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65.020.20
CCS B 05 DB 5307
丽
江 市 地 方 标 准
DB 5307/T 61—2024
鲜食蚕豆栽培技术规程
2024 - 10 - 14 发布
2024 - 12 - 30 实施
丽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5307/T 61—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永胜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丽江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永胜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丽江市检验检测认证院、永胜县园艺技术推广
站、永胜县三川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永胜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永胜县生物技术推广站、丽江市经济作
物工作站、永胜县永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永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绍莲、王润香、李俊杰、子志彩、欧阳宗琴、苏金华、高明超、石美凤、郭
琨、谭晓华、乔维凤、李勇菊、乐红梅、赵文泉。
I
DB 5307/T 61—2024
鲜食蚕豆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鲜食蚕豆种植的田块选择、种子处理、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丽江市海拔1 200 m~2 200 m区域的秋季播种的鲜食蚕豆的安全生产种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4404.2 粮食作物种子 第2部分:豆类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鲜食蚕豆
在鼓粒中后期收获青荚作鲜荚、籽食用的蚕豆。
4 环境条件
4.1 田块选择
蚕豆根系发达,入土层深,选择土壤肥力中上等的田块,土壤质量符合GB 15618的规定。
4.2 生产用水
农业用水无污染,用水质量符合GB 5084 的规定。
5 种子
5.1 品种选择
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优质、高产、抗性强、商品性好的蚕豆优良品种,如凤豆2号。
5.2 种子要求
2
DB 5307/T 61—2024
挑选粒大、饱满、无霉变、无病虫,有光泽的蚕豆做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2-2010的要
求。
5.3 种子处理
播种前,晒种1 d~2 d,然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用量为种子重量的2%(如用种量
15 kg/666.7m
2~20 kg/666.7m
2,用50%多菌灵0.3 kg/666.7m
2~0.4 kg/666.7m
2拌种),晾干后播
种。
6 整地
6.1 整地
翻耕地结合深翻,施腐熟农家肥2 000 kg/666.7m
2~3 000 kg/666.7m
2,耙细耙匀。
6.2 理厢开沟
播种时开沟整厢,一般田块厢宽3 m~4 m,沟深 0.3 m;积水田块厢宽2 m~3 m,每10 m长开
一条腰沟。
7 播种
7.1 播种时间
海拔1 200 m~1 500 m的区域,播种时间10月~11月;海拔1 500 m~2 200 m的区域,播种时间
9月~10月。
7.2 播种方式
分条播和点播:条播主要采用开沟播种,株距0.15 m~0.18 m,行距 0.2 m~0.25 m,种植密
度约1.5 万株/666.7m
2~2.2 万株/666.7m
2;点播一般采用穴播,穴距0.18 m~0.20 m,每穴点播
1粒,种植密度约 1.6 万株/666.7m
2~2.1万株/666.7m
2。
7.3 播种深度
为保证出苗率,播种深度以2 cm~5 cm为宜.沙土播种深4 cm~5 cm,壤土播种深3 cm~4 cm,
粘土播种深2 cm~3 cm。
8 田间管理
8.1 除草
播种后5 d内,用50%扑草净600倍液均匀喷施厢面或蚕豆4叶期,用10.8%精喹禾灵800倍液防治
杂草。农药使用符合GB/T 8321和NY/T 1276的规定。
8.2 查苗补种
出苗后及时查苗,对缺苗断垄、出苗不好的田块应及时补种。
8.3 灌水
3
DB 5307/T 61—2024
蚕豆灌水2次~3次,干田3叶~4叶期灌头水。根据土壤墒情及时灌水,灌水应速灌速排,厢面
潮湿即可,不能长久慢灌;对于低洼积水地应及时排水。
8.4 苗期管理
在全苗的基础上早发促壮苗,要求5台叶时长出2个~3个分枝。对不发分枝或分枝少的弱苗,
用46%尿素1 kg/666.7m
2~2 kg/666.7m
2,16%过磷酸钙8 kg/666.7m
2~10 kg/666.7m
2和草木灰60
kg/666.7m
2~100 kg/666.7m
2 兑水400 kg~500 kg浇施;生长过旺的苗,可在4台叶~5台叶时把主
茎顶部摘去,降低植株高度,促进分枝生长。
8.5 蕾期管理
8.5.1 此期用 98%镁硼肥 0.1 kg/666.7m 2~0.2 kg/666.7m 2、50%钼酸铵 0.01 kg/666.7m 2~0.02
kg/666.7m 2和 98%磷酸二氢钾 0.06 kg/666.7m 2~0.07kg/666.7m 2 兑水 50 kg 叶面喷施一次。
8.5.2 对生长过旺,密度过大的田块要进行间苗。按“间密留稀、间弱留壮、间病留健、间空枝留荚枝”
的四间留要诀进行,防止过早封行造成荫蔽。
8.6 花荚期管理
8.6.1 喷施硼、钼一次。98%镁硼肥溶液 0.1 kg/666.7m
2~0.2 kg/666.7m
2 和 50%钼酸铵溶液 0.01
kg/666.7m
2~0.02 kg/666.7m
2兑水 50 kg 叶面喷施。
8.6.2 经过苗、蕾期管理,对生长仍差的蚕豆补施花荚肥,用 46%尿素溶液 0.1 kg/666.7m
2~0.2
kg/666.7m
2和 98%磷酸二氢钾液 0.04 kg/666.7m
2~0.06kg/666.7m
2兑水 50 kg 叶面喷施一次。
8.6.3 对群体仍过大的蚕豆进行整枝。打去空枝、弱枝、病枝,有利于通风透光,增加光合产物,减少
花荚脱落,增加有效花荚。
8.6.4 灌好花荚水。及时灌水,灌水要速灌速排,灌溉水符合 GB 5084 的规定。
8.7 鼓粒成熟期的管理
对叶绿秆秀长势好的田块,在蚕豆结荚时期,把顶尖打去3 cm~5 cm。
9 病虫害的防治
9.1 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辅以化学
防治的绿色防控措施。
9.2 主要病虫害
9.2.1 主要病害:赤斑病、锈病、根腐病、枯萎病、轮纹病、白粉病等。
9.2.2 主要虫害:蚜虫、美洲斑潜蝇等。
9.3 农业防治
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清洁田园,培育无病虫壮苗,加强田间肥水管理等措施。
9.4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七星瓢虫、食蚜蝇等。
4
DB 5307/T 61—2024
9.5 物理防治
采用黄板、蓝板物理装置诱杀害虫。
9.6 化学防治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低用量的新型农药,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混合使用。根据田间病
虫害的发生情况,科学合理用药。使用农药严格遵守GB/T 8321 和NY/T 1276的规定,不得使用国
家禁限用名录的农药。主要虫害的化学防治及药剂见附录A,主要病害的化学防治及药剂见附录B。
10 采收
采收鲜嫩荚,在鼓粒成熟期豆荚鼓粒饱满时即可采收。
5
DB 5307/T 61—2024
附 A A A
录
(资料性)
蚕豆主要虫害的化学防治及药剂
蚕豆主要虫害的化学防治及药剂见表A.1。
表A.1 蚕豆主要虫害的化学防治及药剂
防治对象 防治时期 使用方法 安全间隔期
蚜虫 发现蚜虫并达防治指标时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 500 倍液或 5%啶虫脒乳油 1500 倍液叶面均匀喷施,交替使用防治 2 次~3 次,每 7d 一 次。 10% 吡虫啉 14 d 5% 啶虫脒 10 d
美洲斑潜 蝇 斑潜蝇的幼虫和蛹期 在上午 9:00—11:00 施药 效果最佳。 25%斑潜净乳油 1 500 倍液或 1.8%爱福丁乳油 2 500 倍液 叶面均匀喷施,交替使用防治 2 次~3 次,每 7d 一次。 25%斑潜净乳油 14 d 1.8%爱福丁乳油 7 d
6
DB 5307/T 61—2024
附 B B B
录
(资料性)
蚕豆主要病害的化学防治及药剂
蚕豆主要病害的化学防治及药剂见表B.1。
表B.1 蚕豆主要病害的化学防治及药剂
防治对象 防治时期 使用方法 安全间隔期
根腐病 发病初期 50%多菌灵 1 000 倍液、根腐灵 600 倍液或 3%甲霜恶霉灵 500 倍 液喷施根部,交替使用喷施 2 次~3 次,每 7 d 一次。 50%多菌灵 15 d 根腐灵 14 d 3%甲霜恶霉灵 20 d
锈病 发病初期 15%粉锈宁 800 倍液、65%代森锌 1 000 倍液、70%甲基硫菌灵 1 000 倍液或 12.5%氟环唑 1 500 倍液叶面均匀喷施,交替使用防 治 2~3 次,每 7 d 一次。 15%粉锈宁 15 d 65%代森锌 15 d 70%甲基硫菌灵 10 d 12.5%氟环唑 21 d
赤斑病 发病初期 50%多菌灵跟60%代森锰锌各1 000 倍液混合叶面均匀喷施2 次~ 3 次,每 7 d 一次。 50%多菌灵 15 d 60%代森锰锌 15 d
枯萎病 发病初期 50%甲基托布津 500 倍液喷施根部 2 次~3 次,每 7 d 一次。 50%甲基托布津 10 d
轮纹病 发病初期 70%甲基硫菌灵 1 000 倍液,或 70%代森锰锌 800 倍液叶面均匀 喷施,交替使用防治 2 次~3 次,每 7 d 一次。 70%甲基硫菌灵 10 d 70%代森锰锌 15 d
白粉病 发病初期 20%的三唑酮乳油 2 000 倍液叶面均匀喷施 2 次~3 次,每 7 d 一 次。 20%的三唑酮 14 d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