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65.020.20
CCS B 05 14
山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14/T 782—2025
代替 DB14/T 782-2013
强筋小麦栽培技术规程
2025 - 04 - 18 发布
2025 - 07 - 18 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4/T 782—2025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产地环境 ........................................................................... 1
5 栽培原则 ........................................................................... 1
6 播前准备 ........................................................................... 2
7 播种 ............................................................................... 2
8 田间管理 ........................................................................... 3
9 生育期病虫害化学防治 ............................................................... 4
10 收获 .............................................................................. 6
11 生产档案 .......................................................................... 6
附录 A(规范性) 强筋小麦病虫草害化学防治药剂和方法 ................................... 7
附录 B(资料性) 生产档案记录表 ....................................................... 9
I
DB14/T 782—2025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B14/T 782—2013《强筋小麦高产稳产栽培技术规程》,与DB14/T 782—2013相比,除
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产地环境”章节(见4);
——增加了“栽培原则”章节(见5);
——更改了“病虫草害化学防除”表述结构,将药剂和防治方法用附录A列出(见7~9);
——更改了“6播前准备”中“土壤条件”、“底肥施用”等内容(见6);
——更改了“7播期”中“播期”、“播量”内容(见7);
——更改了“种子处理”的内容(见6.8);
——删除了病虫草害防治中“防治原则”(见2013版9);
——删除了“品质分级”章节(见2013版9);
——删除了参考文献(见2013版参考文献)。
本文件由山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本文件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本文件由山西省农业农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XS/TC1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农业大学、临汾原舍休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党建友、裴雪霞、尚保华、曹勇、王丽、王欢、王惠忠。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3年首次发布为DB14/T 782—2013;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I
DB14/T 782—2025
强筋小麦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强筋小麦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栽培原则、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生
育期病虫害化学防治、收获及生产档案。
本文件适用于水地强筋小麦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71 主要农作物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GB/T 17419 含有机质叶面肥料
GB/T 17420 微量元素叶面肥料
GB/T 17892 优质小麦 强筋小麦
GB/T 17997 农药喷雾机(器)田间操作规程及喷洒质量评定
GB/T 41685 小麦安全生产的土壤镉、铅、铬、汞、砷阈值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500 秸秆粉碎还田机 作业质量
NY/T 851 小麦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顶凌期
指早春土壤解冻4 cm~5 cm的时间。
4 产地环境
种植地块应地势平坦,灌溉条件完善,土壤肥力中上等,土壤环境应符合NY/T 851、GB/T 41685的
要求。
5 栽培原则
1
DB14/T 782—2025
按照“平衡施肥、增施氮肥,稳产保优”原则。根据强筋小麦品种和需肥特性,适当增施氮肥、氮
肥后移,合理选择病虫草害防治药剂和时期,实现强筋小麦高产保优生产。
6 播前准备
土壤肥力
耕作层土壤≥20 cm,耕作层容重1.1 g/cm
3~1.3 g/cm
3,有机质含量≥12.0 g/kg、全氮≥1.0 g/kg、
碱解氮≥40 mg/kg、有效磷≥20 mg/kg、速效钾≥120 mg/kg。
秸秆还田
前茬作物收获后,用100马力及以上拖拉机牵引秸秆还田机械粉碎还田,还田质量应符合NY/T 500
的要求。
整地
秸秆还田的地块,播种前先旋耕镇压1遍,旋耕深度15 cm~18 cm;连续旋耕地块,每2~3年先耕
翻或深松1次,后旋耕镇压1遍。耕翻深度≥25 cm,深松深度≥30 cm,旋耕镇压采用一体机一次性完成。
播前造墒
播种前耕作层土壤相对含水量<65%时,播种前5 d~7 d灌水,或前茬作物收获前15 d~20 d灌水,
采用地面漫灌水到地头应立即停水,或滴灌、喷灌每666.7 m
2灌水20 m
3~30 m
3。灌溉水质应符合GB 5084
的要求。
施用底肥
整地前每666.7 m
2撒施腐熟有机肥2 000 kg~3 000 kg,或商品有机肥200 kg~300 kg;整地时施
入相当于纯N 12 kg~14 kg、P2O5 6 kg~7 kg、K2O 3 kg~4 kg的化肥。所选肥料应符合NY/T 496的要
求。
品种
种植适应本区域的国家或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强筋小麦品种。所选品种应达到GB/T
17892的要求,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的要求。
地下害虫防治
重发生的地块,每666.7 m
2用40 %辛硫磷乳油250 mL,兑水1 kg~2 kg,或用3 %辛硫磷颗粒剂2.5
kg~3 kg,拌细砂土15 kg~25 kg制成毒土,撒于地表随旋耕入土。所选药剂应符合GB/T 8321(所有部
分)的要求。
种子处理
每100 kg种子用27 %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400 g~600 g,或32 %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300
mL~700 mL,加水1 kg稀释后拌种,防治黑穗病、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地下害虫、蚜虫等。拌种
应按照GB/T 15671的要求。
7 播种
2
DB14/T 782—2025
播期
按照北早南晚适期播种。中部冬麦区适宜播期10月1日~10月10日,南部冬麦区适宜播期10月10日~
10月20日。
播量
适宜播期内,正茬地块每666.7 m
2中部冬麦区播量12.5 kg~15.0 kg、南部冬麦区播量10.0 kg~
12.5 kg;秸秆还田的地块每666.7 m
2增加播量2.0 kg~2.5 kg。适宜播期每提前1 d,每666.7 m
2减少
播量0.25 kg,每推迟1 d,每666.7 m
2增加播量0.25 kg。
播深
播种深度4 cm~5 cm。
播种方式
条播或宽幅精播方式。
播后镇压
采用播种镇压一体机随播随压,或播种后用专用镇压器镇压1遍。
灌蒙头水
播种时耕作层土壤相对含水量<60 %时,播种后2 d~3 d灌水,地面漫灌水到地头立即停水,或滴
灌、喷灌666.7 m
2灌水量20 m
3~30 m
3。
8 田间管理
冬前管理
8.1.1 中耕耧划
播种后遇雨或浇水的地块,表墒适宜时及时轻耙、中耕,或耧地,辅助出苗。
8.1.2 查苗补种
小麦出苗后,播种沟内20 cm以上无苗,用同一品种催芽补种。补种时先开沟撒种后顺沟灌水,待
灌水下渗后覆土。
8.1.3 化学除草
8.1.3.1 化学除草时间
小麦3叶期后至拔节前,冬前日平均温度≥6℃,或春季日平均温度≥8℃的晴天进行化学除草。播
娘蒿、荠菜、婆婆纳等阔叶杂草为优势杂草的地块,可冬前或春季防治;野燕麦、看麦娘、节节麦等禾
本科杂草为优势杂草的地块,应冬前防治。
8.1.3.2 除草剂选择
选用对强筋小麦品质影响小的除草剂,具体药剂和施药方法参见附录A。所选药剂应符合GB/T 8321
(所有部分)的要求,农药使用应符合NY 1276的要求。
3
DB14/T 782—2025
8.1.4 灌越冬水
8.1.4.1 秸秆还田的地块,小麦 3 叶期后至冬前昼消夜冻时灌越冬水,采用地面漫灌水到地头立即停
水,或每 666.7 m
2滴灌、喷灌灌水量 30 m
3~40 m
3。
8.1.4.2 正茬麦田于昼消夜冻时灌越冬水,采用地面漫灌水到地头立即停水,或每 666.7 m
2滴灌、喷
灌灌水量 30 m
3。
8.1.5 中耕耙耱镇压
8.1.5.1 灌水后墒情适宜时,及时中耕锄划,或耙耱。
8.1.5.2 早春顶凌期,弱苗田轻耙耱,或浅中耕;旺苗田深中耕,或重镇压。
春季管理
8.2.1 早春灌水追肥
8.2.1.1 返青起身期,每 666.7 m
2总茎蘖数<60 万的地块,日平均气温 3 ℃~5 ℃时,采用地面漫
灌水到地头立即停水,结合灌水追施尿素 5.0 kg~7.5 kg,或滴灌、喷灌灌水量 20 m
3,水肥一体化追
施尿素 5.0 kg。
8.2.1.2 起身至拔节期,0 cm~40 cm 土壤相对含水量<60 %时,采用地面漫灌水到地头立即停水,
或滴灌、喷灌灌水量 30 m
3。
8.2.1.3 拔节期,采用地面漫灌时水应灌满地畦,即每 666.7 m
2增加灌水量 10 m
3,结合灌水追施尿
素 7.5 kg~10.0 kg,或滴灌、喷灌灌水量 40 m
3,水肥一体化追施尿素 7.5 kg。
8.2.2 化学控旺
冬前至返青起身期,每666.7 m
2总茎蘖数>100万的地块,用25%多效唑悬浮剂1700~2500倍液,或
80%矮壮素可湿性粉剂50 g,兑水30 L~40 L叶面均匀喷雾。
8.2.3 人工除草
拔节期后田间杂草应人工拔除,并移出麦田处理。
8.2.4 春季冻害应对措施
8.2.4.1 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强降温过程来临前应尽早灌水,或叶面喷施 0.2 %~0.3 %的磷酸二氢钾、
叶面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所用叶面肥应符合 GB/T 17419 和 GB/T 17420 的要求。
8.2.4.2 冻害较轻的地块,叶面喷施 0.2 %~0.3 %的磷酸二氢钾、叶面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8.2.4.3 冻害发生较重的地块,采用地面漫灌水到地头就停水,结合灌水追施尿素 5.0 kg~7.5 kg,
或滴灌、喷灌灌水量 20 m
3~30 m
3,水肥一体化追施尿素 5.0 kg。
8.2.5 后期灌水追肥
孕穗至灌浆前期,0 cm~40 cm土壤相对含水量<65 %时,采用地面漫灌水到地头立即停水,结合
灌水追施尿素5.0 kg,或滴灌、喷灌灌水量20 m
3,水肥一体化追施尿素3 kg~5.0 kg。
9 生育期病虫害化学防治
药剂选择
4
DB14/T 782—2025
药剂选择应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和NY/T 1276的规定。具体药剂选择和施药方法参见附录A。
病害防治
9.2.1 防治重点
冬前为白粉病、锈病、纹枯病、黑穗病等;春季为纹枯病、白粉病、锈病等;后期为白粉病、锈病、
赤霉病等。
9.2.2 田间防治
9.2.2.1 锈病
当田间发现发病中心时,及时对20 m~30 m区域喷药防治,当田间病叶率达到0.5 %时,及时开展
全田药剂防治。
9.2.2.2 白粉病
当田间病株率达15 %,或病叶率达5 %时,及时药剂防治。
9.2.2.3 赤霉病
小麦抽穗50 %至齐穗期时,遇阴雨天气,雨前应药剂防治,间隔5 d~7 d再喷药防治一次。
虫害防治
9.3.1 防治重点
冬前为地下害虫、蚜虫等;春季为红蜘蛛、蚜虫、粘虫等;后期为吸浆虫、蚜虫、粘虫等。
9.3.2 地下害虫防治
苗期地下害虫危害死苗率达2 %~3 %时,每666.7 m
2用40 %辛硫磷乳油200 mL~250 mL,兑水2.5
kg,拌细砂土20 kg~25 kg制成毒土,顺麦垄撒施防治。
9.3.3 田间虫害防治
9.3.3.1 红蜘蛛
每33.3 cm行长红蜘蛛数≥200头,或百株红蜘蛛数≥250头时,及时药剂防治。
9.3.3.2 蚜虫
当百株蚜虫≥500头以上,或穗蚜率达到15 %~20 %时,及时药剂防治。
9.3.3.3 吸浆虫
当每样方(10 cm×10 cm×20 cm)有吸浆虫活虫2头或蛹1头,或用双手扒开麦垄,一眼能看到2~
3头成虫,或10复次网捕5头以上成虫时,及时药剂防治。
后期“一喷三防”
扬花期至灌浆期,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将尿素、磷酸二氢钾或叶面肥、杀虫剂、杀菌剂和植物生
长调节剂等选择性混合叶面喷施,间隔7 d~10 d再喷1次,喷2~3次。
5
DB14/T 782—2025
10 收获
蜡熟末期按照相同品种、肥力和田间管理的地块,分类收获、晾晒、储藏。
11 生产档案
应详细记录种植品种、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自然灾害补救和收获等环节,
建立生产档案,记录表见附录B,保存2~3 年。
6
DB14/T 782—2025
附 A A A
录
(规范性)
强筋小麦病虫草害化学防治药剂和方法
表A.1给出了强筋小麦病虫草害化学防治药剂和方法。
表A.1 强筋小麦病虫草害化学防治药剂和方法
类别 病虫害种类 防治用药 每666.7m 2用药量 施药方法
病害 条锈病 43 %戊唑醇悬浮剂 10 mL~15 mL 兑水20 kg~30 kg,采用人工或自走 式喷杆喷雾机喷雾
30 %已唑醇悬浮剂 8 mL~12 mL
250 g/L丙环唑乳油 30 mL~40 mL
叶锈病 430 g/L戊唑醇悬浮剂 14 mL~23 mL 兑水20 kg~30 kg,采用人工或自走 式喷杆喷雾机喷雾
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100 g~127 g
白粉病 12.5 %烯唑醇可湿性粉剂 20 g~30 g 兑水20 kg~30 kg,采用人工或自走 式喷杆喷雾机喷雾
25 %吡唑醚菌酯悬浮剂 30 mL~40 mL
赤霉病 25 %氰烯菌酯悬浮剂 100 mL~200 mL 兑水20 kg~30 kg,采用人工喷雾; 或兑水1.5 kg~2.0 kg,加适量沉降 剂用植保无人机喷雾
48 %氰烯·戊唑醇悬浮剂 40 mL~60 mL
30 %肟菌·戊唑醇悬浮剂 40 mL~50 mL
纹枯病 30 %肟菌·戊唑醇悬浮剂 40 mL~50 mL 兑水20 kg~30 kg,采用人工或自走 式喷杆喷雾机喷雾
25 %噻呋·吡唑酯悬浮剂 24 mL~29 mL
虫害 蚜虫 15 %噻虫·高氯氟悬浮剂 6 mL~9 mL 兑水20 kg~30 kg,采用人工或自走 式喷杆喷雾机喷雾;或兑水1.5kg~ 2.0 kg,加适量沉降剂用植保无人机 喷雾
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 12 mL~20 mL
红蜘蛛 5 %阿维菌素悬浮剂 4 mL~8 mL 兑水20 kg~30 kg,采用人工或自走 式喷杆喷雾机喷雾;或兑水1.5 kg~ 2.0 kg,加适量沉降剂用植保无人机 喷雾
4 %联苯菊酯微乳剂 30 mL~50 mL
20 %联苯·三唑磷微乳剂 20 mL~30 mL
7
DB14/T 782—2025
表A.1 强筋小麦病虫草害化学防治药剂和方法(续)
类别 病虫害种类 防治用药 每666.7m 2用药量 施药方法
虫害 吸浆虫 2.5 %高效氯氟氰菊酯 30 mL~50 mL 兑水 20 kg~30 kg,采用人工或自走 式喷杆喷雾机喷雾;或兑水 1.5kg~ 2.0 kg,加适量沉降剂用植保无人机 喷雾
20 %联苯·三唑磷微乳剂30~ 40 mL 30 mL~40 mL
粘虫 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 12 mL~24 mL 兑水 20 kg~30 kg,采用人工或自走 式喷杆喷雾机喷雾;或兑水 1.5 kg~ 2.0 kg,加适量沉降剂用植保无人机 喷雾
25 %除虫脲可湿性粉剂 6 g~20 g
草害 播娘蒿、荠菜、 婆婆纳等阔叶杂 草 36 %唑草·苯磺隆水分散粒剂 6 g~8 g 兑水 20 kg~30 kg,采用人或自走式 喷杆喷雾机喷雾防治
75 %苯磺隆水分散粒剂 0.89 g~1.73 g
看麦娘、野燕麦 等禾本科杂草 6.9 %精噁唑禾草灵水乳剂 50 mL~70 mL 兑水 20 kg~30 kg,采用人工或自走 式喷杆喷雾机喷雾防治
70 %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 2 g~4 g
节节麦 30 g/L甲基二磺隆油悬浮剂+ 烷基已基磺酸盐 25 mL~35 mL+90 mL 兑水 25 kg~30 kg,采用人工或自走 式喷杆喷雾机喷雾防治
a 注:根据病虫草害发生种类,在推荐药剂中任选一种防治;施药质量应符合 GB/T 17997 的要求。
8
DB14/T 782—2025
附 B B B
录
(资料性)
生产档案记录表
表B.1给出了生产档案记录表。
表B.1 生产档案记录表
地块位置 县 乡 村 地块(户主)名称 联系电话
调查人员
品种名称 播期 月-日 2 播量kg/666.7m
施肥情况 底肥 追肥
有机肥 肥料种类 施用时 间 施用量 kg/666.7m 2
施肥方法 有机肥 肥料种 类 施用时 间 施用量 kg/666.7m 2
N N
P2O5 P2O5
K2O K2O
叶面喷 肥 叶面喷 肥
其他 其他
灌水情况 灌水时 间 灌水量m 3 灌水方 式
病虫草害防治 情况 药剂名称 防治时 间 施药方法 药液量 kg/666.7m 2 药剂名 称 防治时 间 施药方 法 药液量 kg/666.7m 2
草 害 防 治
病 害 防 治
虫害防 治
灾害应对 灾害种类 发生时间 应对措施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