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65.150
CCS B 51 15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15/T 3786—2024
盐藻工厂化养殖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industrial culture of dunaliella salina
2024-12-18 发布
2025-01-18 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5/T 3786—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药品检验研究院提出。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M/TC 20)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药品检验研究院、中盐内蒙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兰太药业
有限责任公司、阿拉善盟食品药品检验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崔黎、周刚、王国英、王勤、李惠玲、王小慧、韩峰、王栋、王昆鹏、李鹏飞、
纪紫薇、刘淑雁、梁雨娜、杨林、候海玲、韩方鹏、赵双云、常斌、彭家军、马志远、吴峰、聂奇森、
常洁、尹莉萍、宋鑫、李璐、宋晓蕾、徐杰。
I
DB15/T 3786—2024
盐藻工厂化养殖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盐藻养殖的术语和定义、养殖条件、养殖过程、采收、日常管理等。
本文件适用于盐藻的养殖活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22213 水产养殖术语
NY/T 5361 无公害农产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SC/T 9101 淡水池塘养殖用水排放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GB/T 222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盐生杜氏藻 dunaliella salina
别称杜氏盐藻,属绿藻门团藻目,多毛藻科杜氏藻属,是一种具有双边毛的嗜盐单细胞绿藻,简称
盐藻或杜氏藻。
工厂化养殖 industrial aquaculture
利用机械、生物、化学和自动控制等现代技术装备起来的车间进行水生动物养殖的生产方式。
4 养殖条件
选址
宜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昼夜温差大、干旱少雨、卤水资源丰富地区,选址应符合NY/T 5361的规定。
水质
1
DB15/T 3786—2024
宜选用天然盐湖卤水,水源水质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养殖用水应经过处理后使用。排放的尾水
水质应达到SC/T 9101 的要求,
设施设备
应配备养殖池、集藻池、输送泵、分离设备、储罐、库房、干燥、包装设备等。
5 养殖过程
选种
5.1.1 选用在盐湖中采集经鉴定为良种的其它来源藻种。
5.1.2 选种在育种室内进行,育种室内应配备的设备设施包括:显微镜、培养箱、光生物反应器、无
菌操作台、培养皿、紫外灯、化验检测设施等。
5.1.3 藻种经脱毒后,在无菌条件下采用固体或液体培养基在光照培养箱内进行细胞培养。藻细胞培
养条件宜为:
a) 光照强度 10000 Lx~30000 Lx;
b) 光暗周期 10 h~14 h;
c) 培养温度 15 ℃~28 ℃。
5.1.4 定期用显微镜观测藻株增殖状况,选出藻细胞形态结构健康完整、活性好、个体大、藻细胞群
落均匀、生长速度快的优质藻株留种。
5.1.5 在育种室中用富含氮营养的培养基进行藻种扩大培养,使盐藻细胞快速增殖,当藻细胞密度达
到 1.5
10
5 cell/mL 以上时,扩种至保种温室。
扩种
5.2.1 扩种在保种温室内进行。保种温室内设置不同规格扩种池,以便于逐级扩大培养。每个扩种池
均配备输藻泵、卤、淡水给水管网和排空管网等。
5.2.2 接种前,对养殖用淡水、卤水进行消毒处理。
5.2.3 营养液使用的含有碳、氮、磷、钾等物料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用水应符合 GB 5749
规定。
接种
选育的藻种经扩大培养后放入到养殖池进行养殖;接种时要求当日气温达到10 ℃以上。
养殖
5.4.1 养殖宜采用跑道式养殖池,配备进排水设施。
5.4.2 按需补充养殖池二氧化碳、氮、磷、钾等营养液或营养元素,控制营养液 pH 在 7.5~10.5 之
间,养殖液深度控制在 10 cm~35 cm,温度控制在 10 ℃~38 ℃之间,盐度在 14°Bé~20°Bé。
6 采收
养殖进行 12 d~25 d 时,藻细胞密度大于 1.5
10
5 cell/ml 以上后可进行采收。
采用分离、洗盐、干燥、净化等工序进行采收。
2
DB15/T 3786—2024
7 日常管理
巡查
7.1.1 每日观察养殖液的颜色及盐藻有无死藻、敌害生物情况。
7.1.2 监测盐藻的生长情况,并用显微镜观察有无杂藻、原生动物及其他浮游生物等情况,特别是变
形虫、卤虫、纤毛虫和其他浮游生物。
7.1.3 检测养殖液 pH 值、盐度、气温和水温等相关指标。
关键控制点
7.2.1 养殖池养殖液 pH 值大于 7.5。
7.2.2 养殖池养殖液液面的高度控制在 10 cm~35 cm。
7.2.3 养殖池养殖液温度应控制在 10 ℃~38 ℃。
营养不良和藻种退化处理
7.3.1 养殖池内的藻液出现发黄、液位低的现象,应及时添加卤水、营养液。
7.3.2 显微镜观察,盐藻呈压缩弹簧状(藻体发暗、形态不规整、无活性、细胞内容物不清晰、絮状
物明显增多)或其他异常状况,如出现藻体个小,应更换藻种或补充营养液,特别严重时应彻底清池。
敌害生物防治
贯彻“预防为主,积极防治”的方针,采用以下措施进行防治:
a) 轮虫用 0.1%~0.15%的碳酸氢铵溶液进行防治;
b) 变形虫用高浓度卤水杀灭;
c) 卤虫用过滤网清除,并对原养殖池进行清洗;
d) 纤毛虫用紫外线杀灭;
e) 水蝇是通过阻隔成虫进入大棚的方法进行防治;
f) 其他浮游生物视物种采取相应措施。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