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J/T 13-482-2025 福建省平急结合方舱医院建设技术标准

DBJ/T 13-482-2025 福建省平急结合方舱医院建设技术标准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733.29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7-19 10:17:46



相关搜索: 医院 建设 福建省 技术标准 结合 技术标准

内容简介

DBJ/T 13-482-2025 福建省平急结合方舱医院建设技术标准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
:DBJ/T 13-482-2025
: J 1 8 0 8 2 - 2 0 2 5
福建省平急结合方舱医院建设技术标准
Fujian dual-purpose modular hospitals construction technical
standards
2025-03-06
发布 2025-06-01 实施
福 建 省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厅 发 布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福建省平急结合方舱医院建设技术标准
Fujian dual-purpose modular hospitals construction technical standards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
:DBJ/T 13-482-2025
: J 1 8 0 8 2 - 2 0 2 5
主编单位:
福 建 省 建 筑 设 计 研 究 院 有 限 公 司
中 建 协 和 建 设 有 限 公 司
中 建 海 峡 建 设 发 展 有 限 公 司
批准部门:
福 建 省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厅
实施日期:
2 0 2 5 年 6 月 1 日
2025 年 福州


根据《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全省住房和城乡建
设行业 2022 年第五批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的通知》(闽建〔2022〕
33 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
参考有关国内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
标准。
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
4.设计;5.施工;6.验收;7.使用和拆除。
本标准由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福建省建筑
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
意见和建议,请寄送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与设计处(地
址:福州市北大路 242 号,邮编:350001)和福建省建筑设计研
究院有限公司(地址:福州市华润置地中心 A 座,邮编:350001),
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
本标准参编单位: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建协和建设有限公司
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中建五局海西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福建紫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福建天正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事务
有限公司
福建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潘海洪
苏龙辉 潘家惠 李艳英
林缄光
施玉艳 彭丹青 林 峰
3
张璘琳
林河源 张雪飞 姚 辉
陈洪祥


卢景贵 李 华 魏 靖
郑锦民 陈波克 林 皓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 施锦华
程宏伟 韩荔芬 胡贤忠
张亚真 关光福 黄跃森
4


1

则........................................................................................ 1
2

语........................................................................................ 2
3
基本规定........................................................................................ 4
4

计........................................................................................ 6
4. 1
选址与总平面........................................................................6
4. 2

筑....................................................................................7
4. 3

构....................................................................................9
4. 4
给水排水.............................................................................. 11
4. 5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14
4. 6
电气及智能化......................................................................17
5

工...................................................................................... 21
6

收...................................................................................... 23
6. 1
一般规定..............................................................................23
6. 2
验收要求..............................................................................24
6. 3
工程检测..............................................................................23
7
使用和拆除.................................................................................. 26
本标准用词说明................................................................................28
引用标准名录.................................................................................... 29
附:条文说明....................................................................................31
5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1
2
Terms.............................................................................................. 2
3
Basic requirements......................................................................... 4
4
Design.............................................................................................6
4. 1
Site selection and general layout............................................6
4. 2
Architectural........................................................................... 7
4. 3
Structure................................................................................. 9
4. 4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101
4. 5
Heating,ventil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14
4. 6
Electrical and intelligent systems.........................................17
5
Construction................................................................................. 21
6
Engineering acceptance................................................................23
6. 1
General requirements........................................................... 23
6. 2
Acceptance requirements......................................................24
6. 3
Engineering inspection.........................................................25
7
Usage and demolition...................................................................26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28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29
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31
6
1


1. 0. 1
为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设韧性城市,健全城市
的备灾、防灾、防疫功能,构建平急结合的医疗救治体系,指导
方舱医院建设,确保方舱医院的前期规划、快速建造和安全运行,
规范施工,保证工程质量,结合福建省方舱医院建设的经验,制
定本技术标准。
1. 0. 2
本技术标准适用于福建省新建、改造和扩建的方舱医院项
目的设计、施工、验收、使用和拆除。
1. 0. 3
福建省方舱医院建设,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
行业和福建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 0. 1 2 术 语
方舱医院 makeshift hospital
快速、大量、集中收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轻症患者,具
备临时性医疗护理场所的建筑及其配套设施。
2. 0. 2
两区两通道 two regions and two paths
两区为用于方舱医院中,严格实施的医患分区,结合卫生安
全登记分为清洁区、污染区。两通道为医务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
等。
2. 0. 3
清洁区 clean area
正常情况下没有被致病因子污染风险的区域,是医护人员开
展医疗工作前后居住、停留的区域。主要为清洁工作区及库房等
相应配套用房。
2. 0. 4
污染区 contaminated area
建筑中被致病因子污染风险最高的区域。医护人员穿戴完整
医疗隔离防护用具后进入的直接对患者进行诊疗的区域以及有患
者进入有病毒污染的区域。主要包括院前区、收治区。
2. 0. 5
缓冲区 buffer area
相邻空间之间的有组织气流并形成卫生安全屏障的间隔空
间。
2. 0. 6
院前区 front zone
接送收治人员车辆停靠区、车辆清洗消毒区及必要的管理用
房。
2. 0. 7
收治区 treatment and admission zone
对收治人员进行诊疗的建筑及周边场地,场地内设置医疗废
2
弃物暂存区、污水处理等配套区域及设施。
2. 0. 8 卫生通过区 hygiene passing through area
设于不同净化等级或感染风险等级的区域之间,供人员及物
资进行卫生处置的区域。宜包括缓冲间,换鞋、更衣、淋浴间,
以及相关物资的运送通道。
3
3
基本规定
3. 0. 1
方舱医院应能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快速转换、收治病
患的要求,可分为新建建筑和利用既有建筑改造扩建两类形式。
3. 0. 2
方舱医院规划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收治传染病患者时,应根据传播途径,选择相应的疫情防
控的空间布局方案,并制定快速转换预案。
2
收治非传染病患者时,应满足 24h 内快速转换需求。
3. 0. 3
方舱医院的建设应遵循下列平急转换原则:
1
应结合全省各地域差别,因地制宜。应依托单体封闭式大
空间民用建筑(会展中心、体育馆等)设置,提前规划布局。
2
应统筹考虑日常和应急使用需要,做到平急结合,应急优
先。应考虑平急转换建设的“经济性、应急性、临时性、简易性”。
3
改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现有设施设备,合理确定改造建设
方案,确保快速使用,高效运行;
4
应按照快速集中收治、闭环流程管控、分类同质管理、洁
污分区分流的基本原则,做到环境安全、生物安全、防疫安全、
结构安全、消防安全、质量可靠。
3. 0. 4
方舱医院设置应符合下列流程(图 3.0.4)的要求。
4
图 3.0.4
方舱医院流程图
5
4


4. 1
选址与总平面
4. 1. 1
方舱医院的选址应符合当地城镇规划、疫情防控工作、社
会稳定性风险评估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宜预留扩展条件。
4. 1. 2
基地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交通应方便,并应利用城市基础设施;
2
应远离污染源和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储存区域,远离
噪声、振动和强电磁场等区域;
3
场地宜与周边公共建筑保持一定的间隔,远离人口密集区
域以及幼儿园、老年人照料设施等易感人群场所;
4
应远离食品和饲料加工生产企业。
4. 1. 3
场地宜与两条城市道路相邻,并应设置不少于 2 个出入
口,分为清洁和污染两类。
4. 1. 4
场地内空间应满足功能布局及交通组织的要求,应合理规
划内部道路、绿化系统以及洁污流线,避免交叉感染。
4. 1. 5
应按集中收治患者的医疗需求划分功能区域,主要包括院
前区、收治区、工作区。呼吸道传染病的还应增设清洁工作区、
卫生通过区等。
4. 1. 6
收治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方舱医院,作为污染区使用的建
筑与院区外周边相邻建筑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 20m。
4. 1. 7
收治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方舱医院,污染区、清洁区应分
别设置出入口,且相互距离宜不小于 10m,宜单独设置医疗废弃
物转运出口。
6
4. 1. 8
方舱医院应根据收治规模,在室外规划医疗配套服务用
地,场地应预先硬化处理并预留后期使用的水电接口。
4. 2



一般规定
4. 2. 1
院前区应合理组织流线,应规划集散场地,停车及回车场
地,车辆洗消场地及设施等。
4. 2. 2
收治区设置在二层及二层以上时,应至少设置 1 台可容纳
担架的无障碍电梯或坡道。
4. 2. 3
收治人员和医护、保安、保洁等工作人员应设置不同的出
入口,出入口应设置遮雨设施。
4. 2. 4
主要出入口及内部医疗通道应直达各医疗区域,应设置保
障收治人员快速转运的无障碍通道及设施。

收治用房
4. 2. 5
收治用房应由接待区、收治区、出院区组成。
接待区主要包括:接待登记区、简易门诊、药品发放区。
收治区主要包括:病床区、监护单元区、收治人员活动区、
护士站、检查治疗区、抢救室、物资存放间、开水间、卫生洗漱
区以及医疗废物暂存间等。
出院区主要包括:转院处置区、出院处置区、热力消毒间等。
4. 2. 6
病床区宜按不大于每 20 床位设置一个看护单元,单元之
间设置轻质隔断。收治人员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宜小于 6m2。
4. 2. 7
平行的两床净距宜不小于 1.2m,并设置床头柜。双排床
位(床端)之间的通道净距应不小于 1.4m,单排床时床与对面墙
体间通道净宽应不小于 1.1m。
4. 2. 8
根据收治区床位规模、管理要求,应规划护士站数量和规
7
模。
4. 2. 9
特殊人员转运前的抢救、照护区域,应与其他区域相对分
隔,并配置相应的救治设备设施。
4. 2. 10
监护单元内,每张监护床平均使用面积不少于 30m2,每
个监护单元不超过 20 张床位,应设一个中心护士台和急救药品、
设备存放点。
4. 2. 11
宜设置儿童病床区,且划分特定区域作为儿童活动空间,
设置母婴室。儿童病床区宜单独设置卫生间及淋浴区。
4. 2. 12
收治区的公共盥洗间、厕所宜按每 100 张床位配置 10
个-15 个盥洗龙头及 10 个-15 个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一定
数量的收治人员的淋浴间。宜男女分区设置。每层应至少设置一
间满足无障碍规范要求的厕所和淋浴间。
4. 2. 13
收治传染病患者的方舱医院,收治区应单独设置康复患
者的出口,出院处置区应设置更衣、淋浴,物品消毒和打包间。

清洁工作区
4. 2. 14
清洁工作区应设置医护人员办公室、会议室(具备远程
会诊功能)、值班室、休息室、卫生间、淋浴间、物资库房、工
作人备餐间、设备机房等配套用房,并配置供公安民警、保洁、
保安等人员使用的办公、休息、换班交接用房。
4. 2. 15
收治传染病患者的方舱医院,宜在室外独立设置医护工
作清洁区。
4. 2. 16
清洁工作区可根据需要设置工作人员宿舍等用房,宿舍
宜采用单人间、房间内宜设置卫生间,配置洗漱、厕位、淋浴等
基本设施。

卫生通过区
4. 2. 17
收治传染病患者的方舱医院,收治区的医护人员进出口
8
处应设置卫生通过区。
4. 2. 18
卫生通过区应靠近收治区,合理确定卫生通过区用房建
设规模,宜在室外设置与收治区相连接。
4. 2. 19
医护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应经过更衣、穿戴防护装备、
缓冲等房间;由污染区返回清洁区,应经过一脱、二脱、淋浴(可
根据需要设置)、更衣等房间;可进行物理分隔,增加出口数量。
4. 2. 20
卫生通过区的医疗废弃物外运通道应相对独立、便捷。
4. 2. 21
污染区与清洁工作区之间的物资配送应采用设置双开门
的缓冲间。

室内装修
4. 2. 22
方舱医院应设置具有引导、管理等功能的标识系统。
4. 2. 23
方舱医院建筑材料和构造设计,应满足耐擦洗、防腐蚀、
防渗漏、便于清洁和维护的要求。
4. 3



一般规定
4. 3.1
方舱医院应根据设计工作年限、设计使用功能等具体情
况,合理确定结构的可靠性设计标准及抗震设防标准。
4. 3. 2
方舱医院选址应避开抗震不利地段,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
有效措施。方舱医院选址还应避开地震或极端气候条件下可能发
生的滑坡、崩塌、地陷、地裂、内涝、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的
场地。
4. 3. 3
结构应满足大型医疗设备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
用极限状态的要求;当有较重的使用设备时,应根据移动路径进
行承载力和变形验算;大型医疗设备宜放置于首层地面。
4. 3. 4
围护结构应满足密闭性要求,结构材料应满足防渗、防漏
9
等要求。
4. 3. 5
具有辐射功能的医疗设备房间应按设备使用要求进行专
门结构设计,以满足医用防护要求。
4. 3. 6
方舱医院污染区拟建场地应做好地基土、地坪的防渗处理
设计。
4. 3. 7
地下设施如化粪池、集水池等宜采用成品,并根据实际情
况采取适当的抗浮措施。

新建建筑
4. 3. 8
新建建筑应统筹考虑日常和应急使用需要,合理确定使用
功能。结构设计应满足平时可做日常设施使用,应急时能快速、
顺畅地转换为方舱医院的要求;并预先考虑转换为方舱医院时增
设户外配套设施的场地地基条件。
4. 3. 9
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重点设防类。
4. 3. 10
新建建筑结构上的作用及楼、屋面活荷载取值,应执行
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工
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和
医院建筑相关标准的规定。
4. 3. 11
场地整平时,回填部分宜采用搅拌流动性水泥土或采用
灰土、级配砂石、压实性较好的素土,并应分层压实。

既有建筑改造
4. 3. 12
既有建筑改造前应收集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及使用过
程中的有关情况等相关资料。
4. 3. 13
应选择具备完整建设程序且结构状况良好的既有建筑,
宜选择设计工作年限未超过 10 年,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的
大空间建筑。
4. 3. 14
利用既有建筑临时改造时应满足结构安全性与可恢复性
10
要求,不应改变原结构受力体系。因功能改变引起使用荷载增大
时,应对结构相关构件及地基基础承载力进行复核。当超过构件
承载能力时,应采取减少荷载、增加荷载支撑点、调整建筑平面
布置等措施;当确需加固时,宜选用施工方便快捷、质量易保证
的加固方案。
4. 3. 15
新增结构宜与原有结构脱开;无法脱开时,应采取措施
加强新增结构与原有结构的整体性;遵循变形协调及共同受力原
则,避免沉降差对结构的产生不利影响。
4. 3. 16
新增隔断应采用轻质材料,应有可靠的节点连接方式和
构造;节点连接方式应便于现场安装,节点连接构造应满足结构
受力和变形要求。
4. 4
给水排水

一般规定
4. 4. 1
方舱医院的给水排水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
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GB55020、《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
GB50015的有关规定。当利用既有建筑进行改造时,尚应按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与工业给水排水系统安全评价标准》GB/T51188
的有关规定,对建筑的给水排水系统进行安全性评估, 并应依据
评价结果确定改造原则。
4. 4. 2
方舱医院给水排水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综合医院建
筑设计规范》GB51039 的有关规定。收治传染病患者的方舱医院
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0849 的
有关规定。
4. 4. 3
方舱医院的给水排水系统应选用标准化、集成化、装配化
程度高的设备、管道系统及附件,宜采用一体化泵站、成品水处
理装置、集成卫生间、集成淋浴间等设施,管道系统及附件应便
11
于安装和拆卸。

给水及热水
4. 4. 4
方舱医院的给水系统设计应根据建设规模、供水条件、使
用要求和用水特点等因素,满足节能、节水、保护环境、卫生安
全的要求。
4. 4. 5
方舱医院的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
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的有关规定。
4. 4. 6
生活给水泵房及水池(箱)、集中生活热水机房等给水设
施应设置在清洁区。
4. 4. 7
下列场所的用水点应采用非接触性或非手动开关,并应采
取防止污水外溅的措施:
1
公共卫生间的洗手盆、小便器、大便器;
2
护士站、治疗室、诊室、检验科等房间的洗手盆;
3
有无菌要求或防止交叉感染场所的卫生器具。
4. 4. 8
室内给水、热水的配水干管、支管应设置检修阀门,阀门
宜设在工作人员的清洁区内或室外。
4. 4. 9
收治传染病患者的方舱医院,生活给水系统应采取防止回
流污染的措施。污染区与清洁区的生活给水管道应分开设置。生
活给水系统宜采用断流水箱加水泵的供水方式,且应配置消毒设
施。当采用断流水箱供水确有困难时,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2019 附录 A 的有关规定选择防
回流设施。
4. 4. 10
收治传染病患者的方舱医院,污染区生活热水系统宜按
病区单元进行单独设置,可分散采用容积式电热水器,并根据病
区单元使用人数、用水特点合理设计有效容积,电热水器必须带
上一章:DBJ/T 13-483-2025 预拌流态固化土技术标准 下一章:DBJ50/T-257-2024 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信息化系统工程技术标准

相关文章

DB13(J)∕T 8399-2021 方舱医院建筑技术标准 DB13(J)/T 8399-2021 方舱医院建筑技术标准 T/YJX 006-2023 应急方舱医院及隔离病房技术规程 T/CECS 1206-2022 大空间建筑改建方舱庇护医院技术规程 DBJ/T13-363-2021 福建省智慧杆建设技术标准 DBJ/T 13-455-2024 福建省城市绿地建设技术标准 DBJ∕T 13-152-2012 福建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 DBJ/T 13-152-2012 福建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