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
:DBJ/T 13-484-2025
: J 1 8 0 7 9 - 2 0 2 5
福建省医学隔离观察设施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medical isolation and observation
facilities in Fujian
2025-03-06
发布 2025-06-01 实施
福 建 省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厅 发 布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福建省医学隔离观察设施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medical isolation and observation facilities in
Fujian
工 程 建 设 地 方 标 准 编 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
:DBJ/T 13-484-2025
: J 1 8 0 7 9 - 2 0 2 5
主编单位:
福 建 省 建 筑 设 计 研 究 院 有 限 公 司
福 建 磊 鑫 ( 集 团 ) 有 限 公 司
福 州 市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批准部门:
福 建 省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厅
实施日期:
2 0 2 5 年 6 月 1 日
2025 年 福州
前
言
根据《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全省住房和城乡建
设行业 2022 年第四批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的通知》(闽建科函
〔2022〕86 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
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
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
4.选址与总平面设计;5.建筑设计;6.结构设计;7.给水排
水设计;8.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9.电气设计;10.智能化设
计;11.医疗工艺及平疫结合;12.消防设计;13.施工;14.质
量检验和工程验收;附录。
本标准由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福建省建筑
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
意见和建议,请寄送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与设计处(地
址:福州市北大路 242 号,邮编:350001)和福建省建筑设计研
究院有限公司(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华润万象城四期 TA#
楼 8-19 层,邮编:350001),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
本标准参编单位: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福建磊鑫(集团)有限公司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福建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福建南建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福州古厝集团有限公司
福州新榕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3
福州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福州聚春园集团有限公司
福建汉特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福建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福建天正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事务
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任
希 洪秀君 张晓阳 陈 晨
周
权 林能影 陈耀辉 曹华明
游易楚
郑嘉贤 王 辉 林 捷
林紫珊
连梅珠 潘一帆 周代乐
林
志 俞晓洸 邹慧云 陈 磊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 施锦华
陈晓凤 张 挺 曾碧阳
胡贤忠 洪剑飞 丘华生
4
目
次
1
总
则........................................................................................ 1
2
术
语........................................................................................ 2
3
基本规定........................................................................................ 4
4
选址与总平面设计........................................................................5
4. 1
选
址....................................................................................5
4. 2
总平面....................................................................................5
5
建筑设计........................................................................................ 8
5. 1
一般规定................................................................................8
5. 2
医学隔离观察区....................................................................9
5. 3
工作准备区.......................................................................... 11
5. 4
卫生通过区..........................................................................12
5. 5
后勤保障区..........................................................................12
6
结构设计...................................................................................... 14
7
给水排水设计..............................................................................16
7. 1
一般规定..............................................................................16
7. 2
给水及热水..........................................................................16
7. 3
排
水.................................................................................. 17
8
通风与空调设计..........................................................................19
9
电气设计...................................................................................... 21
10
智能化设计................................................................................22
11
医疗工艺及平疫结合................................................................ 26
12
消防设计.................................................................................... 28
13
施
工.................................................................................... 29
5
13.1 一般规定.............................................................................29
13.2 建 筑.................................................................................30
13.3 给水排水.............................................................................30
13.4 通风与空气调节.................................................................30
13.5 电气与智能化.....................................................................31
14 质量检验和工程验收................................................................32
附录 A 运营标准及要求................................................................ 34
本标准用词说明................................................................................42
引用标准名录.................................................................................... 43
附:条 文 说 明..............................................................................45
6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1
2
Terms.............................................................................................. 2
3
Basic Requirements........................................................................4
4
Site Selection and General Layout.................................................5
4. 1
Site Selection..........................................................................5
4. 2
General Layout.......................................................................5
5
Architectural Design.......................................................................8
5. 1
General Requirements............................................................8
5. 2
Quarantine and Medical Observation area.............................9
5. 3
Staff Area..............................................................................11
5. 4
Sanitary Passage Area.......................................................... 12
5. 5
Logistics Support Area.........................................................12
6
Structure........................................................................................14
7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Design............................................. 16
7. 1
General Requirements..........................................................16
7. 2
Water Supply and Hot Water................................................16
7. 3
Drain Water...........................................................................17
8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Design.....................................19
9
Electrical Design.......................................................................... 21
10
Intelligent Design....................................................................... 22
11
Combination of Medical Technology and Epidemic Control.... 26
12
Fire Protection Design................................................................28
13
Work........................................................................................... 29
7
13.1 General Requirements.........................................................29
13.2 Architecture......................................................................... 30
13.3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30
13.4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30
13.5 Electrical and Intelligent..................................................... 31
14 Quality Inspection and Engineering Acceptance....................... 32
Appendix A Operating Standards and Requirements......................34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42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43
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45
8
1 总 则
1. 0. 1 为贯彻落实突发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要求,指导地方不断
提升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同时为科学有效防范境外
输入性疫情风险,指导新建、改建、扩建医学隔离观察设施建设,
制定本技术标准。
1. 0. 2 本标准适用于福建省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应对呼吸道传染
病疫情的医学隔离观察设施的建设。
1. 0. 3 医学隔离观察设施的建设,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
国家、行业和福建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 术 语
2. 0. 1 医学隔离观察设施 quarantine and medical observation
facility
具备人员集中隔离和医学观察条件的建筑及其配套设施。疫
情期间用于医学隔离观察以下人员:确诊及疑似病例、无症状感
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来自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闽返闽
人员,以及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其他涉疫
风险人员,包括医学隔离观察区、工作准备区、卫生通过区、后
勤保障区等。
2. 0. 2 健康驿站 health post station
具备平疫结合功能的医学隔离设施,疫情期间用于隔离入境
人员及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闽返闽人员。
2. 0. 3 大型隔离场所 large isolation site
大型隔离场所是指具备可容纳 1000 人以上进行集中隔离医
学观察的场所及其配套设施。
2. 0. 4 医学隔离观察区 quarantine and medical observation area
医学隔离观察区又称隔离区,是指医学隔离观察设施内,隔
离人员接受隔离、医学观察的区域,由若干隔离观察楼、为观察
人员接受观察期间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服务、安防、医护人员
等)出隔离场所前的隔离观察区、出入口服务中心、车辆清洗区
等组成,设置管理用房、相关医疗功能用房、医疗废弃物暂存间、
污水处理设施等服务用房。
2. 0. 5 工作准备区 staff area
2
工作准备区又称限制区,是指医学隔离观察设施内,为观察
人员接受观察期间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服务、安防、医护人员
等)的工作区域,包括办公室、值班室、配餐间、宿舍、库房以
及相关配套用房。
2. 0. 6 卫生通过区 sanitary passage area
设于医学隔离观察区与工作准备区之间,供人员及物资由工
作准备区进出观察区时,通过物理屏障、气流流向等设计,进行
卫生处置的区域。
2. 0. 7 后勤保障区 logistics support area
后勤保障区又称安全区,是指医学隔离观察设施内,为后勤
保障及辅助配套的区域,包括指挥中心、后勤办公以及为后勤办
公人员的宿舍、清洁品储存楼、餐饮配送楼等。该区域内人员不
应与隔离观察设内其他区域的任何人、物接触,属于安全区域。
2. 0. 8 隔离观察单元 quarantine unit
在隔离区内按照管理范围划分的隔离观察区域,包括隔离观
察房间及管理办公室、库房、医疗废弃物暂存间等为本区域服务
的附属用房。
2. 0. 9 隔离观察房间 quarantine room
隔离观察楼中用于人员观察期间居住,配套有洗漱、厕浴等
基本生活设施,并采用一定的安全管理措施,满足卫生防疫要求
的房间。
3
3
基本规定
3. 0. 1 医务人员按照医务人员与隔离人员不低于 1:25 的比例配
备,信息联络、清洁消毒、安全保障、后勤保障、心理辅导等其他
工作人员可参照按照医务人员数量的 3~4 倍进行配备。
3. 0. 2 医学隔离观察设施应综合考虑主体结构设计工作年限、建
设周期等因素,合理确定结构形式。应急医学隔离观察设施宜采
用装配式建造方式,以及单元式、模块式结构形式。
3. 0. 3 医学隔离观察设施用地面积指标宜按每隔离观察房间 20
㎡~40 ㎡ 规划,容积率不宜超过 2.0;地上建筑面积指标宜按每
隔离观察房间 50 ㎡~65 ㎡ 规划。
3. 0. 4 医学隔离观察设施的隔离观察房间应具备自然通风与采光
条件。
3. 0. 5 医学隔离观察设施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安全防范、
健康监测、感染控制、物资登记配送、设备运行维护等全流程的
动态管理。
3. 0. 6 医学隔离观察设施的设计,应做到环境安全、结构安全、
消防安全、质量可靠和经济合理。为隔离人员提供实用、方便的
生活居住环境,为工作人员提供安全、便捷的工作环境。
3. 0. 7 医学隔离观察设施为临时建设时,其建设和材料应统筹考
虑,做好设施回收利用和场地恢复措施。
3. 0. 8 医学隔离观察设施的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
符合所在地市运营标准及要求,本标准参考的运营标准及要求详
见附录 A。
4
4
选址与总平面设计
4. 1
选
址
4. 1. 1 项目选址应符合当地城镇总体规划、防疫设施规划和环保
评估的要求,宜预留隔离观察设施的扩展空间和场地。
4. 1. 2 项目选址应尽量远离人口密集区域及幼儿园、学校、老年
人照料设施等易感人群场所,远离易燃易爆场所,远离噪声、振
动和强电磁场等区域,宜设置在人口密集区域的下风向。
4. 1. 3 项目选址与传染病医院、定点救治医院等医疗机构及出入
境口岸之间的交通路线应便捷。
4. 1. 4 医学隔离观察区与场地外的周边建筑应设置不小于 20m 绿
化隔离卫生间距,当不具备绿化条件时,其隔离卫生间距不宜小
于 30m。
4. 1. 5 场地地质条件应良好,市政配套设施应齐全。
4. 1. 6 改建类医学隔离观察设施应为合法建筑,且应符合国家现
行的建筑结构、消防、抗震、环保等标准要求,配备保证隔离人
员正常生活的设施。
4. 1. 7 改建类医学隔离观察设施宜优先选择低层建筑,确保室内
各类设施的安全,窗户、阳台、天井等应加强封闭式安全防护。
4. 2
总平面
4. 2. 1 总平面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5
1 应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医学隔离观察区、工作准备区、
后勤保障区之间应有严格的物理隔断及清晰的警示标识,并满足
消防救援需求。条件允许时各功能区宜预留扩展条件;
2 医学隔离观察区可采用分组团的设置方式,每个组团不宜
多于 500 个隔离房间;
3 应为工作人员配套独立生活宿舍区,疫情期间隔离人员和
工作人员的数量比例宜为 5:1;
4 工作准备区应经卫生通过区进入隔离区;
5 后勤保障区应根据当地风向,设置于场址主导风向的上风
向,医学隔离观察区宜设置于下风向;
6 应充分利用场地现有条件,在地块内根据不同性质的车辆
划分停车区,包括运送观察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大客车、运送各类
物资的货运车、垃圾清运车及医疗救护车;
7 垃圾房、污水处理等设施应设于隔离区内,并位于场址主
导风向的下风向,配置清晰明确的警示标识。
4. 2. 2 流线和出入口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应合理规划隔离人员进出、工作人员进出、物资配送、污
物收集等流线,做到洁污分流,隔离人员流线和工作人员流线应
避免交叉,物资配送和垃圾运输流线应分开;
2 场地出入口不应少于两个,隔离观察区、工作准备区应分
设出入口,且距离不宜小于 10m;
3 宜设置独立的污物出口;
4 宜设置隔离人员解除隔离后的出口;
5 宜设置工作人员解除隔离后的单独出口;
6 隔离区车辆出口处应设置车辆洗消场地,配有车辆清洗消
毒及排水设施,可容纳 1~2 辆大巴,并配备大巴驾驶员洗消间、
警卫室、管理办公室及休息室;
4. 2. 3 总平面应设置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 55019 和《无障碍设计
6
规范》GB 50763 的有关规定。
7
5
建筑设计
5. 1
一般规定
5. 1. 1 医学隔离观察设施应以人为本,设计注重人性化关怀。在
材料、室内色彩等选择上,应适应使用人群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5. 1. 2 医学隔离观察设施应遵循医学隔离要求的平面布局,遵从
“三区两通道”的设计理念,三区指医学隔离观察区、工作准备
区、卫生通过区,两通道指工作人员通道和隔离人员通道。工作
人员出入口和隔离人员出入口尽量分布在隔离单元的两端,并应
设置明显标志。
5. 1. 3 合理设计卫生通过区及工作人员、隔离人员通道,严禁占
用疏散通道,不得破坏防火分区、疏散楼梯及疏散通道的完整性。
5. 1. 4 医学隔离观察设施应设置具有明确引导、管理等功能的标
识系统。
5. 1. 5 医学隔离观察设施应满足无障碍通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 55019 和《无障碍设计
规范》GB 50763 的有关规定。
5. 1. 6 医学隔离观察设施室内地面应满足物资配送及机器人运行
要求。其室内平整度、坡道坡度、门内外地面高差、室外台阶高
度、沟槽宽度(未设盖板时)应符合表 5.1.6 的规定:
8
表 5.1.6
室内平整度、坡道坡度、门内外地面高差、室外台阶高度、沟槽宽
度要求
类型 室内 室外
平整度 ≤ 10 mm(1 ㎡范围内) —
坡道坡度 ≤1:12 ≤1:4
门内外地面高差 ≤15 mm —
室外台阶高度 — ≤50 mm
沟槽宽度 ≤100 mm
5. 1. 7 医学隔离观察区内各功能房间、通道应进行出入控制,具
备识别出入人员的功能。识别及相关开启装置应便于操作。
5. 1. 8 锅炉房、制冷机房、水泵房、冷却塔、发电机等应采取隔
声、减振等措施,不应毗邻隔离观察房间。
5. 1. 9 新建医学隔离观察设施的材料选择和构造设计,应满足耐
擦洗、防腐蚀、防菌、防渗漏、防鼠虫、便于清洁和维护的要求。
5. 1. 10 医学隔离观察设施宜设置防蚊、防鼠、防蝇等设施。
5. 2
医学隔离观察区
5. 2. 1 隔离观察区地上建筑相互间距不宜小于 12m。每个楼层或
若干个楼层可作为一个隔离单元,每个隔离单元宜包含 10 间~20
间隔离房间和 1 间服务间。不同楼层间的通道应通过门禁控制,
在无工作人员进出时应始终保持关闭状态。若干隔离单元可成组
团布置,同一组团共用一个卫生通过区。
5. 2. 2 除特殊要求外,隔离单元应采用单人房间。每间隔离房间
使用面积不宜小于 14 ㎡,可设置一定比例的家庭房,供 14 岁及
以下儿童与父母或监护人同住,或半自理及无自理能力的隔离人
员与陪护人员同住,同住或陪护人员只限 1 人。
5. 2. 3 隔离房间内应设置卫生间,并配置洗漱、厕位、淋浴等基
本设施。使用的坐式便器坐圈宜采用不易被污染、易消毒的马蹄
9
式坐圈,供半自理或无自理能力的隔离人员使用的便器旁应安装
助力拉手。宜设置晾晒空间(或烘干设施)。
5. 2. 4 隔离单元内房间及走道应充分利用自然采光通风,且隔离
房间应设置可开启外窗,并设置纱窗,外窗开启宽度不应大于
0.1m。
5. 2. 5 隔离单元内窗户、阳台、天井等应采取必要的安全管理措
施。
5. 2. 6 隔离房间室内设计应考虑隔离人员的心理感受,房间内应
配备电视、网络、桌椅等必要的生活娱乐设施。
5. 2. 7 隔离观察区内洁污分区应清晰,污物区宜相对独立,并直
接连接室外。污物区包含污物间、污被服间、确诊患者污物及污
洗间,污物间面积宜大于 16 ㎡。
5. 2. 8 为防范气溶胶传播,相邻隔离房间的开启扇之间距离不宜
小于 1.5m,区内道路与隔离房间开启扇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 5m。
5. 2. 9 每个组团中部应配置一个医疗救护站,并宜配置心理咨询
室。
5. 2. 10 隔离观察区内的电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二层及二层以上隔离观察单元宜设电梯;
2 隔离人员和工作人员电梯应分别设置;
3 宜设置专用的污染物品电梯;
4 宜采用无接触开启方式。
5. 2. 11 建筑主要出入口宜采用无接触开启方式。
5. 2. 12 工作人员工作周期结束后需在隔离观察区隔离观察规定
时间后方可出隔离观察区,宜单独设置工作人员隔离后出口。
5. 2. 13 医学隔离观察临时设施应采取必要的雨雪遮蔽、保温隔热
等措施。
10
5. 3
工作准备区
5. 3. 1 医学隔离观察设施应根据管理模式,合理匹配相应的工作
人员办公室、宿舍等用房。
5. 3. 2 工作准备区可利用既有资源或周边资源。
5. 3. 3 工作准备区应将办公用房、工作人员宿舍、厨房餐厅、设
备用房、物资仓库等合理分区,并应合理规划人员、餐食、物资
等流线。
5. 3. 4 工作人员宿舍宜采用单人间,房间内设卫生间,并配置洗
漱、厕位、淋浴等基本设施。
5. 3. 5 厨房应设在工作准备区,并满足下列要求:
1 厨房应与工作人员餐厅联系方便,并应避免厨房的噪声、
油烟、气味及食品储运对餐厅及其他区域造成干扰;
2 备餐间应与送餐通道联系便捷,应预留送餐车的等候回转
空间;
3 工作人员餐厅的就餐空间应采用必要的分隔措施;
4 条件合适时,可采取外部送餐的方式。
5 厨房与医学隔离观察区之间通过卫生通过区内的物质输送
通道进行送餐。
5. 3. 6 设备用房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新建医学隔离观察设施应根据需要设置给水排水、通风与
空调、燃气、供热、变配电、网络通信、消防控制及安全防范等
设备用房;
2 新建设施设备用房的位置宜接近负荷中心,其噪声和振动
不应对隔离人员、工作人员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干扰;
3 应特别防范排水管线因地面沉降等原因引起的管道断裂,
以防隔离观察区内污水的渗漏。
5. 3. 7 物品运送车辆、涉疫垃圾运输车辆等由隔离区返回工作准
备区时,应经过洗消、缓冲等区域。
11
5. 4
卫生通过区
5. 4. 1 工作人员应通过缓冲区域由工作准备区进入隔离区,需经
过更衣→穿防护服→缓冲等流程;由隔离区通过缓冲区域返回工
作准备区,需经过一脱(脱防护服)→二脱(脱手套和帽子)→缓
冲→淋浴(有条件可设置)→更衣等流程。工作人员脱防护服等
个人防护用品时,需严格遵守卫生防护章程,不得接触污染面,
每一步操作均应进行手消毒。穿、脱防护服的房间不宜小于
12 ㎡,墙上需配置镜子。
5. 4. 2 卫生通过区内每个房间之间的隔墙应从楼地面基层隔断至
梁、楼板或屋面板的底面基层,保证气流不直接连通。每个功能
间前设置缓冲间,保证每个功能间之间气流的有效隔离。
5. 4. 3 卫生通过区内房间门洞宜错开布置(见图 5.4.3)。
图 5.4.3
卫生通过区内房间门洞布置示意图
1—房间
5. 4. 4 卫生通过区内应设计物质输送通道。
5. 5
后勤保障区
5. 5. 1 后勤保障区为后勤保障及辅助配套的区域,包括指挥中心、
后勤办公以及为后勤办公人员服务的宿舍、清洁品储存楼、餐饮
配送楼等。
12
5. 5. 2 后勤保障区宜集中独立设置,且应设置独立口,不可与隔
离人员出入口、污物出入口混用。
5. 5. 3 后勤保障区为安全区,应与其他区域从空间上完全分隔,
并设置明确隔离标识或隔离带。
5. 5. 4 新建医学隔离观察设施可根据运营管理需求,在安全区内
设置食品加工等配套用房。
13
6
结构设计
6. 0. 1 新建医学隔离观察设施应结合实际需求,明确结构的设计
工作年限。改建医学隔离观察设施后续工作年限可与既有建筑的
剩余工作年限相同。
6. 0. 2 医学隔离观察设施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标准设防类。
6. 0. 3 医学隔离观察设施结构设计荷载及作用取值应按现行国家
标准《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 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 的规定执行,充分考虑医疗设备布置、人员密集活动区
域等不利荷载情况。
6. 0. 4 永久性医学隔离观察设施设计时,应进行建设场地岩土工
程勘察;临时性医学隔离观察设施设计时,可参考周边建筑物地
基勘察资料。
6. 0. 5 基础采用浅基础时,在满足地基承载力、稳定和变形条件
下,基础应浅埋;当地基为软弱土、填土等时,应采用整体性好
的条形基础或筏形基础。场地回填或平整时,应采用级配砂石回
填。
6. 0. 6 医学隔离观察设施的主体结构及围护结构应满足密闭性要
求,其结构材料应满足防渗、防漏要求。
6. 0. 7 新建医学隔离观察设施应综合考虑设计工作年限、建设周
期等因素,合理确定结构形式。
6. 0. 8 上部结构优先采用装配式钢结构,节点连接应传力可靠、
构造合理、方便施工。结构设计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