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65.020.01
CCS B 16
DB5306
昭
通 市 地 方 标 准
DB5306/T 149-2024
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监测技术规程
2024-11-15 发布
2025-01-15 实施
昭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5306/T 149-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昭通学院提出。
本文件由昭通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昭通学院、昭通市昭阳区植保植检站、昭通市昭阳区生之源蔬菜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马永翠、马永琼、陈吉、李平松、马沙、龚声信、马列、李永青、马俊淞、夏
维敏、马鹏、陆英、陈永燕、杨进荣、黄正会、刘朝敏、马真清、普松权、卢会娟、常履碧、李云川。
I
DB5306/T 149-2024
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监测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的术语和定义、监测技术、档案管理等技术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昭通市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的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NY/T 2382 小菜蛾防治技术规范
DB53/T 1083 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防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
又称小青虫、两头尖、吊丝虫,是鳞翅目菜蛾科菜蛾属的昆虫。主要寄主植物为十字花科蔬菜,
最喜食甘蓝、花椰菜、苤蓝,其次是白菜、萝卜、油菜。小菜蛾识别特征及为害症状简介见附录A
3.2
性诱剂
指用于引诱小菜蛾雄蛾,人工合成的雌性信息素的化学类似物。
3.3
性诱芯
含有性诱剂的载体,常用的有毛细管和橡胶头两种类型。
3.4
诱捕器
指用于诱杀小菜蛾成虫的装置,常用的有屋式诱捕器和盆式诱捕器两种。
3.5
1
DB5306/T 149-2024
自动虫情测报仪
指小菜蛾自动测报系统,主要利用温度、光、电、数控技术、无线传输技术、物联网技术构建的一
套害虫生态监测及预警系统。
4
监测技术
4.1
系统监测
定点、定时进行的系统性连续监测。
4.1.1 成虫发生监测
4.1.1.1 监测时间
蔬菜种植前10 d开始监测,直至该茬蔬菜收获前10 d或连续10 d~15 d未诱捕到成虫为止。
4.1.1.2 监测工具
屋式诱捕器+粘胶板+性诱剂诱芯,盆式诱捕器+洗衣粉水+性诱剂诱芯。
4.1.1.3 人工监测
在十字花科蔬菜种植区,每667 m2放置3 个屋式诱捕器或盆式诱捕器,诱捕器高于蔬菜顶端10
cm~20 cm,放置于地块偏向上风口的地埂边缘,以三角形或随机排列,两个诱捕器间相距50 m。全年
监测,每月更换 1 次诱芯。3月~8月每隔3 d检查记录1次诱捕到的成虫量,其他月份每7 d检查记录1次
诱捕到的成虫量,将调查结果记入附录B表B.1。
4.1.1.4 远程影像监测
十字花科蔬菜连片种植,面积大于3 hm2的区域,在偏上风口1/3地块区域地埂边缘安装监测设备。
并在手机、电脑等接收数据设备上安装匹配的数据采集小程序,自动接收监测数据。每月更换1次诱芯。
4.1.2 卵、幼虫及蛹监测
4.1.2.1 监测时间
十字花科蔬菜移栽后1周开始,直至该茬蔬菜收获前10 d结束。
4.1.2.2 监测方法
选择当地不同类型的十字花科蔬菜地块定点监测,每7d监测调查1次。每种类型地块选择3 块地,
每块地采取五点取样法,每个点10株,共50 株,逐株监测调查卵、幼虫、蛹,记录有虫株数,计算出
百株卵、幼虫、蛹量和虫株率,监测结果记入附录B表B.2。小菜蛾形态特征及其为害症状识别参照NY/T
2382小菜蛾防治技术规范附录A进行。
4.2 大田普查
4.2.1 普查时间
每年的 4 月~10 月,于每月中旬或下旬开展普查 1 次。
4.2.2 普查内容
2
DB5306/T 149-2024
受害株率、有虫株率、百株卵量、百株虫量。
4.2.3 普查方法
选择有代表性的乡镇 3 个~5 个,每个乡镇选择 3 块代表性菜地,参照“4.1.2 卵、幼虫及蛹监测”
的方法,调查卵、幼虫和蛹的发生为害情况。普查结果记载入附录 B 表 B.3。
4.3 数据收集
4.3.1 气象数据
人工监测在每次调查中,用 GPS 或手机进行温、湿度定位保存,或安装小气候监测仪进行持续监
测。
4.3.2 其他数据
除上述虫情、气象数据监测外,首次调查还应收集监测地块作物布局情况,监测菜地中害虫防治设
施和杀虫剂使用等数据资料。
4.4 发生程度分级标准
发生程度分级标准参照 DB53/T 1083 执行。
5
档案管理
应及时记录监测调查的作物生育期、虫情动态、气象资料等相关信息,收集和整理照片、影像等资
料,建立档案并保存 2 年以上。
3
DB5306/T 149-2024
附录 A
(资料性)
小菜蛾识别特征及为害症状
A.1 小菜蛾识别特征简介
成虫体长约为 6 mm,翅展 12 mm~16 mm,前翅和后翅细长,后翅为银灰色,停息时两前翅覆盖于
体背呈屋脊状,形成 4 个菱形斑。卵呈椭圆形,一端稍倾斜,初产时乳白色,后变为淡黄绿色,将孵化
时为黑色。幼虫共 4 龄,初孵化时乳白色,后变为绿色,老熟幼虫体长 1 cm 左右,深绿色呈纺锤状。
小菜蛾四个虫态的识别特征见图 A.1 和图 A.2。
图A.1 诱捕器中小菜蛾成虫(左)及卵(右)
图A.2 小菜蛾幼虫(左)及蛹(右)
A.2 小菜蛾为害特征简介
小菜蛾幼虫一龄孵出后不久即潜入叶片组织内取食叶肉,二龄后即从叶组织内钻出,多数在叶背危
害,取食下表皮和叶肉,仅留下上表皮呈透明小斑点俗称“开天窗”。成熟幼虫可以将叶片咬成空洞和
缺刻仅留下叶脉,严重时叶片被吃成网状。在甘蓝、大白菜苗期常集中危害心叶,影响包心,还可危害
嫩茎和子荚,影响留种菜的留种。详见图 A.3。
4
DB5306/T 149-2024
图A.3 小菜蛾田间为害症状
5
DB5306/T 149-2024
附录 B
(资料性)
小菜蛾监测调查记载表
B.1 小菜蛾成虫性诱剂诱测系统调查表见表 B.1。
表 B.1 小菜蛾成虫性诱剂诱测系统调查表
调查地点:
寄主作物种类: 寄主生育期: 记录人员:
时间 (月.日) 地块 代表 面积 成虫量/头 当晚的天气情况 备注
性诱1 性诱2 性诱3 气温/℃ 风力/级 降雨量/mm
表 B.2 小菜蛾卵、幼虫及蛹系统调查记载表
B.2 小菜蛾卵、幼虫及蛹系统调查记载表见表 B.2。
调查地点: 表 B.2 小菜蛾卵、幼虫及蛹系统调查记载表 记录人员:
寄主作物种类:
日期 品种 生育期 取样 株数 有虫株 数 各虫态数量(头/株) 各虫态比率(%) 备注
卵 1~2龄 3~4龄 蛹 卵 1~2龄 3~4龄 蛹
6
DB5306/T 149-2024
B.3 小菜蛾虫量大田普查调查表见表 B.3。
表 B.3 小菜蛾虫量大田普查调查表
调查地点:
寄主作物种类: 寄主生育期: 记录人员:
日期 调查株数 受害株 百株卵量/粒 百株虫量/头 百株蛹量/头 虫株率/% 发生程度 备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