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65.020.20
CCS B 31 15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15/T 1684—2024
代替DB15/T 1684-2019
日光温室葡萄晚熟品种延迟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for delayed cultivation of late mature grape
varieties in greenhouse
2024-12-18 发布
2025-01-18 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5/T 1684—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B15/T 1684-2019《日光温室葡萄晚熟品种延迟栽培技术规程》,与DB15/T 1684-2019
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更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 2 章, 2019 版的第 2 章);
b) 更改了“术语和定义”(见 3.1, 2019 版的 3.1、3.2);
c) 更改了定植时期 (见 5.2.1,2019 版的 5.2.1);
d) 更改了定植准备(见 5.2.3,2019 版的 5.2.3);
e) 更改了定植,将定植按苗木处理、定点挖穴、苗木栽植分条描述(见 5.2.4,2019 版的 5.2.4);
f) 更改了田间管理 (见 5.3、5.3.2、5.3.3,2019 版的 5.3、5.3.2、5.3.3);
g) 更改了摘心与副梢处理,将此条内容并入到修剪条目下 (见 5.4.2.2,2019 版的 5.4.3);
h) 更改了温室环境管理(见 5.6.2、5.6.3,2019 版 5.6.2、5.6.3);
i) 删除了二氧化碳管理内容(见 2019 版 5.6.4);
j) 更改了化学防治((见 5.8.4,2019 版的 5.8.4);
k) 更改了果实采收,删除了挂树贮藏(见 5.9,2019 版的 5.9、5.9.1、5.9.2)。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内蒙古农业大学提出。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果蔬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M/TC 25)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斯丹德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
院、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绿野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
呼和浩特市果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托克托县好佳葡萄专业合作社、呼和浩特市欣丰生态农牧业有限公
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艳、王喆、王旭、李小燕、高妍岭、樊丽、曹锦丽、李正男、孙平平、张磊、
陈晓旭、仝琛、逸然、刘维彬、解旭涛、刘刚、董莉洁、郝争平、王文义。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 2019 年首次发布为 DB15/T 1684-2019;
——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
DB15/T 1684—2024
日光温室葡萄晚熟品种延迟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温室葡萄晚熟品种延迟栽培的产地条件、生产管理措施。
本文件适用于温室葡萄晚熟品种延迟栽培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 469 葡萄苗木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857 葡萄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延迟栽培 delayed budding culture
以延后葡萄浆果成熟期为目的,实现葡萄果品的淡季供应,提高葡萄经济效益的一种栽培方式。
注: 延迟栽培技术包括晚熟品种一次果延迟成熟与采收和中早熟品种二次结果延迟成熟与采收两种模式。本文件规
定晚熟品种一次果延迟栽培技术。
4 产地条件
环境条件
应符合NY/T 857的要求。
土壤条件
选择灌排良好、土质疏松、pH 值6.5~7.5的壤土或沙壤土。
5 生产管理措施
品种和苗木质量选择
1
DB15/T 1684—2024
5.1.1 品种选择
选择晚熟、优质、耐弱光、抗病虫性强的优良品种。
5.1.2 苗木质量
苗木质量应符合NY 469的要求。
栽植管理技术
5.2.1 定植时期
早春棚室内地温达到7 ℃~10 ℃时定植。
5.2.2 架式、行向及栽植密度
采用篱架或棚架方式栽植。篱架为南北行向,“V”字形整枝,株行距 1.0 m×2.0 m,离东西墙和
南边缘各1 m,架高1.5 m~1.8 m;棚架为东西行向,龙干形整枝,株距 0.5 m~1.0 m,距东西墙各1
m,架高1.8 m~2.0 m。
5.2.3 定植准备
挖带状定植沟,深0.6 m~0.8 m、宽0.8 m~1.0 m,每667 m
2施腐熟有机肥4000 kg~5000 kg,氮
磷钾复合肥30 kg~50 kg,过磷酸钙30 kg~50 kg,与土壤混匀后回填,浇水沉实,待水下渗后定植。
5.2.4 定植
5.2.4.1 苗木处理
定植前将苗木在清水中浸泡12 h~24 h。定植时梳理修剪根系,基层根保留10 cm~20 cm进行剪
截,不足10 cm~15 cm的受伤根在伤部剪截,之后用3~5波美度石硫合剂喷布苗木根、干消毒。
5.2.4.2 定点挖穴
按株行距在定植沟内挖直径30 cm~40 cm,深20 cm~40 cm的定植穴,部分土回填入穴中成馒头
形。
5.2.4.3 苗木栽植
将苗根系舒展地放入穴内馒头形土堆上,用熟土填埋,当填土超过根系后,轻轻提苗,最后用土填
平踩实,栽植深度自根苗以原根颈与土面齐平、嫁接苗接口离地面5 cm~10 cm为宜。栽后立即浇透水。
田间管理
5.3.1 土壤管理
定植带和行间及时松土、除草。
5.3.2 施肥
5.3.2.1 施肥原则
肥料使用按照NY/T 496的规定执行。
5.3.2.2 基肥
2
DB15/T 1684—2024
秋施。施腐熟有机肥3000 kg/667 m
2~5000 kg/667 m
2,过磷酸钙20 kg/667 m
2~30 kg/667 m
2,采
用条沟施肥。
5.3.2.3 追肥
萌芽前施氮磷钾复合肥20 kg/667 m
2~30 kg/667 m
2,果实膨大期和着色期分别施高钾复合肥20
kg/667 m
2~30 kg/667 m
2,硫酸钾10 kg/667 m
2~15 kg/667 m
2,采用沟施。
5.3.2.4 根外追肥
开花前5 d~7 d,叶面喷施0.2%~0.5%硼砂溶液;果实着色初期,叶面喷施0.2%~0.3%磷酸二氢
钾,每10 d喷施1次,共喷3~4次。
5.3.3 水分管理
萌芽前、开花前、花后各灌水1次,浆果膨大期每15 d~20 d灌水1次,共灌水2~3次,落叶后15 d
内灌透水1次。
架式及整形
5.4.1 架式及整形修剪
5.4.1.1 “V”字型架整枝
定植苗萌发后,苗主干高0.5 m~0.6 m时摘心,培养2~4条先端副梢作主蔓,其余副梢一律除去。
将主蔓的副梢按南北向呈一字型引缚在离地面0.6 m~0.7 m的第一道铅丝上,经过摘心当年完成一字
型造型,第二年一字型主蔓上抽生的新梢间隔10 cm~15 cm留一条,并东西向呈50°~60°角均匀的引
缚在下中横梁的铅丝上,形成“V”型架面。冬季修剪时,短梢修剪作新的结果母枝,每年重复进行更
新。
5.4.1.2 龙干棚架整枝
定植苗萌发后,选留1~2个健壮新梢培养成主蔓。新梢长到2.0 m~3.0 m时摘心,距地面70 cm以
下副梢全部抹去,顶端1~2个副梢长到50 cm左右摘心,其余副梢依粗度做不同处理,0.7 cm以上的留
4~5叶摘心,细的留1~2 叶摘心,二次副梢按以上方法处理,冬季修剪时剪除全部副梢,主蔓剪留2.0
m~2.3 m结果。第二年,主蔓距地70 cm以下的萌发芽全部抹去,70 cm以上的每隔30 cm留1个结果枝,
冬剪时,每个果枝留1~2个芽短截。
5.4.2 修剪
5.4.2.1 抹芽定枝
从萌芽至花序露出进行2~3次,抹除瘦弱的副芽,保留中央主芽;疏除弱枝、隐芽枝、过密枝和部
分弱果枝,每平方米架面保留10~15个结果新梢。
5.4.2.2 摘心与副梢处理
结果枝在果穗以上留6~8片叶摘心。摘心后发出的副梢只保留顶端1~2个副梢,留2~3片叶反复摘
心,其余副梢留1叶摘心。
花果管理
3
DB15/T 1684—2024
花序分离后掐去穗尖和副穗歧肩;花后根据坐果情况进行疏穗疏粒,一般强壮枝留1~2穗,中庸枝
留1穗,弱枝不留穗;每平方米架面保留5~8穗果。
温室环境管理
5.6.1 温度管理
葡萄休眠期间用双层帘覆盖;春季采用降温措施进行晚萌芽调控,白天不揭保温被,关闭通风口,
夜间揭开保温被,打开通风口,利用夜间低温降低温室内温度,从而延长葡萄休眠期;棚内温度达到8 ℃
时,开始缓慢升温,直到其发芽;夏季及时通风,降低室内温度;秋季降温前外界气温7 ℃~8 ℃时扣
棚盖膜;外界气温降到0 ℃时加盖棉被;在生理休眠期,环境温度需达到7.2 ℃以下,休眠时间因品种
不同而异。
5.6.2 光照管理
采用透光性好的无滴棚膜,保持膜面清洁;白天揭盖覆盖物、日光温室后部张挂反光幕,调节光照
强度和时间。
5.6.3 空气湿度
相对湿度调控在萌芽期70%~80%;新梢生长期60%~70%;开花期50%~60%;果实膨大期60%~70%。
越冬防寒
葡萄采收后进行冬剪,清理园地,将棉被放下盖严,期间不进行揭放,温室内葡萄无需下架埋土,
自然越冬,直至翌年春季温度回暖后采用降温措施延迟萌芽。
病虫害防治
5.8.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适当稀植,合理修剪,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合理负载,根据葡萄生长发育规
律和土壤肥力科学施肥灌水,增施有机肥,少施化肥,提高树势;控制好温室环境条件,避免逆境伤害;
及时清园,冬季将剪下的枯树病叶集中销毁或深埋,生长季及时剪除病枝、病穗、病叶等立即销毁。
5.8.2 物理防治
温室放风口加装防虫网;温室内悬挂粘虫板;采用糖醋液、树干缠草绳和黑光灯等方法诱杀害虫。
5.8.3 生物防治
保护并利用寄生蜂、捕食螨、瓢虫等天敌控制白粉虱、红蜘蛛、蚜虫等危害;利用昆虫性诱剂诱杀
或干扰成虫交配;施用生物菌剂。
5.8.4 化学防治
5.8.4.1 总防治措施
农药使用按照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执行。葡萄萌芽前全园喷施1次3~5波美度石硫合剂。
5.8.4.2 葡萄白粉病
4
DB15/T 1684—2024
发病初期喷施0.2~0.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40%苯甲·吡唑酯
悬浮剂1500~2500倍液,每隔7 d~10 d喷施1次,共喷2~3次。
5.8.4.3 葡萄白腐病
发病初期喷施0.2~0.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60%吡醚·代森水
分散粒剂1000~2000倍液,每隔7 d~10 d喷施1次,共喷2~3次。
5.8.4.4 葡萄霜霉病
展叶后喷施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2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600~800倍液保护;发病初期喷施72.2%霜
霉威水剂600倍液或40%烯酰吗啉1600~2400倍液或25%氟吡菌胺1500~2000倍液,每隔7 d~10 d喷施1
次,连续2~3次。
果实采收
达到品种成熟特性时适时采收,采收时轻剪轻放,避免损伤果实。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