℃以上,种子质量要求符合GB 4404.1 中表2 的规定。
6.2 种子处理
除常规包衣外,针对玉米丝黑穗发病较重地区选用含戊唑醇成分的种衣剂进行种子二次包衣,戊唑
醇有效成分用量要达到8 g/100 kg种子。
6.3 播种
6.3.1 种植方式
采用130 cm大垄密植方式,行间距40 cm,垄间距90 cm。
6.3.2 播期
应在5 cm~10 cm耕层处地温稳定通过7 ℃~8 ℃,土壤含水量为25 %~30 %时抢墒播种。土壤墒
情不足时,宜采取坐水种植。各地可根据当年地温、土壤墒情和终霜期等因素的变化适当调整品种播期。
6.3.3 播种方式
3
DB2302/T 093—2024
采用机械精量播种技术,播种后及时镇压。镇压后覆土深度3 cm~4 cm。播后遇旱灌溉。
6.3.4 种植密度
依据品种特性、栽培水平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种植密度,保苗密度应为6.75 万株/hm2~9.0 万株
/hm2。
6.4 施肥
6.4.1 施肥原则
根据土壤供肥能力和土壤养分的平衡状况,以及气候和栽培方式等因素,进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
做到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合理搭配。
6.4.2 施肥要求
根据土壤肥料和目标产量的要求,确定施肥种类和施用量。施肥应符合DB23/T 2938 第5章要求。
6.5 病虫草害防治
6.5.1 防治原则
农药的选择和使用应符合GB/T 8321.10、NY/T 1276 规定。
6.5.2 病害防治
主要防治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北方炭疽病等叶斑类病害,按照GB/T 23391.1 和GB/T 23391.2 的
规定进行防治。
6.5.3 虫害防治
6.5.3.1 粘虫防治
幼虫2 龄期~3 龄期,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按使用说明推荐剂量进行喷雾
防治。
6.5.3.2 玉米螟防治
在玉米螟产卵初盛期可使用赤眼蜂,心叶期可使用Bt制剂或辛硫磷颗粒剂,按照GB/T 23391.3 中
5.2 或5.3 规定进行防治。
6.5.3.3 蚜虫的防治
在玉米苗期和抽雄初期可使用噻虫嗪或吡虫啉按使用说明推荐剂量进行喷雾防治。
6.5.3.4 双斑萤叶甲的防治
成虫盛发期可使用噻虫嗪或高效氯氟氰菊酯按使用说明推荐剂量进行喷雾防治。
6.5.4 化学除草
可选择在玉米播种后3 d~5 d,进行土壤处理,或在玉米幼苗3 叶期~5 叶期,按照使用应遵守GB/T
8321.10 规定进行茎叶处理。农药使用按说明书推荐剂量使用。
4
DB2302/T 093—2024
7 收获
玉米籽粒乳线消失,黑胚层出现,籽粒变硬时收获。作业质量符合NY/T 645 中5.1 规定。
8 生产档案
建立玉米生产档案,包括产地环境条件、地块选择与整地、品种质量、播种、施肥、用药、田间管
理、收获情况等。
5
DB2302/T 093—2024
参 考 文 献
[1]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技术规程》(修订版)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土壤类型名称校准技
术规范》(修订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上一章:DB2302/T 094-2024 中厚黑土区旱田保养与玉米低耗高效生产技术规程 下一章:DB2302/T 092-2024 玉米黑土区留茬少耕技术规程

相关文章

DB2302/T 094-2024 中厚黑土区旱田保养与玉米低耗高效生产技术规程 DB2302/T 092-2024 玉米黑土区留茬少耕技术规程 DB2302/T 088-2024 齐齐哈尔黑土区春小麦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DB41/T 2274-2022 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区耕层浅薄土壤改良技术规程 DB23/T 3425-2023 黑土区玉米轮作饲用燕麦技术规程 DB15/T 2398-2021 黑土区玉米隔行深松垄上免耕栽培技术规程 DB2302/T 089-2024 薄层黑土深松改良与定位培肥技术规程 DB2302/T 091-2024 黑土稻田地培育增肥耕种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