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65.020.30
CCS B 41
DB2311
黑 龙 江 省 黑 河 市 地 方 标 准
DB2311/T 086—2024
黑河马寄生虫病防治技术规范
2024-12-18 发布
2025-01-18 实施
黑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起草。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河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黑河市畜牧水产服务中心、黑龙江省动物检疫中心、东北农业大学、爱辉区农业
农村局、孙吴县畜牧技术推广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孙玉国、李洪涛、陆瑶、刘建凤、于长凤、王珏睿、陈琳、张建涛、柳松柏、
闫成德、张娜、肖建华、马天文、韩华、田美湛、李志强。
DB2311/T 086—2024
黑河马寄生虫病防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黑河马寄生虫病的防治对象、监测评价、防治、消毒及废弃物处理和记录管理
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养殖场(户)、兽医对马寄生虫病的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
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
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6195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NY/T 3075
畜禽养殖场消毒技术规范
DB62/T 4629
马胃蝇蛆病防治技术规范
DB2311/T 063
黑河马
3
术语和定义
DB2311/T 06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优势虫种 superiority parasite
在一定地区,马所感染的寄生虫虫种当中,感染分布广、危害严重的主要寄生虫虫种。
3.2
轮换用药 rotating medication
一种抗寄生虫药连续使用一定时期后,换用另一种作用机理不同的抗寄生虫药。
3.3
穿梭用药 shuttle medication
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分别使用不同的抗寄生虫药物,即开始时使用一种药物,到生长期时使
用另一种药物。
3.4
联合用药 Combined medication
在同一饲养期内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寄生虫药物。
4
防治对象
1
DB2311/T 086—2024
4.1
体内寄生虫病
主要包括马线虫病、副蛔虫病、胃蝇蛆病、媾疫锥虫病、伊氏锥虫病和梨形虫病等。
4.2
体外寄生虫病
主要包括马蜱虫病和螨虫病等。
5 监测评价
5.1 监测时间
马群寄生虫监测时间:
a) 应在驱虫前后分别对其进行监测,并评价寄生虫感染情况和驱虫效果;
b) 应在驱虫前7 d~10 d、驱虫后7 d~10 d各进行一次;
c) 驱虫后1个月左右要宰杀的马可在宰杀时进行监测。
5.2 监测样本量
5.2.1 抽样数量
应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进行抽样:
a)
存栏量小于30匹的马群以群体数量的50%为宜;
b)
存栏量在30匹~100匹的马群以群体数量的30%为宜;
c)
存栏量大于100匹的马群以群体数量的15%为宜。
5.2.2
抽样占比
按照年龄比例抽样:
a)
幼驹30%、育成马40%、成年马30%为宜。
b)
某一年龄段不能完全达到要求,应保证各阶段马匹都占有一定的比例。
5.3
监测检查方法
寄生虫监测检查方法见附录A。
5.4
监测评价指标
按附录B进行评价。
6 防治
6.1 防治原则
应根据不同寄生虫感染的流行病学、季节动态或驱虫药物效果评估等调查结果,对确定的优
势虫种采用集中定期高效的原则防治。
6.2
防治程序
应根据地区不同季节常发的寄生虫病(如蠕虫病、原虫病、螨虫病、蜱虫病、胃蝇蛆病)制
定防治程序,参见附件C。常用寄生虫防治药物及使用规定详见附录D。
6.3
防治要求
2
DB2311/T 086—2024
6.3.1
人员要求
实施防治的技术人员要经过相关的技术培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同时做好人员防护安全工
作。
6.3.2 马匹要求
6.3.2.1 防治前先进行小群试验,确认安全后进行大群驱虫。
6.3.2.2 使用口服给药方式驱虫的马匹应在清晨空腹投药。
6.4 防治药物选用
6.4.1 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规范》《兽
药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
6.4.2
选用的药物推荐使用附录D中的抗寄生虫药。
6.4.3
休药期应遵守附录D中规定的时间,对未规定休药期的药物,休药期不应少于28 d。
6.4.4
可针对不同抗寄生虫药物的特点,采取轮换用药、穿梭用药或联合用药措施,注意药物之
间的配伍禁忌。
6.4.5 应保证用药剂量准确,拌料用药要搅拌均匀,当日配制当日使用。
6.4.6 防治中,应跟踪观察,发现中毒、应激情形应及时采取解毒、急救等对症治疗措施。
6.4.7 马匹投药后3 d~5 d内不应放牧,固定区域排便,集中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
6.5 饲养管理
6.5.1 要有计划地对放牧场所实行划区轮牧制度,保护草场和减少寄生虫的感染。
6.5.2 放牧应尽量避开在低湿地点,避开清晨、傍晚、雨天放牧;禁止饮用低洼地区的积水或死
水,建立清洁的饮水地点。
6.5.3
幼驹与成年马应尽量分开放牧,以减少感染机会。病马应及时隔离治疗,严禁混群放牧饲
养,以防感染传播,同群马匹应进行预防性驱虫,并对环境进行杀虫。做好厩舍蚊、蝇、蜱等有
害生物消杀工作。
6.5.4 可采用放牧与补饲相结合的饲养方式,合理补充精料,增强马匹抵抗力。
6.5.5 新引进或外来马匹应按《动物检疫管理办法》检疫的规定执行,饲养1周后进行驱虫。
7 消毒及废弃物处理
7.1 消毒
应注意厩舍内的清洁卫生工作。定期对厩舍墙面、地面、围栏、器具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
消毒措施按照NY/T 3075的规定执行。
7.2
粪便处理
厩舍粪便要及时清除,粪便处理按GB/T 36195规范和国家有关规定的法律法规执行。
7.3
尸体及废弃物处理
寄生虫致死马匹尸体及废弃物应按《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和《病死畜禽和
病害畜禽产品无害化处理管理办法》规定执行。
8
记录管理
3
DB2311/T 086—2024
应做好驱虫记录、消毒记录和用药记录(见附录D),记录至少保存3年。
4
DB2311/T 086—2024
附
录 A
(资料性)
寄生虫监测检查方法
A.1 体内寄生虫检查方法
A.1.1 常规检查法
A.1.1.1 直接涂片法
直接涂片法是检查虫卵最简单的方法,但如果粪便中的虫卵数量较少时则不易观察。取1滴~
2滴清水滴在载玻片上,然后用火柴梗或牙签等物体取黄豆大小的粪便与载玻片上的清水混匀,除
去较粗的粪渣,将粪液涂成薄膜,薄膜的厚度以透过涂片隐约可见书上的字迹为宜,盖上盖玻片,
置于低倍镜稍暗视野下检查。
A.1.1.2
饱和盐水漂浮法
利用比重比虫卵大的溶液稀释粪便,使比重小的虫卵浮集于液体表面。将粪便置于小烧杯中,
加入适量饱和盐水,充分混匀,用金属筛(40目~60目)过滤,滤液注入离心管中,以3000 r/min
离心3 min,用接种环蘸取表面液膜,涂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检。
A.1.1.3
水洗沉淀法
利用密度差异原理,使大于饱和盐水密度的虫卵在稀释时分离沉淀于容器底部,以便于检查
的方法。取5 g~10 g新鲜粪便置于烧杯或塑料杯内,加少量清水并将粪便全部捣碎,搅拌均匀,
再加入10~20倍量的清水,充分搅拌成混悬液,经40目或60目钢筛或双层纱布过滤于另一干净的
烧杯或塑料杯内,再加清水至距离杯口2 cm,静置15 min~20 min,待粪渣沉到杯底后倾去上层
液,留下沉淀物再加满清水静置10 min~15 min,如此反复进行2~3次,直至上层液变清亮为止,
最后倾去上清液,吸取沉渣涂于载玻片上镜检。
A.1.2
原虫检查方法
A.1.2.1
直接镜检法
将采集的血液滴在洁净的载玻片上,加等量的生理盐水与之混合,加上盖玻片,立即放显微
镜下检查。此法适用于检查伊氏锥虫。
A.1.2.2
涂片染色法
根据临床症状,采集血液、尿道和阴道分泌物并涂片,采用姬姆萨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检
查。本法适用于各种血液原虫。
A.1.2.3
抗体检测法
应用ELISA试剂盒或抗体检测卡进行检测。
A.1.3
马胃蝇蛆病检查方法
按DB62/T 4629规定执行。
A.2
体外寄生虫的检查方法
5
DB2311/T 086—2024
A.2.1
常规检查法
A.2.1.1
皮屑溶解法
将病料浸入5%~10%NaOH或KOH溶液中,用自然溶解或加热溶解的方法使皮屑溶解,并使虫体
沉淀的方法。
A.2.1.2
皮屑刮取法
刮取病马患病皮肤与健康皮肤处交界处的皮屑,放于载玻片上滴加1~2滴甘油,加盖玻片后,
显微镜下检查。
A.2.2
蜱虫病检查方法
采用肉眼观察法检查颈侧部、肩胛后部、腹侧下部、耳朵等皮肤柔软处感染情况,并计数,
统计感染率。
6
DB2311/T 086—2024
附 录 B
(资料性)
评价指标
B.1
感染率
寄生虫感染率按式(1)计算:
Y1
Y2 × 100%………………………………(1)
式中:
G——寄生虫感染率,单位为百分率(%);
Y1——感染寄生虫的马匹数量,为检测到寄生虫的马个体数,单位为匹;
Y2——监测总样本量,为检测寄生虫的全部马个体数,单位为匹。
B.2
驱净率
寄生虫驱净率按式(2)计算:
S1
S2 × 100%………………………………(2)
式中:
Q——驱净率,单位为百分率(%);
S1——驱净虫体的马匹数量,为驱虫后未检测到寄生虫的马个体数,单位为匹;
S2——监测总马匹样数,为驱虫检测的全部马个体数,单位为匹。
7
DB2311/T 086—2024
附 录 C
(资料性)
寄生虫病防治程序
C.1
蠕虫病
每年对马群实施2次驱虫,第1次在春季4月~6月份转为放牧前驱虫,第2次在秋冬季10月~11
月份进行驱虫。妊娠马在产前2个月驱虫。
C.2
原虫病
每年实施2次驱虫,分别在春、秋高发季节。
C.3
螨虫病
发现病马后要及时单独饲喂并进行治疗。根据发病情况,对轻度感染的病马给药1次,对中度
感染的病马进行给药2次,对重度感染的病马进行给药3次,两次用药间隔7 d。对马体螨虫治疗的
同时,对环境进行杀虫。
C.4
蜱虫病
若选用长效驱虫制剂,全群一年分别于3月份、5月份、7月份、9月份各进行驱虫一次;若选
用体外杀虫药,在4月~10月份流行季节,全群每隔1周~2周驱治一次。
C.5
胃蝇蛆病
每年实施2次驱虫,第1次在春季4月~5月份(三期幼虫成熟季节)进行,第2次在9月~10月
份(成蝇消失季节)进行。
8
DB2311/T 086—2024
附 录 D
(资料性)
常用寄生虫防治药物及使用规定
常用寄生虫防治药物及使用规定见表D。
表D
常用寄生虫防治药物及使用规定
类别 名称 制剂 用法与用量 休药期 d
抗蠕 虫药 物 伊维菌素 片剂 口服,一次量,0.2 mg/kg体重 21
注射剂 皮下注射,一次量,0.2 mg/kg体重 21
阿苯达唑 片剂 口服,一次量,10 mg/kg~20 mg/kg体重 28
盐酸左旋咪唑 片剂 口服,一次量,7.5 mg/kg体重 3
注射剂 皮下、肌肉注射,一次量,7.5 mg/kg体重 28
芬苯达唑 片剂 内服,一次量,5 mg/kg~7.5 mg/kg体重 21
抗原 虫药 物 三氮脒(贝尼尔) 粉剂 肌肉注射,一次量,3.5 mg/kg~3.8 mg/kg体重 28
咪唑苯脲 溶液 肌肉注射,一次量,2 mg/kg体重 45
锥黄素(盐酸吖啶黄) 溶液 3 mg/kg~4 mg/kg体重配成0.5%~1%溶液静脉注 射 28
抗体 外寄 生虫 药 双甲脒 乳油剂 喷洒,配成250 mg/kg~500 mg/kg乳液 21
伊维菌素 片剂 内服,一次量,0.2 mg/kg体重 21
注射剂 皮下注射,一次量,0.2 mg/kg体重 21
溴氰菊酯 乳油剂 喷洒,按25 mg/L~50 mg/L 28
倍硫磷 乳油剂 喷洒,配成0.05%乳液 35
9
DB2311/T 086—2024
附 录 E
(资料性)
马寄生虫病防治记录表
E.1
马寄生虫病防治驱虫记录表
马寄生虫病防治驱虫记录表见表D.1。
表E.1
马寄生虫病防治驱虫记录表
畜主名/养殖场名称
养殖场地址
编号 驱虫时间 驱虫药物 生产厂家 批号 有效期 有效成分 驱虫方法 防疫人员签字
E.2
马寄生虫病防治消毒记录表
马寄生虫病防治消毒记录表见表E.2。
表E.2
马寄生虫病防治消毒记录表
畜主名/养殖场名称
养殖场地址
消毒日期 消毒场所 消毒药名称 消毒液浓度配比 消毒方法 消毒人员签字
10
DB2311/T 086—2024
E.3
马寄生虫病防治用药记录表
马寄生虫病防治用药记录表见表E.3。
表 E.3
马寄生虫病防治用药记录表
畜主名/养殖场名称
养殖场地址
编号 发病 时间 治疗 时间 名称 症状 给药途 径 剂量 疗程 生产厂 家 生产批 号 有效期 休药期
11
DB2311/T 086—20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参 考 文 献
兽药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020]年第72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2022]年第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规范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病死畜禽和病害畜禽产品无害化处理管理办法:农业农村部令
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农业农村部令农业部令[2022]第7号
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农医发[2017]25号
12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