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65.020.20
CCS B 05 DB 5307
丽
江 市 地 方 标 准
DB 5307/T 71—2024
饲用燕麦栽培技术规程
2024 - 11 - 21 发布
2024 - 12 - 30 实施
丽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5307/T 71—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宁蒗彝族自治县畜牧工作指导站(饲草饲料站)提出。
本文件由丽江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宁蒗彝族自治县畜牧工作指导站(饲草饲料站)、丽江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丽江市草原工作站、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中国农
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庭辉、陶清海、刘丽春、张美艳、徐丽君、孙启忠、王晓力、李庆华、王国
学、和玉吉、薛世明、张隆厚、徐兴旺、陈小清、张学军、汪春艳、李娟、涂蓉、邓绍志、侯志江、木
永君、刘彦培、蔡明、赵蔚婧、刘斌、邓秀才。
I
DB 5307/T 71—2024
饲用燕麦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饲用燕麦的栽培、田间管理、收割利用等技术措施。
本文件适用于丽江市饲用燕麦的适宜栽培区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6142 禾本科草种子质量分级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71 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1997 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规范 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饲用燕麦 feed oats
作为饲草利用的禾本科燕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包括皮燕麦(Avena sativa)和裸燕麦(A. nuda)。
多为种子与颖片结合紧密的皮燕麦品种,籽实和茎叶一起饲用,产量高、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可青
饲、青贮、调制干草,是一种高寒冷凉地区栽培的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
冬闲田地 winter fallow
冬季至春末闲置未种植作物的农田耕地。
出苗期 seeding Stage
播种后50%的芽鞘露出地面1 cm的日期。
分蘖期 tillering stage
50%的幼苗在茎的基部茎节上生长出1 cm以上侧芽的时期。
拔节期 jointing stage
50%的植株第一个节露出地面1 cm~2 cm的时期。
1
DB 5307/T 71—2024
孕穗期 booting stage
50%植株出现剑叶的时期。
抽穗期 heading stage
50%植株穗子顶部小穗抽出叶鞘的时期。
开花期 flowering stage
50%植株开花的时期。
乳熟期 milking stage
50%以上植株的籽粒内充满乳汁,并接近正常大小的时期。
留茬高度 stubble height
饲料燕麦刈割时,留在地表至刈割位置的茎(残茬)的高度。
4 栽培技术
地块选择
一般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保水保肥、排灌水良好、光照充足的地块。
整地与施用基肥
4.2.1 整地
播种前,一般采用机械、畜力等进行翻耕,同时清除石块、杂草等。整地深度20 cm~25 cm,做到
耙碎土块,地面平整。地下水位高和低洼区域易积水区域要结合整地提前设立开挖排水设施。
4.2.2 施用基肥
整地前,用腐熟的农家肥15 000 kg/hm
2~22 500 kg/hm
2或复合肥(N+P205+K20≥30.0%)225 kg/hm
2~
300 kg/hm
2作基肥,再行翻耕。
播种
4.3.1 种子要求
种子应符合GB 6142生产用种要求,种子净度到95%以上,发芽率达85%以上。
4.3.2 品种选择
选用丰产、高抗、广适、优质的合法性品种。春、夏季种植时,宜选择枪手、太阳神等中熟品种,
牧王、贝勒2等晚熟品种和梦龙、爱沃等超晚熟品种;秋、冬季种植时,宜选择凯撒、美达等早熟品种
和枪手、太阳神等中熟品种。
4.3.3 种子处理
2
DB 5307/T 71—2024
播种前选晴天晒种2 d~3 d,种子堆厚度为3 cm~5 cm。根据当地主要病虫害种类,选用适当的种
衣剂或拌种剂拌种,可用20%的福克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重量2.5%拌种防治根腐病及地下害虫;用60%吡虫
淋悬浮种衣剂300 g/100kg~350 g/100kg包衣防治燕麦红叶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 g/100kg~
250 g/100kg拌种防治燕麦黑穗病。参照GB 15671方法进行种子包衣处理防治病虫害。
4.3.4 播种时期
海拔3 000 m以上区域:4月中旬~6月上旬进行春播;海拔3 000 m以下区域:5月中旬~7月上旬进
行夏播;海拔1 500 m~2 700 m的区域:10月上旬~11月中旬进行秋播,播种越早越好。
4.3.5 播种方法
连片种植的地块适宜机械条播,播种施肥可同时完成,播种量为142 kg/hm
2~150 kg/hm
2,条播行
距15 cm~20 cm,播种深度3 cm~5 cm。坡地、小地块等不便于机械作业地块,适宜人工撒播,播种量
为180 kg/hm
2~195 kg/hm
2,用旋耕机浅旋后,用长度为1.5 m~2.0 m、直径为20 cm~25 cm的木滚或
其它工具进行滚压。
田间管理
4.4.1 除草
除草分为人工除草杂和药剂除草。人工除草在苗期对杂草进行拔除、挖(薅)除,或者在杂草开花
结籽前进行刈割;药剂除草在麦苗3叶~4叶期,杂草萌芽出土后株高不超过10 cm时,用2.4-D异辛酯100
ml/亩或博阑(30%2甲·氯氟吡)80 ml/亩~100 ml/亩或浩锐(15%硝磺草酮)50 ml/亩~75 ml/亩 ,均
匀喷雾,清除阔叶杂草;除草剂使用要符合NY/T 1997的规定。对于少量可饲用的杂草,麦苗生长后期
不需除杂。
4.4.2 灌溉
春、夏播时不需要灌溉;秋、冬播时需要灌水,小水早浇饱浇分蘖水,视土壤墒情适时灌越冬水和
返青水。晚浇拔节水,在第二节开始生长后再浇水1次;早浇孕穗水,在燕麦顶芯叶时期,轻浇水1次;
土壤随时保持湿润。水质应符合GB 5084要求。
4.4.3 排涝
如有积水,要及时排水。
4.4.4 追肥
分蘖期、拔节期视长势适量追肥,结合灌越冬水、返青水时追肥,每次追施尿素75 kg/hm
2~150
kg/hm
2。肥料使用符合NY/T 496的要求。
4.4.5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燕麦坚黑穗病、红叶病、锈病;虫害有蚜虫、黏虫、草地螟等。病虫害防治参见附录A,
所使用农药应符合GB/T 8321、NY/T 1276的规定。在刈割前15 d内不应使用药剂。
5 收割利用
3
DB 5307/T 71—2024
青饲利用宜在拔节期至抽穗期刈割,刈割利用后需及时补充水肥,为二次刈割创造高产条件;青贮
利用在抽穗期至盛花期进行刈割;调制青干草在开花期至乳熟期进行刈割,及时进行裹包或窖藏青贮。
4
DB 5307/T 71—2024
附 A A A
录
(资料性)
饲用燕麦病虫害防治表
饲用燕麦病虫害防治,见表A.1。
表A.1 饲用燕麦病虫害防治表
病虫害 种类 防治 对象 防治方法
病害 燕麦坚 黑穗病 化学防治 播种前,用 40%拌种双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以种子重量 0.2%~0.3%的用药量进行 拌种。
红叶病 化学防治 在清晨无露水、傍晚气温相对较低时,用 40%辛硫磷乳油 2 000 倍~3 000 倍液喷 雾。
锈病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 采用合理密植、合理灌溉、清沟排渍、控制田间湿度等农业措施防控。
化学防治 病害预防期:在饲用燕麦生长期 60 d~70 d 左右,叶片 4 叶~5 叶时,主要是进行 预防性用药:在清晨无露水、傍晚气温相对较低时,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亩或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666.67m 2,任选一种药剂进行喷雾 预防。 锈病始发期:一般在生长期 70 d~90 d 左右,用 0.4%~0.5 %的敌锈酸或敌锈钠 水溶液喷洒 2 次/666.67m 2~3 次/666.67m 2。 病害流行期:主要集中在生长期 90 d 后的中后期,每 7 d~10 d 喷药 1 次,喷施 兑好的药液 75 kg/666.67m 2~100 kg/666.67m 2。
虫害 蚜虫 物理防治 在害虫成虫羽化期,使用杀虫灯、黄板诱杀,每 2 hm 2~3 hm 2布设 1 盏杀虫灯;布
设黄板 600 张/hm 2。
化学防治 在清晨无露水、傍晚气温相对较低时,当蚜虫大面积发生时,用 10%氟啶虫酰胺 1 000~1 500 倍液/666.67m 2;30%噻虫胺 1 500 倍液/666.67m 2;25%吡蚜酮 2 000 倍液 /666.67m 2;5%啶虫眯 1 000 倍液等,任选 2 种~3 种药剂交替进行喷雾防治。
黏虫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 成虫期,可利用性诱剂、诱蛾器和灯光扑杀。
化学防治 在清晨无露水、傍晚气温相对较低时,用 20%氰戊菊酯乳油 4 000 倍液喷雾防治,用 液量 600 kg/hm 2~750 kg/hm 2。
草地螟 化学防治 在清晨无露水、傍晚气温相对较低时,用 2.5%溴氰菊酯乳油或 20%氰戊菊酯乳油 4 000 倍液等农药喷雾防治。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